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玉晓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犯罪
  • 3篇刑事
  • 3篇法治
  • 3篇法治化
  • 2篇毒品
  • 2篇毒品犯罪
  • 2篇信访
  • 2篇刑法
  • 2篇刑事司法
  • 2篇涉诉信访
  • 2篇司法
  • 2篇暗网
  • 1篇第三方支付
  • 1篇信用卡
  • 1篇信用卡诈骗
  • 1篇信用卡诈骗罪
  • 1篇刑法适用
  • 1篇刑事被害
  • 1篇刑事被害人
  • 1篇刑事被害人救...

机构

  • 10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杨玉晓
  • 1篇申琳琳

传媒

  • 1篇铁道警察学院...
  • 1篇法律适用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河南司法警官...
  • 1篇河南警察学院...
  • 1篇山西警察学院...
  • 1篇贵州警察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刑法规制研究
2021年
刑法以无知之幕助力防控措施全面实施,赋予防控措施刚性与限度性,为防控措施实施提供必备环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依法进行,只有以罪刑法定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导向参照战时缓刑制度和责任溢价理念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时期的刑事政策,才能确保防控时期刑法适用罪责刑相适应,才能激励本不能再利用的抗疫资源继续为抗疫所用,才能避免刑法适用对抗疫力量的消耗。因此在具体罪名认定上既要遵从刑法自身特点又要注重特殊时期行为社会危害性变化,更需要关注特殊时期刑法适用的社会效果。
杨玉晓
关键词:刑法适用无知之幕帕累托标准战时缓刑制度
Z市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情况调研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12年3月14日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2012年《刑事诉讼法》)在条文中明确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把尊重和保障人权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的学者们更关心的是如何保...
杨玉晓
关键词: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程序
文献传递
企业合规刑法激励机制研究
我国刑法在治理企业犯罪中存在打击对象不准确、预防效果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有区分单位与自然人责任的标准不合理,造成企业承担了过量的责任;另一方面,现有刑法缺少预防企业犯罪的制度设计,没能有效避免企业涉罪,刑法惩...
杨玉晓
关键词:企业犯罪
寻衅滋事罪在涉诉信访治理中的适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涉诉信访主要是对生效裁判不服的申诉,是对“案结事未了”的程序外救济,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然而,随着信访形势的变化,非正常涉诉信访案件的增多,涉诉信访成为被治理的对象。劳动教养制度被废除以后,非正常涉诉信访行为从社会治安问题转化成了刑事犯罪。通过对裁判文书网上搜集的404件与涉诉信访相关的寻衅滋事犯罪案件进行归纳分析,寻衅滋事罪在涉诉信访中有被滥用的趋势:一刀切式适用子;扭曲化解释构成要件;人为控制入罪标准;甚至变成了政府打击批评意见的借口,本质上架空了涉诉信访者的权利。涉诉信访的治理应当使用法治化手段,由司法给予理性回应。只有科学解释该罪的构成要件,坚持罪刑法定,秉承客观损害标准,准确认定行为在涉诉信访中是否在侵害个体法益的同时侵害了公共法益,才能避免该罪被滥用的遗祸,促使涉诉信访治理在法治的轨道上正确运行。
杨玉晓
关键词:涉诉信访寻衅滋事罪
第三方支付环境下侵财犯罪定性研究
2020年
