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 作品数:53 被引量:43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炎链球菌疫苗:历程、意义、隐忧与展望被引量:5
- 2008年
- 李颖杨帆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
- 肺炎链球菌临床检验规程的共识被引量:22
- 2012年
- 肺炎链球菌是临床重要的致病菌,除可引起鼻窦炎和中耳炎外,更是引起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严重疾病的首位病原菌。此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常导致严重后遗症,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为30%~52%,包括听力丧失、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障碍。
- 俞桑洁王辉沈叙庄倪语星王传清杨帆张泓朱德妹杨永弘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检验规程化脓性脑膜炎神经系统后遗症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后遗症
- 第五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纪要
- 2003年
- 杨帆
-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药代动力学
- 国产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1995年
- 应用不同剂量(100μg/d,200μg/d)的国产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A(LH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6例,其中Ⅰ期9例,Ⅱ期47例,Ⅲ期10例。合并不孕症29例,子宫肌腺症10例。结果表明,500μg/d组对卵巢内膜囊肿的疗效最佳,但对子宫腺肌症的效果不明显,停药后妊娠7例,占24%(7/29)。所用LHRH-A的3种剂量均抑制E2,P,PRL的分泌,使血中生殖激素下降,排卵抑制和卵巢内膜囊肿缩小,对血胆固醇有升高作用,临床主客观症状体征以500μg/d组变化最为明显。
- 杨帆邵敬於郑惠娥李瑞琴於元笛朱万里凌梅立徐惠英李善国何根英钱尚萍
- 关键词:黄体生成素子宫内膜异位激素疗法
- 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上海部分医院分离的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菌株的克隆传播情况。方法以琼脂稀释法测定氨苄西林等13种抗菌药物对2006年上海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156株嗜血杆菌属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PCR扩增检测TEM和ROB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喹诺酮类耐药株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以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比较细菌的同源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采用x^2检验,ERIC—PCR条带模型转换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09株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为74.3%,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敏感率为100.0%。109株流感嗜血杆菌和47株副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产酶率分别为25.7%和19.1%(x^2=0.776,P=0.378),产酶株均检测到TEM基因。109株流感嗜血杆菌中仅1株对环丙沙星耐药,其gyrA基因存在84位丝氨酸突变为亮氨酸,parC基因存在206位甘氨酸突变为精氨酸。ERIC—PCR结果显示,106株流感嗜血杆菌在85%相似度水平可被分为73型。结论上海地区流感嗜血杆菌临床菌株对除氨苄西林外的其他常用抗菌药物仍保持很高的敏感率。受试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均为产TEM型β-内酰胺酶。在包括氨苄西林耐药株在内的流感嗜血杆菌中,克隆传播尚不普遍。
- 袁瑾懿杨帆徐晓刚叶信予胡付品朱德妹
- 关键词:Β内酰胺酶类氨苄
- 感冒多数不需使用抗菌药
- 2011年
- 感冒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也是导致抗菌药物滥用最常见的原因。
感冒主要由病毒引起
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是由呼吸合胞病毒、腺病毒等诸多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鼻腔、咽、喉、鼻窦、会厌和中耳等部位)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咽痛等不适。
- 杨帆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抗菌药物滥用普通感冒上呼吸道腺病毒
- 细菌的耐药性与适应性被引量:14
- 2010年
- 李颖杨帆
-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适应性
- 一例56岁绝经妇女赠卵受孕成功被引量:1
- 2003年
- 本文报道一位56岁绝经三年的妇女,经过赠卵试管婴儿顺利分娩一健康男婴,孕妇年龄创亚太地区之最。同时讨论了赠卵试管婴儿的适应症、内膜准备和高龄妇女分娩的并发症。
- 杨帆施祖美张元芳金炜邵敬於吴学浙凌梅立顾静珍陆惠娟
- 关键词:绝经赠卵试管婴儿高龄妇女
- 比阿培南治疗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被引量:28
- 2007年
-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治疗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患者分别按中心分层随机接受比阿培南或美罗培南治疗。结果①比阿培南组和美罗培南组有效率分别为87.0%(107/123)和90.1%(109/121),其中两组细菌性肺炎有效率分别为90.0%(63/70)和91.9%(57/62),尿路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3.0%(44/53)和88.1%(52/59);②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3%(77/80)和98.8%(79/80),其中肺炎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42/42)和100%(39/39),尿路感染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1%(35/38)和97.6%(40/41);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129)和3.1%(4/128),药物相关实验室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7.1%(22/129)和19.5%(25/128),分别有2例(1.6%)和4例(3.1%)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阿培南治疗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其临床和细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与对照药美罗培南相仿。
- 杨帆赵旭吴菊芳周新修清玉施毅沈策刘荣玉张伯科钟玲陈楠倪兆慧苏炳华吴湜张婴元
- 关键词:比阿培南美罗培南随机对照试验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
- 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及避孕的研究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和避孕的效果。方法:将114例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68例),子宫<妊娠7周大。在月经第8至15天给予米非司酮25mg/d,第16至23天,每天给予甲地孕酮1mg合并乙炔雌二醇0.025mg。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停药2个周期后继续用药。第2组(46例),子宫相当妊娠7~12周大,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0mg,12周为一疗程,在2次转经后继续服用。用阴道超声了解治疗前和2个疗程后肌瘤的变化,服药期间不用其它方法避孕。结果:服药组无意外妊娠发生。2个疗程后,两组肌瘤平均体积均较前显著缩小(P<0.01)。血清PRL、ACTH、皮质醇和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长期间断序贯应用米非司酮和甲地孕酮加乙炔雌二醇和米非司酮10mg连续应用12w的方案,可成为子宫肌瘤患者及避孕和治疗的方法,且无明显副作用。
- 吴学浙邵敬於钱尚萍杨溢凌梅立焦光琼杨帆戴自奋
-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