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竹强 作品数:18 被引量:3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核科学技术 理学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更多>>
涡扇发动机再压缩CCA系统热力循环耦合分析 2024年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推进性能和热效率,同时改善发动机冷却引气品质,在传统预冷冷却空气(cooled cooling air,CCA)技术基础上,建立基于再压缩CCA系统的典型飞机发动机热力计算耦合分析仿真平台.结合涡轮叶片平均壁温计算模型和飞机/发动机总体匹配模型,分析再压缩CCA系统对涡轮叶片冷却效果、发动机总体性能及相应飞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减小引气比的方式未加力时推力最高提升7.88%,加力时推力最高提升2.03%;加力时耗油率降低、热效率提升,冷却引气总温降低100~120 K、总压提升4%左右,高压涡轮导叶冷却效果提高显著.采用提高燃烧室最高出口温度的方式未加力时推力最高提升22.81%,加力时推力最高提升3.70%;加力时耗油率降低、热效率提升,冷却引气总温降低90 K左右,且在各任务航段高压涡轮叶片温度均低于许用温度.两种方案再压缩CCA系统对发动机性能损失基本无影响,取功比在各状态下均低于0.25%. 苏杭 赵霄 赵霄 杨竹强关键词:涡扇发动机 冷却空气 性能分析 热力循环 沸腾通道流量漂移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两相流动沸腾换热具有高效热移除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以及航空航天等高热流密度领域。但是,沸腾通道往往伴随多种流动不稳定性,如流量漂移(Ledinegg)、压力降型(PDO)以及密度波型(DWO),严重削弱其换热... 刘峰 张博 杨竹强 单亚飞 李天卉关键词:两相流 稳定性分析 文献传递 振动对管内流体对流传热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水平圆管在高频低振幅的横向振动条件下,管内流体的传热特性,分析了不同振动参数对管内流体传热的影响.针对振动对传热影响的研究使用实验测量的振动加速度进行频谱分析得出共振频率.结果表明: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先增大,达到峰值(共振频率下)后迅速减小,最终趋于稳定;随着振动加速度的增大,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增大,且振动频率对传热的影响要强于振动加速度.传热强度最高提升14.94%.此外,根据实验结果拟合了Nu增强率关联式,将拟合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误差最大在8.02%左右,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吕平 刘文杰 张博 杨竹强关键词:振动 管内层流 一种用于高温高压的双毛细管粘度计及其测试方法 一种用于高温高压的双毛细管粘度计及其测试方法,所述粘度计包括恒流泵、双毛细管路、恒温系统、数据信号测量及采集系统和背压阀;其测试方法为:先将相同尺寸的双毛细管串联置于温度T0的恒温环境,标准流体以一定体积流量依次流经双毛... 刘朝晖 杨竹强 毕勤成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定压比热测量研究 被引量:7 2015年 针对亚临界及超临界压力下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定压比热进行了在线测量研究。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设计了一套定压比热测量装置,并对测试装置的几何尺寸和结构进行了优化。在用去离子水和环己烷对测试装置进行标定的基础上,对吸热型碳氢燃料压力在2.0-5.0 MPa、温度在333-903 K范围内的定压比热进行了测量,获得了不同压力下比热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定压比热在低温区随温度平稳增加,在拟临界、临界温度时达到第一个峰值;在高温区吸热型化学反应发生后比热值随温度的增加不断增大。而定压比热在临界、拟临界温度区的峰值随压力的增加逐渐减小,但在高温化学反应区比热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黄淑君 郭亚军 杨竹强 刘朝晖关键词:定压比热 碳氢燃料 超临界压力 湍流场协同模型构建及减阻应用 被引量:5 2017年 在稳态、无体积力流动场协同模型的基础上,将场协同原理与湍流流动有效结合,引入Favre平均和RANS,根据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不可压湍流场协同模型。基于最小机械能耗散原理,在约束条件下推导使黏性耗散函数满足极小值的数值解,将不可压缩湍流模型与流动减阻相关联,构建了湍流场协同减阻模型。以后台阶流动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改变结构后,黏性耗散值从0.633 0 W减小到0.245 0 W,优化了61.3%。 