第三方支付方式的普及,为该环境下侵财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土壤。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内储存的是“数字化财物”,此类侵财犯罪与传统侵财犯罪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但在定性上,仍存在盗窃罪、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之争。由于第三方支付环境下侵财犯罪不具有秘密窃取的特征,故不构成盗窃罪。因该类行为属于主动获取型犯罪,与非法取得他人的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上使用实质相同,因而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杨玉晓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侵财犯罪信用卡诈骗罪
重大疫情防控网络谣言治理法治化研究
2020年
重大疫情防控中民众和社会承受能力比平时脆弱,网络谣言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网络谣言治理分政府规制和市场治理两部分。政府规制的过度运用会造成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空间被挤压,无法平衡言论自由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出现"塔西佗陷阱"。因此在特殊时期必须践行依法治谣,把政府监管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打造行业自律、民众自觉等与政府依法监管有机统一的二元化协同治理机制,实现网络谣言治理的法治化和高效化。
杨玉晓申琳琳
关键词:网络谣言法治化
涉诉信访治理智能化处置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涉诉信访法治化是涉诉信访治理的重要目标。智能化处置技术作为涉诉信访法治化的载体,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当前,在涉诉信访案件办理中,技术水平滞后于新技术,数据智能化分析研判不足,效率低下,反映出涉诉信访中智能化处置技术开发的必要性。人工智能的发展,智慧司法的提出使得涉诉信访治理智能化处置具有推广的可行性。我们只有通过打造数据共享的APP提高涉诉信访处置效率,开发去中心化的APP建立"数字信任",推广加密化的APP强化保密性,才能把智能化技术融入涉诉信访,打造"法技融合"的智能化载体。
杨玉晓
关键词:涉诉信访法治化
暗网毒品犯罪刑法治理困境与应对转向被引量:1
2021年
暗网毒品犯罪隐蔽性高、变异性强、成功率大,刑法治理常出现行为性质认定困难、共犯认定困难、犯罪形态认定困难、案件管辖认定困难等尴尬局面。刑法既要对暗网中出现的毒品犯罪进行精准打击,又要对相关的辅助行为进行合理惩治,还要对设立暗网的行为进行科学规制。刑法要打击核心行为,加强对新生行为的司法解释、准确把握犯罪行为的形态、恰当认定共同犯罪;要惩治外围辅助行为,对开发或买卖暗网专用软件行为、非法使用加密币行为、快递行业违规行为等"黑产"进行精准识别和有效治理;要规制毒品犯罪存在的暗网空间,设立专有罪名禁止"暗网设立民用化"。只有三管齐下,形成暗网毒品犯罪治理的长效机制,防止暗网毒品犯罪"死灰复燃",才能彻底终结网络世界中毒品犯罪的"黑暗世界"。
杨玉晓
关键词:暗网毒品犯罪
区块链智能合约犯罪刑事司法应对研究被引量:16
2020年
智能合约在带给人们交易便利的同时,也为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土壤。智能合约犯罪分为以智能合约为对象的犯罪、以智能合约为工具的犯罪和以智能合约为空间的犯罪。这些犯罪发生在监管环境弱化、信用基础强化、参与主体匿名化的区块链环境中,行为发生了变异,证据难以搜集固定,社会危害性增强,给刑事司法应对带来了挑战。刑事司法只有坚持"数据代码不是法律但应受法律规制"的理念,科学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通过技术自证破解证据难题,积极推行并案机制消除管辖权争议,才能既精准打击犯罪又为技术发展留足空间,促使智能合约刑事合规发展,有效治理和防范智能合约犯罪。
杨玉晓
关键词:区块链刑事司法
暗网环境中毒品犯罪刑事司法应对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毒品是当今社会的“毒瘤”,毒品犯罪一直是我国刑事司法严厉打击的对象。借助暗网实施毒品犯罪,具有便利性强、隐蔽性高、监管困难等特点,并呈现出信息交流无痕化、支付结算加密化、犯罪模式层级化、毒品流通寄递化的局面,此类犯罪活动在惩治时常出现定性困难、管辖争议、预防不力等问题。对此,刑事司法应当加强对新生行为的解释,准确识别、认定毒品犯罪在暗网环境中出现的变异;以等价解释消除管辖权争议;以合规为主导,鼓励企业自觉遵纪守法、自我克制、自我管理。防止自身业务被暗网中的毒品犯罪所利用,进而形成长效的治理机制,彻底铲除暗网环境中毒品犯罪存在的空间。
杨玉晓
关键词:暗网毒品犯罪刑事司法司法应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