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HR-MRI检测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检测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119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首次脑梗死后6个月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1例)和未复发组(98例)。两组均行血清Hcy及HR-MRI检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清Hcy及HR-MRI检测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因素,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Hcy联合HR-MRI检测对6个月内脑梗死复发的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管壁标准化指数(NWI)、斑块内出血(IPH)、斑块纤维帽断裂、Hcy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两组患者管腔面积(LA)、血管总面积(TVA)、管壁面积(W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WI、IPH、斑块纤维帽断裂、Hcy是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Hcy、NWI+IPH+斑块纤维帽断裂、NWI+IPH+斑块纤维帽断裂+Hcy预测6个月内脑梗死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47、0.934、0.955。结论 血清Hcy联合HR-MRI检测在脑梗死复发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杨超王静莹汪京京蒋永泼
-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复发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5例,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57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1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临床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较大,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术前Hb和术后三酰甘油较低,女性和合并心房颤动比例、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溶栓比例、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后降钙素原、术后CRP、术后留置胃管比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较高(P<0.05)。术前NIHSS评分、术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术后CRP较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和术前Hb较高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术前NIHSS评分、术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前Hb和术后CRP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33、0.735、0.690和0.714,其相应的预测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分别为89.5%、59.6%、77.2%和89.5%,特异度分别为62.2%、81.8%、54.1%和51.4%。结论性别、术前NIHSS评分、术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前Hb和术后CRP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 陆懿瑶王静莹蒋永泼杨超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
- 肝癌患者血清microRNA-363水平在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micro RNA-363(miR-363)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台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肝细胞肝癌患者86例作为肝癌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86例作为对照组。RT-PCR测定血清miR-363水平。结果肝癌组血清miR-363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AF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TNM分期、有无转移患者血清miR-363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血清miR-363与AFP呈负相关(r=-0.502,P<0.05)。miR-363、AFP及miR-363+AFP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95%CI:0.740,0.747)、0.884(95%CI:0.881,0.887)和0.938(95%CI:0.935,0.941),敏感性分别为0.907(95%CI:0.876,0.932)、0.872(95%CI:0.843,0.900)和0.826(95%CI:0.796,0.855),特异性分别为0.663(95%CI:0.643,0.673)、0.802(95%CI:0.782,0.824)和0.930(95%CI:0.903,0.962)。结论肝癌患者血清miR-363水平降低,血清miR-363与肝癌TNM分期、转移关系密切,在协助肝癌诊断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 杨健杨超李剑辉
- 关键词:肝肿瘤甲胎蛋白类
- 自体静脉移植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
- 2013年
- 目的:探讨自体静脉移植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有效应用。方法:2006年1月~2012年1月,采用自体静脉移植完成动静脉内瘘手术12例,主要取材为同侧肢体的静脉,行血管移植技术:头静脉与移植静脉的近心端端端吻合,桡动脉与移植静脉的远心端端侧吻合。结果:除1例1周后血栓形成重新手术,其余应用良好,1年的基本通畅率为66.67%,所有患者未因手术发生感染、指端肿胀、麻木等不良反应。结论:同侧肢体表浅静脉或狭窄段远端的静脉内径正常可以作为移植静脉的取材,组织相容性好、经济、方便、术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徐丽云林江英杨超
- 关键词:自体静脉动静脉内瘘
- 戴明循环在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有效的维持治疗方式,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如何评定透析质量?如何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是值得医护人员深思的问题。戴明动态循环作为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循环系统,每完成一个循环,整个系统就会提高一步。本院自2010年起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利用戴明循环法进行科学的管理,初见成效。现报道如下。
- 许寒英徐丽云杨超
-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患者管理戴明循环透析质量尿毒症患者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3年
-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末期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一种方法,而血管通路的建立又是进行血透的必要条件。其中动静脉内瘘具有出血少,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而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8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其的应用意义。
- 牟婉君杨超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预见性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患者围手术期永久性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术
- ERCP的并发症及预防
- 目的:探讨诊断性及治疗性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
方法:回顾总结了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4579例次ERCP临床资料,分析了并发症发生情况、种类、预防处理及预后。...
- 杨健杨超
-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严重继发性甲旁亢后致退缩人综合征的临床分析(附3例报告)被引量:5
- 2012年
- 退缩人综合征的主要特征以身高明显缩短伴骨痛、骨畸形、病理性骨折和皮肤瘙痒等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目前认为退缩人综合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即国内刘俊[2]以及赵学智等[3]在上世纪90年代个例报道退缩人综合征后,相继有学者报道,我中心自建立24年来有3例患者出现此情况,就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并以此汲取教训,尽可能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 徐丽云杨超牟婉君
- 关键词:临床综合征继发性甲旁亢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理性骨折骨畸形
- ERCP的并发症及预防
- 目的探讨诊断性及治疗性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回顾总结了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4579例次ERCP临床资料,分析了并发症发生情况、种类、预防处理及预后。结果4579例E...
- 杨健杨超
- 文献传递
- ERCP的并发症及预防
- 目的探讨诊断性及治疗性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回顾总结了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4579例次ERCP临床资料,分析了并发症发生情况、种类、预防处理及预后。结果4579例E...
- 杨健杨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