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娜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心室假腱索24例临床分析
- 1999年
- 李颖娜石运生
- 关键词:左心室假腱索超声波诊断病因
- 迭代重建使用100kV管电压扫描对肥胖人群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CCTA)检查中使用迭代重建(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技术后,针对肥胖人群使用低管电压(100kV)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共有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连续性受试者(男性112例)入选本前瞻性研究.受试者年龄43~77岁,平均(56.2±9.5)岁,体质量指数(BMI)范围:30~35 kg/m2.采用飞利浦公司256层螺旋CT扫描(Brilliance iCT,Philips Healthcare),回顾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及心电图相关管电流调节模式联合应用.按扫描方案分为高低管电压组(L组:100kV/800mAs;H组:120kV/800mAs),180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入组.L组采用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图像(Idose4,level 4),H组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ilter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图像.图像主观评价法:使用4分单盲评法(1=不能诊断,4=图像极好)评价图像质量,并比较两观察者一致性.图像客观评价法:比较两组冠状动脉4大主干(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管腔内的CT值、感兴趣区噪声、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噪声比.结果:两组CNR分别为[(31.5±3.2) vs.(30.3±2.5,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价均为好.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电压100kV方案与高电压120kV方案辐射剂量分别为(4.3±0.6)mSv[CTDIvol:(15.7±0.4)mGy]、(7.6±0.4)mSv,[CTDIvol:(26.3±0.3)mGy](P<0.001).结论:在迭代重建技术辅助下,可在CCTA检查中对肥胖受试者(BMI:30~ 35 kg/m2)使用100kV管电压扫描,所得图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100kV方案较常规120kV方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 张帆杨立宋祥李颖娜具海月张兴华常瑞萍
- 关键词:冠状动脉X线体层
- 糖尿病患者前降支心肌桥与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确定前降支心肌桥是否为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间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的C 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资料(只记录前降支有无心肌桥及桥前血管有无狭窄大于50%冠脉粥样硬化)及临床资料。首先对糖尿病受试者按照有无心肌桥进行分组,比较心肌桥前段和无心肌桥组的对等段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别以及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对所有心肌桥受试者按照有无糖尿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别以及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前降支心肌桥及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2345例,其中1373例心肌桥中,827例桥前段冠脉存在动脉粥样狭窄,972例无心肌桥,与心肌桥组桥前血管对等部位血管中254例存在动脉粥样狭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经最终校正后,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桥前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Odds Ratio值分别为3.91、2.69(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心肌桥桥前段更易发生粥样硬化狭窄,心肌桥均为桥前血管发生狭窄大于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的心肌桥致桥前血管发生狭窄大于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性更高。
- 田树平吴芳李春平宋翔李颖娜陈敏肖华锋杨立
- 关键词:糖尿病前降支心肌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体层摄影术
- 冠状动脉支架5毫米以外近端与远端再狭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究支架通畅情况对支架近远端5mm以外的节段血管节段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架置入术后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78例,分为支架无狭窄组与支架再狭窄组,收集两组支架两端5mm以外血管节段的粥样硬化进展情况。结果:支架无狭窄组,支架近端5mm以外血管节段的Gensini积分小于远端血管节段[53.2(27.6,75.1)vs.70.1(32.1,83.1)分,P<0.01];而在支架再狭窄组,两者无明显差异[54.7(23.1,74.2)vs.59.3(24.6,80.1)分,P>0.05]。同时支架无狭窄组,支架近远端5mm以外血管节段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支架再狭窄组(50.6%vs.23.1%;P<0.05)。结论:支架远端5mm以外血管节段粥样硬化较易出现于无狭窄时,且远端狭窄程度多大于其近端。
- 李颖娜吴芳田树平宋翔具海月杨立
- 关键词:支架再狭窄
- 载脂蛋白对无症状非糖尿病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分析无症状非糖尿病人群载脂蛋白(Apo)水平及Apo B/Apo A1比值,研究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和血生化检查的无症状体检者401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粥样硬化组(n=224)和对照组(n=177),比较两组相关危险因素、脂质及Apo水平,找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佳血脂指标。结果粥样硬化组Apo B、Apo C2、Apo C3、Apo E水平及Apo B/ApoA1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Apo A1、ApoA2及脂蛋白a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高血压病史、Apo C3(OR=1.572,95%CI1.200-2.061)及ApoB/Apo A1(OR=1.767,95%CI 1.335-2.338)是本研究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oB的曲线下面积最大,最佳截断点为1.005 g/L。结论 ApoC3与亚临床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这一时期ApoA1降低并不明显,ApoB较其他脂类指标对无症状非糖尿病人群冠状动脉病变有很强的预测价值。
- 宋翔田树平具海月张帆李颖娜吴芳杨立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无症状人群非糖尿病载脂蛋白
- 最大径≤1cm的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病理分类及CT征象特点分析被引量:3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最大径≤1cm的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的病理分类及CT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到2015年2月9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且最大径≤1cm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患者(共97个病灶)的CT、病理及临床资料,97个病灶中有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19个、原位腺癌(AIS)31个、微浸润腺癌(MIA)19个和浸润性腺癌(IPA)28个,50个(51.5%)为浸润前病变(AAH+AIS),47个(48.5%)为浸润性病变(MIA+IPA)。病灶大小和密度的病理亚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大小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病灶位置、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改变、病灶边缘及瘤肺界面的病理亚型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ROC曲线分析用于评估鉴别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最佳界值。结果97个pGGN中,各病理亚型问病变密度、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边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AH、AIS、MIA和IPA病变平均大小分别为(0.72±0.19)、(0.82±0.14)、(0.84±0.11)和(0.85±0.16)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P=0.028)。各亚型出现血管改变分别为2、11、10和17个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2,P=0.004)。瘤肺界面清楚的病灶分别为10、24、17、26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67,P=0.005)。鉴别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大小的界值为0.82cm,敏感度为61.7%,特异度为62.0%。结论≤1cmpGGN肺腺癌中,病变大小、血管改变和瘤肺界面有助于鉴别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
