呼吸困难、心包积液、卵巢肿瘤 2007年 宁玮 丁玉仙 杨霞 赵雪霞 刘风莲关键词:阵发性呼吸困难 心包积液 卵巢肿瘤 心前区疼痛 全身水肿 尿量减少 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的9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计算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密度,分析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结果通过超声造影检查,得到56例甲状腺癌中55例超声表现不均匀低增强,1例表现稍高增强。22例甲状腺肿中16例表现与周围甲状腺实质同步等增强,4例表现出高增强,2例为低增强。20例甲状腺瘤中18例表现出高增强,2例表现为等增强。甲状腺癌的IMAX与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MAX与MVD两者呈现正相关(P <0. 05)。结论甲状腺癌的增强模式为低增强,且呈乏供血状态,通过超声造影与免疫组化染色可为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杨霞 付敏 王洋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微血管密度 超声探测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研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0例正常人和7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定,动脉内径管壁厚度、最高血流速度、斑块。结果70例糖尿病患者以胫前动脉为例(140条动脉),双侧动脉粥样硬化51例(120条动脉),单侧动脉粥样硬化15例,双侧斑块形成48例(96条动脉),单侧斑块10例(10条动脉)。结论糖尿病患者病程长,血糖控制较差者膝以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早,损伤后果严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不仅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程度,而且对早期无症状患者也能提供诊断依据,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穆建刚 辛强 宁玮 王铁英 刘燕玲 王洋 杨霞 景艳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下肢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B超检查双侧足内翻一例 2007年 杨霞 刘燕玲关键词:B超检查 超声检查 手术矫正 胎头位 双顶径 胎心率 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 超声是目前最普遍、实用且有效的胎儿畸形检查方法,并且随着仪器分辨率的提高、诊断经验的不断积累及产前超声检查方法的推行,超声在诊断胎儿畸形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景艳 杨霞关键词:胎儿畸形 超声诊断 文献传递 超声介入聚桂醇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较大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2023年 目的:观察超声介入聚桂醇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较大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较大单纯性肾囊肿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n=105)、B组(n=95)。A组采用聚桂醇硬化治疗,B组采用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应激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血管紧张素(Ang-Ⅱ)]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8.10%与B组95.7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6h、术后24 h Cor、AD、Ang-Ⅱ水平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较B组16.84%低(P<0.05)。结论:较大单纯性肾囊肿采取超声介入聚桂醇硬化治疗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效果相当,但聚桂醇安全性更高。 王洋 张虎 杨霞关键词:无水乙醇 超声检查在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开展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疾病的超声检查、诊断及介入治疗工作。方法:对于2010年1月~2012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申请超声检查肌肉骨骼系统方面疾病的病例全部进行超声检查,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穿刺病理检查及介入治疗。结果: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声像图表现各异,但在熟练掌握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很好的对该系统疾病做出正确诊断或进一步进行超声介入。结论:超声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进一步拓宽了超声的应用范围,为临床提供了又一简便可行的检查方法、辅助诊断及治疗方法。 杨霞 丁玉仙 宁玮 王铁英关键词:肌肉骨骼 超声 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9月~2008年9月间孕12~40周的单胎孕妇产前超声常规胎儿筛查1677例。结果:检出畸形14例,漏诊3例,所有病例均经分娩或引产后尸检证实。结论:超声是目前最普遍、... 景艳 杨霞关键词:胎儿畸形 超声诊断 病例分析 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方法再探讨 2005年 王铁英 宁玮 刘燕玲 景艳 杨霞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超声诊断 发作时 急性肾绞痛 超声影像 检出率 增强型血流成像技术检测胎儿肺静脉优越性的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增强型血流成像技术(E-flow)检测胎儿肺静脉方面的优势,评价产前检测胎儿肺静脉在筛选和协助早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0例正常胎儿(正常胎儿组)和产前诊断为心脏发育异常的胎儿6例(先天性心脏病组),比较应用E-flow和多普勒彩色超声血流成像(CDFI)2种技术对胎儿肺静脉的显示情况,并测量及评价相关肺静脉血流参数。结果 16~24周胎儿肺静脉的显示率E-flow技术明显高于CDFI(χ~2=14.769,P<0.05);而24^(+1)~40周对肺静脉的显示率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05)。肺静脉的内径随孕周增长而增宽,S峰、D峰及A波随孕周增长而增快;PI、PVI随孕周增长而逐渐降低。胎儿肺静脉内径及S、D、A与胎龄呈明显的正相关(r=0.973、0.959、0.944、0.950,P<0.05);PI、PVI与胎龄呈负相关(r=-0.821、-0.855,P<0.05)。先天性心脏病组肺静脉PI及PVI较胎龄相匹配的正常胎儿组较高,A波较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Flow技术产前检查胎儿肺静脉,可更早更清晰地显示胎儿肺静脉的走行情况,对临床尽早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景艳 郑艳芬 王铁英 魏宏英 宁玮 杨霞 辛强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肺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