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明辉

李明辉

作品数:14 被引量:491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银行
  • 8篇银行业
  • 8篇中国银行
  • 8篇中国银行业
  • 8篇商业银行
  • 4篇信贷
  • 3篇信贷风险
  • 3篇收益率
  • 3篇资产
  • 3篇资产收益
  • 3篇资产收益率
  • 3篇巴塞尔协议
  • 2篇实证
  • 2篇资本
  • 2篇利率
  • 2篇利息
  • 2篇流动性
  • 2篇货币
  • 2篇货币政策
  • 1篇动态面板

机构

  • 13篇上海财经大学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李明辉
  • 12篇刘莉亚
  • 4篇孙莎
  • 3篇黄叶苨
  • 2篇刘冲
  • 1篇杨金强
  • 1篇朱小能
  • 1篇何彦林

传媒

  • 3篇国际金融研究
  • 2篇经济研究
  • 2篇财经研究
  • 1篇财贸经济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金融研究
  • 1篇经济学(季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的测度及全球时空特征与启示——来自全球72个国家的证据被引量:2
2023年
提高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是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测度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的模型,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刻画和比较了全球72个国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并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空间维度上,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均较高;时间维度上,各国银行流动性创造成本效率逐渐下降,利润效率有所提升。影响因素方面,流动性创造成本效率主要受各国宏观因素影响,外资银行的引入与监管的放松都会提高银行流动性创造成本效率;流动性创造利润效率主要受银行自身微观因素影响,财务指标稳健的银行,利润效率更高。本文将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研究视角拓展到效率层面,为比较我国与全球主要国家的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提供理论参考,为深化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特别是银行体系的开放与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李明辉谭姝颖刘莉亚方培杰
关键词:随机前沿分析
生产效率驱动的并购——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微观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76
2018年
企业并购是否创造价值一直是学术界以及社会公众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2004—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企业的效率差异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那些中等规模且盈利能力较强的高生产率企业倾向于收购规模较小但经营良好的低生产率企业;(2)在收购之后,收购方提高了标的方的生产效率和产出。因此,生产率差异是驱动并购的关键因素,并购的确可以创造价值、可以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
刘莉亚刘莉亚何彦林何彦林李明辉
关键词:并购
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与资本充足率关系研究——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被引量:67
2014年
文章基于1998-2012年我国113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银行流动性创造与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大型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会使流动性创造水平降低,这验证了"金融脆弱-挤压假说"。(2)流动性创造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在三类银行中均显著为负,即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越大,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越高,但银行并没有相应地提高资本充足率。文章的结论为我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制定合理的资本与流动性监管政策以及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加强资本与流动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孙莎李明辉刘莉亚
关键词:资本充足率
巴塞尔协议Ⅲ净稳定融资比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来自中国银行业的证据
本文基于2000-2014年期间中国10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从银行负债融资成本、贷款信用风险、贷款资产收益率、其它盈利资产收益率、生息资产盈利能力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这六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巴塞尔协议Ⅲ...
李明辉刘莉亚黄叶苨
关键词:资产收益率
文献传递
僵尸企业与货币政策降杠杆被引量:71
2019年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持续攀升与结构性分化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僵尸企业杠杆率显著高于正常企业并居高不下,而正常企业中的非国有企业则出现显著的"降杠杆",且其杠杆率大幅下降的时段恰逢货币政策转向紧缩。本文尝试探讨僵尸企业是否干扰了货币政策传导,进而导致非金融企业降杠杆出现结构分化。研究发现: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银行资金成本,实现货币政策意图,当僵尸企业以优惠利率从银行获得贷款时,为弥补资金成本,银行会提高正常企业的贷款利率("信贷成本转嫁效应"),导致正常企业融资被挤出;货币政策紧缩时,僵尸企业在企业中的比重越高,对正常企业贷款利率的转嫁效应越强,正常企业的融资成本更高,从而杠杆率越低。基于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验证了前述理论机制。因此,在"结构性去杠杆"聚焦于所有制差异的同时,更应注重僵尸企业处置,改善信贷资源分配效率,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精准发力。
刘莉亚刘冲陈垠帆周峰李明辉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传导
中国银行业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5
2014年
本文立足于我国利率未完全市场化的背景,构建了利率管制下的商业银行最优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的理论模型,得到了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是共同决定、相互影响且影响程度与银行属性相关的理论结果。以此为基础,本文采用1998—2012年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对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在我国银行业总体中互为负向的替代关系,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大型国有银行,非利息收入对净息差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净息差对非利息收入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之间的影响关系互为不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对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这一相互影响关系显著为负。最后,本文从银行微观经营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刘莉亚李明辉孙莎杨金强
关键词:非利息收入利率管制联立方程模型
发展非利息业务对银行有益吗?--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0
2014年
本文基于1998-2012年期间中国114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发展非利息业务对银行盈利、风险和传统利息收益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1)非利息业务水平的提高不能明显提高银行盈利水平;(2)非利息业务水平的提高减少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并且破产风险的减小主要来源于杠杆风险的减小;(3)非利息业务水平的提高导致了传统存贷业务收益率的降低。由于动态面板模型能够有效捕捉银行盈利、风险的持续性特征,解决逆向因果关系问题,并解决回归中的测量误差和遗漏变量问题,因而,与传统静态模型相比,本文的结论更为可靠。
李明辉刘莉亚孙莎
关键词:非利息业务银行盈利银行风险动态面板模型
巴塞尔协议Ⅲ净稳定融资比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来自中国银行业的证据被引量:30
2016年
本文基于2000-2014年期间中国10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从银行负债融资成本、贷款信用风险、贷款资产收益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生息资产盈利能力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这六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巴塞尔协议Ⅲ中的长期流动性监管指标—净稳定融资比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显著提升了我国银行的负债融资成本,降低了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2)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会降低银行的贷款资产收益率,提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水平,不能显著提升银行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3)总体而言,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增加了银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
李明辉刘莉亚黄叶苨
关键词:信贷风险资产收益率
资本计量方法改革、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与信贷配置被引量:29
2019年
为提高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与信贷配置效率,监管部门于2014年开展了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试点工作。本文基于上市银行2010至2016年的微观数据,与银监会公布的行业信贷风险进行匹配,采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前述改革如何影响试点银行的风险偏好和信贷调配。研究发现,在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实施后:(1)试点银行显著降低了风险加权资产的规模;(2)试点银行风险偏好的变化存在非线性的特征,在调减高风险行业贷款的同时,并未显著增加最安全行业的贷款,而是增加了风险略高行业的贷款,体现出试点银行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3)进一步将行业划分为'虚'与'实',研究发现试点银行减少了房地产业('虚')、制造业('实')和建筑业('实')贷款,显著增加了金融业('虚')贷款。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资本监管方面的文献,也对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刘冲杜通刘莉亚刘莉亚
关键词:风险偏好信贷配置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及系统重要性研究——来自中国16家上市银行CoVaR的证据被引量:11
2017年
在Adrian和Brunnermeier(2011)的文献基础上适当改进条件在险值(CoVaR)模型,采用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5—2016年的周数据,实证研究各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及系统重要性程度,其结果表明:(1)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中,国有大型银行的条件在险值(CoVaR)、系统性风险溢出(ΔCoVaR)要远高于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和部分近年来业务发展较为迅速的股份制银行,其系统重要性程度要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2)规模和关联性是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和系统重要性的重要解释变量;在对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上,规模是关联性的4.8倍;在对系统重要性的影响上,规模是关联性的7.2倍。
李明辉李明辉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上市银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