吕金升 杨竹强 路广涛 温兴柔 张博关键词:湍流 场协同 超临界环己烷水平管内水动力学多值性研究 2018年 针对高速飞行器内再生主动冷却技术中可能存在的流动不稳定问题,对超临界碳氢化合物的水动力学多值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存在水动力学多值性;提高工作压力或入口温度、降低热流密度、减小加热管长、增加管道内径,均有利于增加水平管内换热系统流动的稳定性,削弱水动力学多值特性。基于实验数据,采用归一化方法总结出了在实验工况范围内可用于预测流动不稳定起始点(onset of flow stability,OFI)的关联式。该关联式只由3个量纲一参数组成,却包含了5个影响OFI的重要参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的误差在10%以内。 单亚飞 李天卉 杨竹强 张博 刘峰关键词:高速飞行器 水动力学 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因其环保性与高热电转换效率而被视为核能发电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借助Simulink软件平台,建立了S-CO_(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闭环动态仿真系统,通过模拟结果与Sandia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系统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搭建的超临界CO_(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系统在稳态设计点条件下的预测热效率为31.85%,此外,还获得了热源功率和流量扰动条件下系统热力学参数的响应特征,发现热源功率的变化促使系统效率单调提升或降低,而改变系统流量未呈现类似变化趋势;扰动施加过程中,循环系统的参数对热源功率的变化非常敏感,热源功率减小15.00%,循环效率从31.85%降低到22.00%。最终基于仿真结果,获得多参量耦合关联下的变化规律与调控策略,可为S-CO_(2)再压缩布雷顿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王广义 杨竹强 张博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 仿真 动态特性 喷雾冷却液膜流动特性测试方案优化及传热规律分析 2024年 喷雾冷却过程中,液滴-液膜-热壁面多子过程交互的强干扰体系造成液膜流动特征的捕捉非常困难,致使喷雾冷却高效换热机理还未得到本质澄清。开展了HFE-7000和HFE-7100喷雾液膜流动与传热研究,明确相机内置感光参数、快门和光圈组合、取样策略等耦合影响下的液膜流动特性测试与诊断方案,针对不同表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测试效果。提出了基于标准液膜的ADD型误差分析方法,给出相关参数的偏差和随机误差,获得了不同热通量、压力和喷嘴高度下HFE-7100液膜分布和流动过程润湿面积、接触线长度等特征及规律,发现孤立液膜润湿面积随表面温度升高而降低,接触线则随温度呈现出降低或少数工况降低-升高的趋势,并探讨了液膜流动特征与传热规律的有机联系。 陈引 赵霄 杜王芳 杨竹强 李凯 赵建福关键词:喷雾冷却 误差分析 灰化温度和热解气氛对污泥灰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通过对污泥灰样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矿物质转化、热力学特性以及加热过程中潜在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获得了灰化温度以及热解气氛等对污泥灰样理化特性及热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污泥灰样呈典型的多孔特性,在热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变形、烧结和熔融。灰样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Al_2O_3、P_2O_5、CaO、Fe_2O_3和MgO,并以石英、硬石膏、白磷钙石、磷酸钙、磷酸铁钙、硅线石以及钙长石等矿物质形式存在。污泥灰样中的含磷矿物质及其转化过程对污泥灰矿物质演变和热力学特性影响显著,过量的磷酸盐离子会优先结合硬石膏中原本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的钙离子,形成高熔点的白磷钙石和易分解的硫酸铝,从而导致硬石膏的分解并以SO_2或SO_3的形式释放S元素。同步热分析实验表明,污泥灰样A在空气气氛条件下经历了4个热力过程,分别为外在水分蒸发,白云母脱羟基和结晶水析出,白云石、方解石和白云母分解以及矿物质熔融和硬石膏分解,而污泥灰样B则表现为3个热力过程,分别为外在水分蒸发,以晶体转化、非晶体或无定形物质形成为主的微质量损失过程以及硬石膏分解和气相产物释放。灰样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力学特性与空气气氛中相似,但总质量损失低于空气气氛中的总质量损失。 穆林 赵晨 徐芷凌 陈灿若 尚妍 尚妍 赵亮关键词:污泥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