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春

作品数:12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爆破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值模拟
  • 2篇铁矿
  • 2篇露天
  • 2篇光面
  • 2篇光面爆破
  • 2篇仿真
  • 2篇边坡
  • 2篇参数优化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循环回路
  • 1篇压顶
  • 1篇药包
  • 1篇因果
  • 1篇应力
  • 1篇涌水
  • 1篇涌水量
  • 1篇三维模型
  • 1篇事故分析

机构

  • 11篇中南大学
  • 3篇太原钢铁集团...
  • 2篇华锡集团
  • 1篇长沙矿山研究...

作者

  • 11篇杨春
  • 9篇胡建华
  • 4篇周科平
  • 2篇张文平
  • 2篇张绍国
  • 1篇李杰林
  • 1篇王旭
  • 1篇高峰
  • 1篇唐绍辉
  • 1篇潘懿
  • 1篇苏伟
  • 1篇黄超然

传媒

  • 2篇黄金科学技术
  • 2篇现代矿业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爆破
  • 1篇灾害学
  • 1篇采矿技术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Transa...
  • 1篇有色金属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系统思考的深圳“12·20”滑坡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被引量:10
2017年
深圳"12·20"滑坡事故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公共安全所面临的新型隐患的一次具体爆发,揭示了我国城市建筑渣土监管机制所存在的缺陷,影响深远。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及系统动力学工具,构建了"12·20"滑坡致灾事故的因果关系循环图,分析了事故中的企业、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系统的三主体行为模式及其因果循环图,提出此类事故中三主体的杠杆解分别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政府机构动态协调监管机制和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山体滑坡事故由受纳场缺乏导排水系统直接引起,更是企业、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三者之间安全反馈和制约失衡的结果;对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类似灾害事件,提出的均衡条件解可以临时缓解安全控制问题,但杠杆解才能有效解决各行为主体存在的安全隐患或者薄弱点;建立的城市建设安全提升的反函数曲线演化途径图,形象解释了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不同安全需求程度下的杠杆解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即杠杆解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作用,微观层次的适时协调互馈和宏观层次的时滞共强协同效应;减少各杠杆解的时滞效应影响是构建杠杆解均衡制约动态回路的主要目的。
胡建华黄超然习智琴杨春
关键词:事故分析杠杆解
切缝药包光面爆破裂纹扩展时空演化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光面爆破机理复杂,裂隙演化具有不确定性,现场试验难以完整观察到炮孔间裂纹的起裂、扩展至贯通。采用CAD与ANSYS联合建模技术构建空气不耦合光面爆破数值模型,运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定义岩石单元失效计算获得切缝药包光面爆破裂纹扩展演化过程,从时空演化角度研究光面爆破裂纹扩展规律,从而为矿山巷道爆破工程提供更精确的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CAD与ANSYS联合建模技术弥补了ANSYS对于复杂模型构建的缺陷,实现精确耦合数字建模;2)定义岩石单元失效方法可以使得爆破裂纹演化过程更为直观,切缝药包爆破相较一般空气不耦合装药结构爆破,炮孔周壁产生的径向裂纹和分叉裂纹显著减少;3)模拟不耦合系数1.5、1.8、2.25切缝药包光面爆破裂纹扩展时空过程,发现切缝药包爆破裂纹扩展演化规律,其裂隙数量随着不耦合系数的增大而减少,裂纹扩展演化长度也随之变短,分叉裂纹扩展演化明显降低,当不耦合系数为1.8时,数值模拟切缝药包爆破裂纹扩展演化形成较佳的贯通裂纹,获得较好的爆破效果。
胡建华邓煜林王昌杨春
关键词:切缝药包数值模拟
露天矿边坡爆破震动测试及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爆破震动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高强度震动可导致边坡岩体松动甚至坍塌。采用修正的萨道夫斯基公式,结合峨口铁矿边坡岩体力学参数,计算得出矿区边坡允许震动速度、水平临界加速度、垂直临界加速度。对爆破时的边坡动力响应进行简单分析,并确定了最大段起爆药量,以指导矿山安全生产。
张文平胡建华杨春
关键词:爆破震动动力响应边坡稳定性
峨口铁矿露天坑南帮边坡涌水量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6年
运用二维有限元分析软件Geo Studio及Auto CAD-3Dmine联合建模技术构建了数值仿真渗流计算模型,对峨口铁矿露天坑南帮边坡涌水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南帮边坡涌水量为3 071 m3/d,富水性较高,需及时建设防治水工程;213#剖面单宽流量最大,后续防治水工程建设于13#剖面附近下部平台利于遏制矿区内涌水。上述分析对于峨口铁矿南帮边坡涌水治理及边坡维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慈光胡建华杨春
关键词:露天坑数值模拟
重叠矿段采动下的工程响应仿真与评价
2018年
重叠矿体开采的相互作用和响应规律是影响矿山开采安全的重要因素。以镜铁山桦树沟铜矿与上部铁矿体的重叠矿段为研究对象,采用3DMine-Midas-FLAC3D耦合精细建模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矿山实际工程和采充工序条件,建立了充填矿段铜矿体开采条件下的FeV矿体工程响应数值分析模型,获得了FeV矿体回采巷道等工程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响应规律,对FeV矿体的开采进行了安全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采场的采充过程中,FeV回采巷道2 865 m水平所受开挖扰动最大,最大位移达到2.3 cm,应力最大扰动幅度为11.34%,最大剪应力为1.27 MPa;(2)采充过程中,空区上方中心部分的Z方向应力会减小,应力向四周转移;空区上方中心位置剪应力无明显变化,剪应力在空区边缘变化明显;(3)在试验采场开采过程中,上部FeV矿体的2 880 m和2 895 m水平回采巷道处于稳定状态,建议矿山加快回采进度,实现强采强出,提高矿石回收率。
