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黄原胶废水浸出软锰矿的工艺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在稀硫酸存在条件下利用黄原胶废水作为还原剂浸出低品位软锰矿(锰质量分数为20.5%)。主要讨论了固液比、硫酸质量浓度、浸出时间、搅拌速率以及浸出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过程中可以达到较高的锰和铁的浸出率和COD的去除率。最佳浸出条件为固液比为9∶100,硫酸质量浓度为80 g/L,搅拌速率为200 r/min,90℃条件下反应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锰和铁的浸出率分别为94.9%、65.0%,COD去除率可以达到60.2%。
- 熊晓兰周成显怡李庭谢通慧刘静张永奎刘文彬
- 关键词:软锰矿COD浸出还原剂
- 氧载体对鞘氨醇单胞菌合成威兰胶的影响
- 2015年
- 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ATCC 31555)发酵生产威兰胶的过程中,因发酵液黏度逐渐增加,系统供氧不足,导致威兰胶产率较低。为改善发酵系统供氧情况,提高威兰胶产率,利用实验研究添加氧载体对威兰胶发酵的影响,并通过补加的方式提高威兰胶产率。结果表明:添加甘油对威兰胶产率变化没有影响,添加十二烷、正己烷以及H2O2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威兰胶产率,其中H2O2效果最佳;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H2O2的添加时间和浓度,结果当8 h添加15 mmol/L的H2O2时威兰胶产率达到最大,同时葡萄糖利用率得到较大的提高。在最优的时间附近保持H2O2总量(15 mmol/L)不变,在发酵4、8、12 h分别添加H2O25 mol/L时,产率达到1.91%,相对于空白组提高了30.02%。发酵72 h后,实验组仍能观察到部分形态正常的细胞,延长发酵周期至84 h,威兰胶产率提高至1.99%,较72h提高4.21%。5 L发酵罐扩大培养,威兰胶产率达到2.09%,明显高于摇瓶发酵(1.99%)。
- 龚斌李庭谢通慧张永奎刘文彬
- 关键词:氧载体H2O2
- 4种触须式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其对曙红Y的吸附性能被引量:2
- 2015年
- 以不同的大分子多糖为骨架材料,通过三步反应以触须式引入季铵基团,从而制得4种具有高通量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淀粉基树脂、微晶纤维素基树脂、纤维素微球基树脂及琼脂糖微球基树脂。研究树脂对曙红Y的吸附,探讨了时间、溶液p H值和染料初始浓度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树脂在p H值为1~12范围内对染料的去除效果稳定;5min内4种树脂基本都达到了吸附平衡,其中琼脂糖微球基树脂按1g/L投放时,在2min内即可将200mg/L的曙红Y完全去除;通过拟合得知,4种树脂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方程,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这4种树脂尤其是琼脂糖微球基树脂在吸附速率及吸附量上均具有较大优势,但4种树脂的原料成本不一,可根据需求选用不同的树脂。
- 李庭周成显怡谢通慧刘文彬
- 关键词:阴离子交换
- 淀粉发酵体系中威兰胶产品的含量测定与分析
- 2014年
- 在鞘氨醇单胞菌发酵生产威兰胶的实验中,为去除残余淀粉并准确测定发酵液中威兰胶的产量,比较了吸附法、酸解法、酶解法对威兰胶溶液和淀粉溶液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酸解法最优,最优条件为:p H=1.0,温度为95℃,时间为180 min,在此条件下,淀粉的去除率达到99.19%,威兰胶的保留率为87.51%。经碘量法验证:威兰胶-淀粉混合溶液在最优条件下酸解,淀粉的去除率和威兰胶的保留率与正交实验所得结果相符;该方法能准确测定含淀粉的发酵液中威兰胶的含量,误差在5%以内。
- 龚斌刘静李庭张永奎谢通慧
- 关键词:鞘氨醇单胞菌淀粉酸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