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汉林

作品数:26 被引量:14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青光
  • 11篇青光眼
  • 8篇眼压
  • 8篇正常眼
  • 8篇正常眼压
  • 8篇正常眼压性
  • 7篇正常眼压性青...
  • 6篇角膜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血管
  • 4篇手术
  • 4篇成像
  • 3篇羊膜
  • 3篇原发性
  • 3篇斜视
  • 3篇磁共振
  • 2篇断层扫描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机构

  • 26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南昌大学
  • 1篇廉江市人民医...

作者

  • 26篇李汉林
  • 17篇周琼
  • 12篇邵毅
  • 11篇彭志优
  • 11篇裴重刚
  • 5篇姜建
  • 3篇刘新华
  • 3篇高桂平
  • 2篇谷晋
  • 2篇钞雪林
  • 2篇刘永琰
  • 2篇黄歆
  • 1篇周荃
  • 1篇梅峰
  • 1篇吴晓蓉
  • 1篇张剑利
  • 1篇王博
  • 1篇易敬林
  • 1篇王文华
  • 1篇高贵平

传媒

  • 10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第十届国际眼...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黄斑区微循环状态与视功能改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联合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微视野计探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黄斑区微循环状态和视功能变化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收集NTG患者17例30眼作为NTG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NTG组3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3例23眼作为对照组。使用OCTA获取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管线性密度(LD)及灌注密度(PD)。使用微视野计检测黄斑区10°范围的视网膜光敏感度(RS)及2°、4°固视率。比较各组间OCTA参数及微视野计参数的差异,并分析NTG患者OCTA参数与微视野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与轻度NTG组受试者之间除黄斑区中央和鼻侧的LD、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区域和整体平均LD、PD在对照组和轻度、中度、重度NTG组受试者间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轻度NTG组患者黄斑区下方和颞侧区域RS均较对照组受试者降低。黄斑区各区域及整体平均RS随NTG病情分期加重而降低。在NTG组患者中,LD、PD与RS在黄斑区各区域和整体平均中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均为P<0.05)。NTG组患者黄斑区LD、PD与P2在一定区域内呈正相关。结论 NTG患者黄斑区微循环状态及视功能均较健康人显著下降,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NTG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与RS存在显著相关性。
范彩媚臧苗苗王丽君易澄曾璐瑶武天硕李汉林
关键词:视网膜光敏感度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视盘区血管密度变化及其与青光眼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2020年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视盘区血管密度变化,并探讨其与NTG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眼科确诊的NTG患者30例为NTG组,同期选择正常志愿者30人为对照组。采用OCTA对所有受检者视盘区进行扫描,测量视盘周围血管密度,比较两组差异,并分析NTG视盘区域血管密度与青光眼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TG组视盘区域大血管、毛细血管和全区域血管密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其毛细血管间隙和无血管区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NTG组视盘区域大血管、毛细血管和全区域血管密度与临床分期均呈负相关(r大血管=-0.357、r毛细血管=-0.965、r全区域血管=-0.643,均为P<0.001),而毛细血管间隙和无血管区密度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毛细血管间隙=0.538、r无血管区=0.706,均为P<0.001)。结论利用OCTA可以方便无创监测NTG眼底结构和功能变化,且这种改变与青光眼临床分期相关,OCTA检测在NTG的诊断和随访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汉林仇雪梅梁瀛潘曈彭志优周琼裴重刚
关键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76眼)采用三角形巩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60例(78眼)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是否浅前房、眼压情况、滤过泡形态等。结果术后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8.42%,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62,P=0.000)。术后1周和6个月,对照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32±4.41)mm Hg(1k Pa=7.5 mm Hg)和(14.62±3.50)mm Hg,观察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29±4.08)mm Hg和(14.67±3.71)mm Hg;眼压随时间推移有升高趋势;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3,P=0.953)。术后1个月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占78.9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9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1,P=0.018)。结论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操作简便,浅前房发生少,术后降压效果及滤过泡形成好,手术成功率高。
胡佩宏刘新华裴重刚黄歆邵毅李汉林张颖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巩膜瓣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认识被引量:2
2022年
在19世纪50年代,Von Gr efe^(〔1〕)首次描述了一种现在被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的情况。考虑到NTG病理生理学的复杂性,“NTG视神经病变”这样的术语可能更合适。如果青光眼被认为是一种由高眼压引起的视神经疾病,那么怎么可能在没有统计学上高眼压的情况下,视盘改变和视野丧失也发生了,呈现出与高眼压青光眼相同的视盘形态呢?在NTG病例中观察到的损害如果不是高眼压引起的则可能与其他病理生理途径有关。
仇雪梅李汉林
关键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多波长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多波长激光联合雷珠单抗(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retinal macroaneurysm)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16例(16只眼)经...