胡建华高晨杨春
关键词:应力仿真安全评价
采场底部结构回采爆破块度优化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对某地下金属矿山采场底部结构回采爆破设计方案进行简化,采用控制变量法,运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进行爆破参数优化,结果表明:1炮孔直径71 mm,排距2.0 m可改善该矿矿石块度分布;2仅通过增加炮孔直径无法改善矿石崩落块度。
张文平胡建华杨春
关键词:数值模拟参数优化块度分布
袁家村铁矿空区治理爆破参数优化及方案验证被引量:1
2017年
为改善袁家村铁矿空区处理大块率较高的现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三维单孔爆破数值模型,重点研究中深孔内起爆方式对岩石破碎效果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定性分析岩石破碎腔体形态以及定量分析失效单元数目。模拟结果显示:药柱中心位置起爆时中间破碎范围大于端部,中心位置径向最大破碎区直径约2 m。同时,药柱中心起爆方式拥有最大失效单元数目,共4631个。最终确定最佳起爆方式为药柱中心起爆。以数值模拟结论为基础,依据现场工况设计并实施崩落方案,通过对比爆破前后空区凹陷体积,认为采用药柱中心起爆方式控制下的空区顶板崩落效果较好,是理想的空区爆破处理方式。
王旭唐绍辉潘懿苏伟杨春
关键词:空区治理数值模拟三维模型
巷道压顶光面爆破裂隙扩展模拟及参数优化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优化爆破孔网参数,采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光面爆破的炮孔爆破数值仿真模型,以压顶光面爆破孔网参数变量控制模拟爆破裂纹扩展。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压顶光面爆破孔网中设置诱导控制孔,能够有效诱导爆生裂纹的定向扩展,有利于提高光面爆破的巷道壁光滑平整度;在压顶光面爆破中,诱导控制孔的应力时程曲线拉应力表现突出,有利于诱导裂隙的扩展演化,单元受压时诱导控制孔表现为卸压应力状态;以裂隙的演化扩展曲线为评价指标,在孔网参数中添加诱导控制孔,周边孔间距取900 mm时裂隙形成的巷道壁光滑整齐,可提高光面爆破在此类地质条件下的适应性;当光爆层的爆破孔网参数采用间隔布置诱导控制孔时,工程中爆破孔间距以900 mm左右为宜。
胡建华杨春周炳任周科平张绍国
关键词:光面爆破仿真模拟破碎区
单楔形掏槽爆破腔体时空演化及应用被引量:19
2017年
为改善矿山巷道掘进掏槽爆破现状,采用AUTO CAD与ANSYS联合建模技术构建垂直单楔形掏槽爆破数值模型,运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定义岩石单元失效获得掏槽腔体扩展演化过程。通过多方位剖视掏槽腔体,从时空演化角度研究垂直单楔形掏槽在铜坑矿阶段运输巷道掘进工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AUTO CAD与ANSYS联合建模技术可克服ANSYS对于复杂模型构建的缺点,实现巷道掏槽精细化数字建模;定义岩石单元失效使得掏槽腔体演化过程更直观,整体上形成双向主次的喇叭状掏槽腔体结构,腔体空间上X和Y向呈三角形分布,Z向不同段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应力波叠加作用对孔底附近掏槽腔体形状影响显著,靠近掌子面附近腔体形态主要受炮孔空间布置方式影响,为提高爆破的效果,辅助爆破可以适当倾斜布置;垂直单楔形掏槽体积比直孔桶形掏槽体积明显增大,其有效掘进进尺2 m,效率比达91%;辅助孔与掏槽孔起爆时间应控制在毫秒级范围内。
胡建华杨春杨春周炳任周科平
关键词:掏槽爆破巷道掘进数值模拟
Stability of undercut space in fragment orebody based on key block theory被引量:1
2016年
Undercut is one kind of important spaces to place the mining blocks in the mass underground mining. This structure is also used as a compensation space during blasting. In the process of underground mining in the fragment orebody, it is important and critical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and blockag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wedges created around the undercut space. The wedge stabilit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factors including geometry (i.e., the size, shape and spatial location of the wedge and undercut), the strength (shear and tensile) of the discontinuities that created the wedge,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rock mass. The Unwedge software was used to conduct the orthogonal simulation tests (three factors and five levels) that considered different cross sections, trends, and plunges of the undercut spac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trol value of the safety factor of wedge is set to be 1.2. The optimal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in the undercut space, such as the blasting fragmentation, orientation of the fluid flow, and the equipment gradeability;the wedge stability can be evaluated in the light of the block images and continuous falling;the stability of the key block meets the needs of the undercut space, the parameters gained are reasonable and optimal. Cross section is 27°, trend is from 315°to 325°(it is 320°at in-suit test) and plunge is 5°.
胡建华杨春周科平李杰林高峰
关键词:UNDERCU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