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明 作品数:57 被引量:801 H指数:17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层序地层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56 2015年 随着四川盆地勘探程度的深入,页岩气藏已经成为勘探重点,有必要系统地开展页岩层序地层研究。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露头-钻井-地震、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在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地层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了3个三级层序:SQ1相当于五峰组,沉积速率低(1.18~2.19 m/Ma);SQ2相当于龙马溪组下段及上段底部,沉积速率较低(约为15 m/Ma);SQ3相当于龙马溪组上段中上部,沉积速率较高(216.25~340 m/Ma)。建立了该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层序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黑色页岩层序SQ1—SQ2中相对海平面升降与页岩脆性指数呈负相关、与TOC及孔隙度呈正相关,渗透率高值多位于脆性段,渗透率低值多位于塑性段。灰色页岩层序SQ3以塑性段为主,孔、渗均低于SQ1、SQ2凝缩段,其相对海平面与有机质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了优质页岩储层发育,SQ1、SQ2海侵期—海退早期为优质页岩储层发育期。综合本次研究成果,明确了层序地层对优质页岩储层的控制作用,对于在层序格架内预测优质页岩储层段具有指导意义。 王同 杨克明 熊亮 史洪亮 张全林 魏力民 何显莉关键词:页岩 五峰组 上奥陶统 龙马溪组 下志留统 层序地层 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特征及气源对比 被引量:4 2011年 孝泉-丰谷构造带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须上盆"、"须下盆"天然气组成差异明显,"须上盆"天然气干/湿混合现象明显,具有差异运聚特征,整体表现为构造气藏;"须下盆"主要为干气,热成熟作用较强。63个样品烷烃碳同位素资料统计表明,须家河组绝大多数为正碳同位素系列,即δ13 C1<δ13 C2<δ13 C3<δ13 C4,其中δ13 C1明显重于川中和川西地区,热演化程度异常高。须家河组烃源岩以腐殖型为主,天然气主要为干酪根初次裂解气。"须上盆"和"须下盆"自成藏特征明显,"须上盆"天然气δ13 C1一般小于-32.2‰、δ13 C2大于-25‰,"须下盆"天然气δ13 C1一般大于-32.2‰,δ13 C2一般小于-27‰。"须下盆"气藏母源主要来自须二段或须一段,为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气藏,合兴场地区有来自须三段倒灌气源充注;"须上盆"气源主要来自须三段烃源岩,为下生上储。 冷济高 杨克明 叶军 朱宏权关键词:气源对比 须家河组 龙门山中北段山前构造的几何学与运动学分析 陈伟 杨克明 周小军 李世琴文献传递 龙门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主要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 被引量:56 2008年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龙门山冲断带差异构造变形特征,构造几何样式,构造演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龙门山冲断带具有明显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即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上下分层,同时发育大量构造变形样式,如断层相关褶皱、三角带、飞来峰、双重构造等等,在经历了多期复杂构造演化之后,构造变形样式具有多期叠加特征,最后提出详细地表构造地质建模、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及合理模型的建立,同时结合多种量化测试分析手段能够有效推进龙门山冲断带复杂构造样式与多期构造演化阶段分析研究工作,以及推动该地区的油气勘探。 金文正 汤良杰 杨克明 万桂梅 吕志洲关键词:断层相关褶皱 获得地震转换波的方位速度的方法及处理地震数据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获得地震P-SV转换波的方位速度的方法以及一种根据所获得的方位速度来对地震转换波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宽方位转换波地震数据的渐进共转换点(ACCP)道集中,根据方位角度的不同,将所述ACC... 蔡希源 杨克明 马昭军 徐向荣 甘其刚 徐天吉 康利 徐美娟 马如辉 程冰洁 杨宇文献传递 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洪水—漫湖沉积特征 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岩芯、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录井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在遂宁组沉积时期处于稳定坳陷阶段,沉积作用明显受周期性洪水注入影响,形成"洪水—漫湖"沉积体系。"洪水—漫湖"沉积主要发育冲积扇、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4个沉积相和若干个沉积微相,其沉积具有以下特征:1频繁的湖平面升降,形成砂泥互层的地层叠加样式;2缺乏大面积分布的半深湖—深湖沉积;3河流相为主要的沉积类型;4湖盆具有多物源、多期漫湖、满盆含砂的沉积特点。"洪水—漫湖"是川西坳陷遂宁组一种沉积充填新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陈贤良 纪友亮 杨克明 刘君龙 黄富祥 赵春妮 杨永 李龙迪关键词:川西坳陷 川西坳陷须五段致密砂岩与泥页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1 2017年 为了弄清川西坳陷须五段致密砂岩与泥页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并深化对非常规致密气储层的认识,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压汞等资料,对须五段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等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须五段储层岩性大致分为泥页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三大类,分别占地层总厚度的56%,19%和25%,砂岩普遍具有泥质杂基和岩屑含量高、长石含量低的特征,泥页岩中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储集空间包括有机质孔、杂基微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及微裂缝5类;细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1.41%和0.1 m D,属于致密砂岩储层,主要为高能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积,粉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1.52%和0.22 m D,总体均略高于细砂岩,泥页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1.95%和0.068 m D,属于致密页岩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到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和构造裂缝的多重控制,强烈的压实和压溶作用是导致砂岩致密的主要原因,次生孔隙主要由溶蚀作用形成,黏土矿物的转化及有机质热演化为泥页岩提供了大量储集空间,微裂缝极大地改善了储层渗透性。研究结果可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一定参考。 史洪亮 杨克明 王同关键词:致密砂岩 泥页岩 储层特征 川西坳陷 龙门山冲断带前缘地区侏罗系出露与油气分布关系 被引量:5 2010年 龙门山冲断带前缘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油气田或含油气构造主要分布在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以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2%分布在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与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之间(即前缘褶皱冲断带),其地表出露为侏罗系,其余则主要分布在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以东的前陆坳陷带,地表为白垩系或第四系覆盖,认为侏罗系出露地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研究区典型地震剖面解释,从构造变形角度解释这种油气分布特征的成因。 金文正 汤良杰 杨克明 万桂梅 王俊鹏关键词:侏罗系 油气分布 勘探前景 川西中段上沙溪庙组层序格架下成岩相及储层评价 被引量:7 2019年 基于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针对川西中段上沙溪庙组砂岩储层中压实、胶结、溶蚀3种主控成岩作用,开展层序格架下定量成岩相研究及储层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上沙溪庙组为一个三级层序,内部可划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2)依据压实、胶结、溶蚀定量成岩强度标准和计算结果,划分出5种主要成岩相类型;3)层序格架下成岩相展布受沉积相控制明显,湖侵体系域不发育强胶结中溶蚀成岩相,成岩相平面展布与低位、高位体系域差异较大;4)依据储集潜力大小将储层划分为4类,其中Ⅱ类储层为研究区较好的储层。 陈贤良 纪友亮 杨克明关键词:层序格架 储层评价 上沙溪庙组 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构造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50 2003年 根据龙门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自西向东可以划分茂汶韧性剪切带、龙门山叠瓦冲断构造带和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可以划分为前山带和隐蔽带两个亚带,具备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对于前山带,相对稳定的构造部位和良好的封盖保存条件是主控因素。对于山前隐蔽带,古今构造叠合、相对活动的构造和裂缝发育部位是主控因素。据此预测出关口-水口场隐伏断裂带上盘的磁峰场断高带,高家场、水口场、油榨坨、石板滩构造带和下盘的平落坝,邛西、大邑、鸭子河背斜是勘探天然气最有利的地区。 杨克明 朱彤 何鲤关键词:龙门山构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