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脂肪瘤
  • 2篇肿瘤
  • 2篇疗法
  • 2篇介入
  • 2篇介入疗法
  • 2篇X线
  • 2篇GD-DTP...
  • 2篇MR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插管
  • 1篇动脉灌注
  • 1篇动脉灌注化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诊断
  • 1篇造影
  • 1篇脂肪
  • 1篇生殖

机构

  • 6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李文元
  • 4篇汪守中
  • 2篇缪万祥
  • 2篇黄恭康
  • 2篇王麟川
  • 2篇张国荣
  • 2篇邹寿南
  • 1篇诸慧敏
  • 1篇施蓉
  • 1篇诸慧铭
  • 1篇李洪福
  • 1篇胡远胜
  • 1篇孙廷慰
  • 1篇陈丽萍

传媒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上海医学影像
  • 2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骨骼肌系统感染的MRI诊断价值
1997年
骨骼肌系统感染,于MRI T_1 WI上多低信号、T_2WI上多高信号。骨髓炎时,T_1WI上病灶内低信号,可由纤维化造成。炎性肿块T_1 WI上高信号可由出血引起,而T_2 WI上肿块内低信号也可由纤维组织形成产生。STIR成像对显示骨骼肌系统病变有高度敏感性。Gd-DTPA增强后,感染病灶内环状强化是提示脓肿形成或组织坏死液化。骨骼肌系统感染,MRI优于X线平片检查,但类似上述MRI表现也可见于骨骼肌系统的其他良性或恶性病变。因此,必须结合临床资料才能正确诊断。
李文元黄恭康
关键词:骨骼肌WI病灶内X线平片检查组织坏死GD-DTPA
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3
1994年
对14例女性生殖系统晚期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了32例次股动脉插管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尤其是对Ⅱ期患者的治疗,明显提高了生存率,并使一些患者再次获得了手术机会。笔者对导管的选择,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药物剂量,浓度,推注时间,以及对该法的合理性、操作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探讨。
李文元邹寿南汪守中王麟川缪万祥张国荣季红珍孙廷慰
关键词:动脉插管动脉灌注介入疗法
胃脂肪瘤的影像学综合诊断(附5例报告)被引量:7
1998年
胃脂肪瘤的影像学综合诊断(附5例报告)宋振龙①李洪福巩曰红刘玉元柴新李文元②余献曾③赵文龙④万洪强①赵香1材料和方法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3~75岁。5例均有上腹部不适,腹痛。呕吐内容物呈咖啡色的1例,反复黑便者3例。体检:5例全身淋巴结不...
宋振龙李洪福巩曰红刘玉元柴新李文元李文元赵文龙万洪强赵香
关键词:胃脂肪瘤CT
贲门癌的术前介入治疗的方法被引量:5
1994年
11例经胃镜检查及术前细胞学检查所证实,中晚期贲门癌的术前介入放射治疗。应用 RH型导管超选择胃左动脉插管,成功率为82%。此法简便易行,便于操作推广。本文介绍了胃左动脉造影方法及中晚期贲门癌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分类。贲门癌术前介入治疗可使肿瘤病灶较快缩小;减轻肿瘤的浸润粘连;增加肿瘤病灶周围的水肿;有利于肿瘤的手术切除和剥离;同时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能有效地减少复发转移的机会.介入治疗后最佳手术时间,以10天为宜。
王麟川李文元缪万祥季红珍张国荣诸慧铭邹寿南汪守中
关键词:贲门肿瘤介入疗法血管造影
胃巨大脂肪瘤
1994年
胃肠道脂肪瘤是一种少见肿瘤,胃脂肪瘤则更为少见。现将我院发现的胃巨大脂肪瘤1例并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李文元汪守中
关键词:CT检查X线检查
结核性和化脓性脊椎炎的MR影像诊断
1997年
MR上相邻椎体和椎间盘信号异常是感染性脊椎炎的特征。注身Gd-DTPA后,椎骨和椎旁软组织内多环状强化,和(或)感染组织内钙化,均强烈提示结核性脊椎炎。血源性化脓性脊椎炎。Gd-DTPA增强有助于早期诊断。T_2WI病变椎骨弥漫高信号,注射Gd-DTPA后弥漫强化,结合患者发热、ESR增高,一般均可提示为急性感染性脊椎炎。
李文元黄恭康
关键词:脊椎炎结核性GD-DTPAMR化脓性影像诊断
MR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1994年
本文对20例膝关节外伤的MR检查作了研究,其中9例施行了关节手术,并与常规X线检查进行了对照。MR显示半月板撕裂及前十字韧带撕裂的正确率均为90%。对膝关节不完全骨折、骨挫伤及软骨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
李文元诸慧敏胡远胜陈丽萍施蓉汪守中
关键词:MR膝关节外伤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