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卒中
  • 10篇脑卒中
  • 5篇偏瘫
  • 5篇经颅磁刺激
  • 5篇磁刺激
  • 4篇吞咽
  • 4篇吞咽障碍
  • 4篇痉挛
  • 4篇肌肉
  • 3篇电刺激
  • 3篇神经肌
  • 3篇神经肌肉
  • 3篇重复经颅磁刺...
  • 3篇疗法
  • 3篇脑卒中偏瘫
  • 2篇上肢
  • 2篇上肢功能
  • 2篇神经肌肉电刺...
  • 2篇绳带
  • 2篇疗法联合

机构

  • 12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杜灿荣
  • 9篇龙耀斌
  • 8篇黄福才
  • 4篇梁天佳
  • 3篇梁文锐
  • 2篇李鑫
  • 2篇余礼梅
  • 1篇黄林鹏
  • 1篇曹锡忠
  • 1篇覃东华
  • 1篇张启富
  • 1篇李智敏
  • 1篇陈钊德
  • 1篇廖明珍
  • 1篇陈在娟
  • 1篇周开斌
  • 1篇覃东华
  • 1篇吴小平
  • 1篇曹锡忠

传媒

  • 3篇按摩与康复医...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思政教育融入《康复医学》情境教学的探索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索《康复医学》本科理论专业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级临床专业的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教学试验组和专业课程理论讲授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性别、年龄组成相匹配。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学习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学生对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相较传统单一的思政教育或专业理论授课,该教学模式显著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考核成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职业道德观,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P<0.05)。结论将思政教育融入《康复医学》情境教学,能够同时促进学生综合成绩提升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金英杜灿荣李鑫张启富龙耀斌
关键词:思政教育康复医学本科教学教育
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经络穴位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经络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并配合经络穴位电刺激。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45%,P<0.01),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25%,P<0.01)。结论: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经络穴位电刺激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龙耀斌陈在娟黄福才杜灿荣李智敏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
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采用Brunnstorm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runnstorm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梁文锐黄福才曹锡忠杜灿荣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绳带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观察绳带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均行rTMS治疗,观察组则还增加绳带疗法(即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中的步行训练时佩戴绳带)。所有治疗方法均为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10 m步行时间测试(10 MWT),6 min步行距离测试(6 MWT)、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评估2组患者的步行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评估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10 MWT、6 MWT和FMA-LE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10 MWT、6 MWT和FMA-LE评分分别为(10.05±1.32)s、(401.09±33.68)m和(24.71±3.9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AC分级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AC分级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绳带疗法联合rTMS可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
柳忠龙耀斌梁天佳黄福才杜灿荣
关键词:脑卒中重复经颅磁刺激
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疗法,共6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全身振动能够改善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减轻偏瘫下肢痉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陈钊德杜灿荣邬映超韦小翠龙耀翔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痉挛下肢功能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0
2012年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肌肉促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腹横肌、多裂肌、髂腰肌、臀肌肌力训练及躯干、骨盆控制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梁天佳吴小平龙耀斌曹锡忠杜灿荣廖明珍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训练脑卒中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肌肉痉挛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肌肉痉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SCI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假rTMS刺激,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rTMS治疗,采用"8"字形线圈rTMS刺激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M1区),刺激强度为80%的RMT,刺激频率9Hz,共4周,观察其对患者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MAS)的影响,并采用脊髓功能独立性评估量表Ⅲ(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ssure,SCIM-Ⅲ)评估其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下肢MAS分级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SCIM-Ⅲ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rTMS治疗后SCI患者MAS和SCIM-Ⅲ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提示rTMS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痉挛有缓解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梁文锐伍明李鑫杜灿荣余礼梅
关键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痉挛重复经颅磁刺激肢体功能
CBL教学法结合情景模拟在康复治疗专业实习教学中的研究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结合情景模拟在康复治疗专业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提升实习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60名康复治疗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观察组采用CBL教学法结合情景模拟进行实习教学,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评估和教学满意度调查三个观察指标,对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观察组在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评估中的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教学满意度也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教学法结合情景模拟在康复治疗专业实习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升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提高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杜灿荣
关键词:CBL教学法情景模拟康复治疗实习教学
谐振治疗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观察谐振治疗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同时给予谐振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给予改良Ashworth评级(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MAS评级、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谐振治疗有助于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及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
梁天佳龙耀斌周开斌黄福才杜灿荣黄林鹏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偏瘫上肢功能
神经肌肉电刺激单独或联合不同频率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和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单独或联合方案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组(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组)、B组(NMES组)、C组(低频rTMS组)、D组(高频TMS组)、E组(NMES+低频rTMS组)及F组(NMES+高频rTMS组)。洼田饮水实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和视频透视下吞咽功能检查评估吞咽功能,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评估营养状况。结果各组治疗后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后B组~F组的洼田饮水实验评分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得分均低于A组(P<0.05),E组、F组的2项评分均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各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F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F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F组白蛋白高于B组和D组(P<0.05)。结论NMES、低频或高频rTMS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NMES和rTMS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NMES或rTMS。
杜灿荣龙耀斌覃东华伍明黄福才覃明安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经颅磁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