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宇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6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9
- 2014年
-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并发的以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高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统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统的重要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DO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更加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明确糖尿病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高血糖、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进行简单综述。
- 李晓宇冯正平
- 关键词:糖尿病骨质疏松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 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冠心病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制定检索策略,在Pub Med、EMbase、Ovid、EBSCO、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中检索近1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所有符合要求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2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骨密度降低组(低骨量和骨质疏松)986例患者,对照组9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数据异质性检验结果 I2=0%,χ2=6.52,P=0.48,各研究间异质性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OR=2.81,95%CI为2.26-3.50,低骨密度组与骨量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降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阙文君冯正平李晓宇李济玲
- 关键词:骨密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例对照研究
- 中老年女性正常范围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正常范围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庆市南岸区光电路40岁以上女性居民为调查人群,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采血检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最终纳入1308名γ-GT处于正常范围的女性。将研究对象按γ-GT四分位值分组,分析MS的患病率、患病风险及女性绝经状态与γ-GT的关系。结果随着γ-GT水平的升高,研究对象多个代谢指标趋于恶化,绝经人数逐渐增加;γ-GT第1个四分位组至第4个四分位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22.5%、27.4%、42.7%、58.5%(P<0.01)。γ-GT水平处于第4个四分位数时研究对象的MS、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高血压及高血糖患病风险分别是第1个四分位组的2.92倍、2.31倍、3.76倍、1.84倍及1.63倍。γ-GT水平随着MS代谢综合征组分个数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腰围、绝经状态、餐后2h血糖及体重指数是γ-GT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中老年女性血清γ-GT是一种与绝经状态独立相关的代谢危险因素;γ-GT处于正常范围时,其水平的升高提示MS的患病风险增大。
- 胡振平邓华聪瞿华王行邓敏魏慧丽李晓宇
- 关键词:Γ-谷氨酰转移酶代谢综合征女(雌)性绝经后期
- 成骨不全症1例的报道被引量:2
- 2013年
-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0I)又称脆骨症,是一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绝大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为0.3/10000~1/10000^[1]。此病是因编码I型胶原的基因发生突变,
- 李晓宇冯正平刘纯李启富程庆丰
- 关键词:成骨不全症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脆骨症型胶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201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正常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检测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腰椎1-4、股骨颈、股骨转子、ward’s和全髋部的骨密度。结果男性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组L1、Ward’s骨密度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组L1、L2、L3、L1-4、Ward’s、全髋部的骨密度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颈动脉IMT与各部位骨密度均成负相关。结论 T2M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密切相关。
- 邓静冯正平李晓宇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骨密度
- 以腰椎骨折为突出表现的异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一例
- 2013年
- 异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yndrome,EAS)是由于垂体以外的肿瘤分泌过多有生物活性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或ACTH类似物,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
- 李晓宇冯正平刘纯李启富程庆丰
- 关键词:腰椎骨折胸腺瘤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serum 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132例,根据血清25(OH)D浓度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Q1~Q4);又根据颈动脉IMT分为正常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并检测生化指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浓度,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结果:Q1组颈动脉IMT高于Q3组(P=0.027)。Q1、Q2组颈动脉IMT高于Q4组(P=0.000、P=0.002)。Q1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Q2、Q3、Q4组(P=0.004、P=0.002、P=0.000)。Q1组颈总动脉PSV低于Q3组(P=0.031)。Q1组颈总动脉EDV低于Q2、Q3、Q4组(P=0.003、P=0.002、P=0.038)。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清25(OH)D浓度低于正常组(P=0.000)。Pearson相关分析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成负相关(r=-0.348,P=0.0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独立负相关(B=-0.012,P=0.000)。结论:在T2DM患者中,血清25(OH)D浓度与颈动脉IMT成负相关,低浓度血清25(OH)D可能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邓静冯正平李晓宇
- 关键词:2型糖尿病25-羟维生素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
- 低磷性骨软化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某低磷性骨软化症患者在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后,给予口服钙剂、活性维生素D、中性磷制剂等治疗,治疗后患者全身乏力、骨痛有所减轻,复查血P3+:0.74 mmol/L,血钾、钙、镁均正常.
- 冯正平李晓宇刘纯邓华聪
- 关键词:药物治疗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女性绝经年限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年限与代谢综合征(M S )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庆城市地区40岁以上女性为调查人群,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同时检测生化指标,最终有1402名自然绝经的女性纳入该研究。将研究对象按绝经年限小于5年、5~<10年、10~<15年、≥15年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年限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结果该研究人群MS患病率为40.87%,患MS的女性绝经年限明显高于非MS者(P<0.05)。绝经后女性MS患病率在绝经年限小于5年、5~<10年、10~<15年、≥15年分别为29.37%、34.29%、45.30%、49.13%( P<0.05)。校正年龄、BM I后(除中心性肥胖),绝经年限在10~<15年组的M S的患病风险是绝经年限小于5年的1.54倍。当绝经年限大于或等于15年时,该风险进一步上升至1.71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及绝经年限是MS的影响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是MS的高危人群,且绝经年限与MS相关。
- 李晓宇冯正平邓华聪瞿华王行魏慧丽邓敏
- 关键词:绝经年限代谢综合征血压血糖
- 2型糖尿病及肥胖患者血浆颗粒蛋白前体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及肥胖患者血浆颗粒蛋白前体(PGRN)水平,探讨其与慢性炎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88名正常糖耐量(NGT)个体以体重指数(BMI)t〉25kg/m2为切点分别分为正常体重(NW)亚组和肥胖(OB)亚组,检测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h血糖(2hPG)、HbA.、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BMI和腰臀比,并以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B细胞功能(HOMA.B)。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PGRN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血浆PGRN水平在T2DM组高于NGT组(P〈0.01),在T2DM组和NGT组内,OB亚组PGRN水平高于对应NW亚组[(225.22±34.39对195.59±50.47和183.79±61.63对148.69±55.27)ng/m1.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浆PGRN水平与体重、腰围、BMI、收缩压、FPG、2hPG、HbA、甘油三酯(TG)、IL-6、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OMA—B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BMI、HbA。IL-6及TG是血浆PGRN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及肥胖患者血浆PGRN水平均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糖脂代谢紊乱、炎症及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密切相关。
- 瞿华邓华聪胡振平王行邓敏魏慧丽李晓宇
- 关键词: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