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琴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叶甲
  • 2篇萤叶甲
  • 2篇双斑萤叶甲
  • 2篇为害
  • 2篇小麦
  • 2篇发生为害
  • 1篇新害虫
  • 1篇药剂
  • 1篇药剂防治
  • 1篇增产
  • 1篇增产菌
  • 1篇散黑穗病
  • 1篇生活史
  • 1篇生活习性
  • 1篇施用
  • 1篇施用增产菌
  • 1篇种子
  • 1篇种子处理
  • 1篇作物
  • 1篇习性

机构

  • 6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程宏祚
  • 6篇李雪琴
  • 3篇栗红生
  • 1篇李洪

传媒

  • 5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1
  • 2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谷田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为害与防治被引量:15
1993年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是山西长治地区谷田后期常见害虫,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但是对此虫研究报道甚少,现将我们对该虫的发生为害及防治的初步研究结果介绍如下: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5—4.5毫米,棕黄色有光泽。触角11节丝状,端部黑色。鞘翅色略浅,密被点刻,基部1/3有一近圆形淡色斑,周缘黑色在后外侧处留有缺口。静止时两翅外缘相接呈圆形,腹端外露。
程宏祚李雪琴
关键词:双斑萤叶甲为害生活习性生活史药剂防治
我省小麦新害虫麦种蝇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1991年
麦种蝇(Delia coarctata [Fal len])属双翅目花蝇科。在欧洲为害历史已久,英国研究资料较多。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区的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冬麦区,新疆、内蒙古也有发现,其余各省未见报道。作者于1983年春在本所麦田首次发现麦种蝇的为害,并进行了饲养观察。1990年春天小麦返青后,陵川县大面积麦苗死亡,经查系麦种蝇为害所致,发生面积1万余亩,麦苗被害率一般为10—15%,严重者达40%,给小麦生产带来新的威胁。为帮助大家识别和了解该虫,兹将我们几年的观察结果整理于下。
程宏祚李雪琴李洪
关键词:小麦害虫
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几种方法对比
1991年
小麦散黑穗病(Vstilago tritici)的病原菌由花器侵入,以休眠菌丝在种子胚内越夏,一般杀菌剂难于接触病原菌,防治效果甚差。50—60年代采用温汤浸种或石灰水闷种防治,虽效果不错,但操作过于繁琐,不易推广。80年代我省小麦散黑穗病回升较快,不少地方发病率已达到4—5%,严重者达10%以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推广应用内吸杀菌剂拌种双防治。
程宏祚李雪琴栗红生
关键词:小麦散黑穗病
旱粮作物施用增产菌试验被引量:1
1989年
增产菌是从植物根部筛选出来的一种植物保健益素。为了明确增产菌对旱粮作物的增产作用及其经济效益,1988年我们在本所对谷子、玉米、小麦等作物进行了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应用北京农大植保系生产的广谱性增产菌,在谷子、玉米、小麦上做了菌粉拌种(3%)、菌液拌种(2%)、拔节后叶面喷施10—50毫升/亩及菌粉拌种后再叶面喷雾等处理,小区面积0.01亩。
程宏祚李雪琴栗红生
关键词:粮食作物种子处理增产菌
谷田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为害与防治被引量:1
1994年
谷田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为害与防治TheGenerationandControlof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inMilletField双斑萤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
程宏祚李雪琴
关键词:谷子双斑萤叶甲为害
山西省鳞翅目昆虫新记录
1989年
开展农业害虫种类及分布调查,是对农业害虫实施综合治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为此,我们于1985年开始在长治市共采集、制作昆虫标本3790余件。通过对昆虫标本的鉴定,发现8种山西省昆虫新记录,分别属于鳞翅目的夜蛾科、尺蛾科、舟蛾科和螟蛾科。
程宏祚李雪琴栗红生
关键词:昆虫鳞翅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