- 吴芳蔡祖龙田树平金鑫景瑞杨越清李颖娜赵绍宏
- 关键词:腺癌
- 无症状人群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与CT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性、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究无症状人群中血清MMPs水平与CT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斑块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提高早期斑块的检出率,同时尽量降低冠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 李颖娜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T显示病变程度
- 文献传递
-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的价值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用于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避免无必要侵袭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6月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需要术前行ICA的患者157例,其中高危险度手术17例,中危险度手术140例.采用多排螺旋CT行术前CCTA.术后随访6~11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继发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死亡、心律失常、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及心力衰竭.比较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57例患者中,145例(92.4%)的CCTA图像可用于诊断冠心病,其中37例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88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管腔狭窄<50%,此125例患者术前未再行ICA检查;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8例按期手术,7例经内科治疗后择期手术.CCTA显示20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管腔狭窄≥50%,于CCTA后3~7d内进行了ICA检查,其中18例确诊.根据CCTA及ICA结果,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例患者按期手术,9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得到干预后再行手术.CCTA所示血管狭窄程度对手术计划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2例患者的CCTA图像不可用于诊断,术前进行了ICA检查,其中4例显示为管腔狭窄≥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比较,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结论 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行CCTA可有效诊断冠心病.CCTA表现正常或管腔狭窄<50%的患者术前可免除ICA检查.
- 田树平李春平吴芳李颖娜宋翔甘露常瑞萍具海月杨立
- 关键词:非心脏手术术前冠心病
- 肌酸激酶与CT冠状动脉造影下支架通畅情况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水平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远期支架通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计算机血管成像(CTA)复查的患者74例,支架植入时间(20.5±13.1)个月。根据冠脉CTA结果分为支架通畅组与非支架通畅组,收集同期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生化指标。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各生化指标及基础和临床信息,在多种指标中只将在单变量分析时P〈0.05的指标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远期支架内通畅情况的独立决定因素。结果 74例患者共置入支架74枚,冠脉CTA结果显示支架通畅患者51例、非支架通畅患者23例,支架通畅组的肌酸激酶水平和非支架通畅组分别为(75.9±29.4)U/L和(115.5±51.5)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支架通畅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高于非支架通畅组[(3.5±5.3)U/L比(1.7±1.3)U/L,P=0.0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酸激酶水平(OR=1.573,95%CI=1.022~2.421,P=0.039)是支架远期非支架通畅的独立决定因素。结论肌酸激酶水平是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远期非支架通畅的独立决定因素。
- 李颖娜宋翔吴芳田树平具海月杨立
- 关键词:肌酸激酶药物洗脱支架
- 1cm以下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被引量:43
- 2015年
- 目的探讨1 cm以下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 GGO)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最大直径≤1 cm的f GGO患者的CT、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将CT征象(包括位置、大小、密度、形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边缘、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与病理亚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PA)]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HER-2、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拓扑异构酶Ⅱα(Top-Ⅱα)]对照,患者年龄、病变大小、密度与病理亚型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患者性别、病变位置、形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边缘、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与病理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CT表现为1 cm以下f GGO的肺腺癌各病理亚型间,性别分布、年龄大小、病变位置、形状、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4、0.126、0.609、0.678、0.091、0.374、0.339),各病理亚型间病变大小、密度、空泡征的有无以及边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02、0.003、0.046),Ki-67在不同形状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ER-1在瘤肺界面是否清晰的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HER-2在是否有空泡征的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CT征象与VEGF和Top-Ⅱα的表达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表现为1 cm以下f GGO的肺腺癌中,IPA的空泡征出现率最高,而AAH最低,且浸润前病变(AAH+AIS)多表现为边缘光滑,MIA和IPA则多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且一些CT征象在特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之间也有相关性。
- 吴芳蔡祖龙田树平金鑫景瑞杨越清李颖娜赵绍宏
- 关键词:肺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病理亚型计算机断层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