彭志优周琼李汉林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个性化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病不同时期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来探讨个性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94例94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Lucentis注射ranibizumab(0.5mg/0.05mL),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视病情不同采用个性化治疗方式。根据患者屈光介质情况尽量行全视网膜光凝。随访6个月,观察个性化治疗前后视力、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情况、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3-7天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和(或)大部分消退。视病情不同个性化治疗情况如下:使用抗青光眼药物8只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44只眼,玻璃体切割术39只眼(其中联合白内障手术5只眼),睫状体冷凝术3只眼。治疗前平均眼压48.20mmHg,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8.62、20.78、19.64和17.84mmHg。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平均眼压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时,视力较前提高者78只眼,无明显改变者12只眼,视力下降者4只眼,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未出现排斥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可使虹膜新生血管迅速消退,改善视网膜缺血状态,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降低眼压,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李汉林周琼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LUCENTIS全视网膜光凝个性化治疗
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矫正儿童斜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对儿童斜视患者眼表症状、散光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例(60眼)儿童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随机分为A、B2组。A组采用常规角膜缘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做穹隆部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2周时检测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表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四项、前表面平均屈光度(Km)和散光值。结果术前2组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散光值、眼表症状、OSDI及泪膜四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2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T)及泪河高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时患者的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及泪河高度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FL、BUT、ST及泪河高度均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儿童斜视患者,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可以部分矫正患者部分角膜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减轻眼表症状,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董雯佳裴重刚邵毅周琼易敬林刘新华李汉林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散光泪膜儿童斜视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早期麻痹性斜视的效果.方法 甲基强的松500 mg加于0.9%生理盐水溶液500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3天,后改口服甲基强的松龙片,逐渐减量治疗25例麻痹性斜视.
刘新华裴重刚李汉林周荃
关键词:麻痹性斜视冲击疗法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焦虑和抑郁及睡眠质量调查研究被引量:19
202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状况。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019-06/2020-12期间在我院眼科确诊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0例(30例PACG,30例POAG)和将同期来自我院体检部的30名健康成年人设为对照组进行评估,比较三组受试者SAS、SDS、PSQI得分。结果:PACG组和POAG组SAS、SDS、PSQI得分(48.40±9.302,53.40±8.625,9.57±2.861;42.57±9.684,48.80±10.320,7.23±2.22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03±6.805,38.63±7.881,4.87±2.688分)(P<0.05)。PACG组SAS、PSQI得分较POAG组高(均P<0.05)。以SAS≥45分、SDS≥50分和PSQI>7分为临界,PACG组的焦虑、抑郁和失眠症状阳性率(77%、73%、70%)高于POAG组(43%、40%、37%)和对照组(13%、10%、20%)(P<0.05)。结论:PACG患者比POAG有更严重的焦虑、抑郁及失眠,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
仇雪梅范彩媚梁瀛钞雪林臧苗苗曾璐瑶王丽君易澄李汉林
关键词:原发性青光眼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变化及其与视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MRT)和黄斑区血管密度(macular vessel density,MVD)改变,并探讨其与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TG患者20例(40眼)为NTG组,健康20人(40眼)为对照组。利用OCTA检测2组MRT和MVD,对比NTG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性,并检验NTG组黄斑区检测指标与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结果NTG组与对照组受检者MRT、MVD在黄斑区中心凹、旁中心凹、上方及下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中心凹MRT=26.923、F旁中心凹MRT=38.176、F上方MRT=22.324、F下方MRT=39.936、F中心凹MVD=36.154、F旁中心凹MVD=45.573、F上方MVD=29.345、F下方MVD=30.267;均为P<0.01),而在颞侧和鼻侧两个象限MRT、M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颞侧MRT=2.614、F鼻侧MRT=2.497、F颞侧MVD=2.134、F鼻侧MVD=1.937;均为P>0.05);NTG组的黄斑中心凹、旁中心凹、上方及下方的MRT、MVD与视野平均缺损均具有相关性(均为P<0.01)。结论利用OCTA技术可以有效地反映NTG黄斑区形态学改变特征,且这种改变与视野平均缺损相关,从而可在疾病的早期提供无创影像学诊断支持,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帮助。
李汉林潘曈仇雪梅梁瀛彭志优周琼裴重刚
关键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