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前进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模态
  • 4篇模态参数
  • 4篇模态分析
  • 4篇参数识别
  • 3篇多输出
  • 3篇多输入
  • 1篇时间序列
  • 1篇识别法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模态参数识别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7篇杨前进
  • 6篇李川奇
  • 6篇张培强

传媒

  • 4篇实验力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1992
  • 4篇1991
  • 2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识别(2)——时域识别法及其内在联系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在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识别技术离散统一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得到广泛应用的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时域识别技术,如直接参数模型识别法,Polyreference 识别法,Ibrahim 时域法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RA),并将这几种算法统一在一个基本的数学模型—离散的统一模型上,指出了这几种识别方法相互之间的联系。
杨前进张培强李川奇
关键词:模态分析模态参数识别
结构模态参数的时序分析(ARMAV模型)识别法
1989年
本文简述了用时间序列分析(ARMAV 模型)识别结构模态参数的原理,对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建模分析中至关重要的初值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初值的选取方法;在模拟计算部分中,用 Wilson-θ积分法模拟了一个三个自由度的振动和低信噪比、大阻尼振动和密集模态等复杂情形,对用时序方法(ARMAV 模型)识别模态参数的能力进行了检验;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的预处理后,用时序方法(ARMAV 模型)识别出一个真实结构(圆盘)的第一、二阶模态参数,并得到结构的完整振型.
张培强李川奇杨前进
关键词:模态参数
全文增补中
一般线性振动系统的实验模态分析理论与参数识别
杨前进
线性亏损振动系统的模态分析理论被引量:1
1991年
在线性振动系统中系统矩阵不可能对角化的情况下,提出了所谓的线性亏损系统的模态分析理论。引入系统矩阵的概念,对一般线性振动系统给出了系统自由响应、强迫响应和传递函数的显式计算公式,并指出复模态理论是亏损系统模态分析理论的特例。
杨前进张培强李川奇
关键词:模态分析
利用时序分析方法识别模态参数的研究
1989年
本文对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识别模态参数进行了研究。重点介绍了ARMA和ARMAV模型识别模态参数的原理,并用大量模拟实验检验了两种模型在分离模态、不同信噪比、大阻尼、密集模态等复杂情况下识别模态参数的能力,从结果可以看出ARMAV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识别方法。
李川奇张培强杨前进
关键词:时间序列模态
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识别(1)——统一的数学模型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方程给出一般粘性阻尼线性振动系统的线性高阶微分多项式模型,及其所对应的离散差分模型.这个模型描述了系统多输入激励信号和多输出响应信号之间的关系.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识别都是建立在这个模型之上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之为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识别技术的统一数学模型.当考虑到测量频段外模态和测量数据中噪声的影响时,本文也给出了相应的统一数学模型.
张培强杨前进李川奇
关键词:参数识别模态分析
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识别(3)——频域识别法及其内在联系
1992年
本文从文献[1]中所建立的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识别的统一模型出发,推导出几种近十几年最常见的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频域识别法,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统一了频域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杨前进张培强李川奇
关键词:模态分析模态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