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江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肺癌
  • 2篇证候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1篇证候病机
  • 1篇舌苔
  • 1篇脾胃
  • 1篇脾胃论
  • 1篇脾胃论治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转移
  • 1篇转移瘤
  • 1篇胃肿瘤
  • 1篇临床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机构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作者

  • 4篇杨海江
  • 1篇黎敬波
  • 1篇林丽珠
  • 1篇张征
  • 1篇陈家鑫
  • 1篇白丽

传媒

  • 2篇新中医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北方非小细胞肺癌证候病机规律研究
研究目的:恶性肿瘤逐渐成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肿瘤防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预计2020年,全世界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例,死亡1000万例,其中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回顾10余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
杨海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证候病机临床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证候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前后证候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确诊NSCLC初次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化疗前后证候病机变化的时照研究。结果:对化疗前后5个(化疗前、首次化疗后1周、第2次化疗后1周、首次化疗后3个月、首次化疗后半年)调查时点的临床各证型(气虚痰湿、气虚痰热、痰热气滞血瘀、气阴两虚、阴虚痰热、阳虚痰湿)进行对比研究.化疗前与首次化疗后1周、第2次化疗后1周、首次化疗后3个月、首次化疗后半年的证候构成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化疗前后5个调查时点的患者面色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各调查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化疗前与首次化疗后1周、第2次化疗后1周、首次化疗后3个月、首次化疗后半年的舌质(淡红、红、暗红、淡白、淡暗)、舌苔(薄白苔、白腻苔、白厚苔、黄腻苔、剥少苔)构成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疗前后各证型构成及舌质、舌苔的变化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黎敬波李科威张征林丽珠杨海江白丽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证候舌苔
胃癌术后化疗后转移瘤致AFP显著升高1例报告
2007年
患者,女,42岁,2006年6月16日入院。住院号:204042。患者于2004年10月因“胸闷”在外院就诊,行电子胃镜活检示:贲门低分化腺癌,遂诊断为胃癌,行新辅助化疗(泰素帝为主),并于2004年11月行胃癌3/4切除根治术+脾1/3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术后行泰素帝为主方案化疗5次,并于2005年4月开始在本院肿瘤门诊治疗。2006年3月因左侧胸肋部疼痛发现左胁下肿物,
杨海江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AFP
从脾胃论治肺癌的机理探讨被引量:9
2007年
从脾胃方面探讨了肺癌致病的机理。认为肺癌的发生多由于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而成,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实。正虚多由于脾胃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邪实多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致痰浊内生,痰瘀互结。故治疗上其一扶正固本,调理脾胃;其二扶助脾胃,化痰湿祛瘀血。
杨海江陈家鑫
关键词:肺癌脾胃论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