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川
- 作品数:76 被引量:126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职业身份的追认:一个教育学者的生命叙事被引量:1
- 2016年
- 以生命史观取向,运用口述传记探究一位高校教师如何在其生活世界和职业生涯中,不断寻觅和追认自身的角色认同感,以及置身所处社会脉络中之价值。资料采集选择德国社会学者F.Schutze发展的叙述访谈,进行当事人之个别访谈。语料解读参照德国教育学者R.Kokemohr的参照推论分析理论进行叙述内涵意义的理解和诠释,并再型构出生命主体追认自身职业身份认同之核心意向。而叙述流呈现的是这位教师在生活图像的历程中,不断超越限制和困惑创化出迈向专业成长的职业图像,并实现职业身份认同愿景的生成图像。
- 李孝川
- 关键词:职业身份
-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视域下“以人为本”理念再解读
- 2016年
-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当代基础教育全面践行以人为本的核心功能。以人为本的教育倡导人性的真实回归,强调用教育作为引导,实现人性向自然、自由、多样性和生活世界的回归,最终达到和谐。教育目的体现对个性、和谐、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注;教育内容上体现人文、激趣以及时代性的回归;教育实施中体现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尊重,对学生的重视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促进;评价内容方面体现评价主体、标准多元化以及评价实践的过程化。
- 何顺超李孝川
- 关键词:以人为本基础教育改革
- 农村中小学与师范大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探析被引量:5
- 2008年
- 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与师范大学合作研究中的冲突与理解、实践立场及动态生成进行分析,提出确保合作成效的六项措施,对于加强农村中小学与大学的合作与研究,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孝川王凌
- 关键词:合作伙伴关系
- 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河道湿地,沿水流方向在河道内设置人工堤坝形成水位落差,将主水道设立成曲折式的蛇形水道,引流出多条网格状水道;在水道内设立生态草沟,在湿地内形成生物多样性...
- 丁文荣李孝川
- 文献传递
- 一种荒漠化治理的生态恢复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荒漠化治理的生态恢复装置,包括固定杆,固定杆的下端为尖端,固定杆的开口端设有盖体,固定杆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固定杆的内部从上至下分为固定腔和蓄水腔,固定杆于固定腔的周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列通孔,每列通孔...
- 丁文荣李孝川
- 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交叉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9
- 2022年
- 为探清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Landsat TM/OLI遥感土地利用解译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模型和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度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交叉敏感性系数模型定量评估了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响应程度并划定敏感性分区。结果表明:(1)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草地、耕地为主,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及耕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草地和林地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过程;(2)研究期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滇池、抚仙湖和星云湖三大高原湖泊流域;(3)近20 a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的贡献度达49.10%,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对林地、草地和水域的占用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约2.65亿元;(4)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向其他地类转型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响应较为敏感,耕地、林地和草地与建设用地间转型的高生态敏感区集中在曲靖和楚雄,耕地与林地间转型的高生态敏感区分布较小,林地向草地和水域转型的低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范围最广。综上,该区不同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显著。
- 陈相标丁文荣李孝川
-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滇中城市群
- 新课改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挑战被引量:1
- 2004年
-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新课程的终极实践者,新课程的理念及目标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得以体现。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由应试教育的观念转变为素质教育的观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教材的建设者及开发者;教师应具有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教师、与学生、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教师应成为新的评价理论、评价方式的实践者、探究者和创造者。
- 李孝川王凌
- 关键词:基础教育新课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
- 超越理性限度:教育变革的内在诉求被引量:3
- 2015年
- 教育场域里效率至上单一育人理念的追求,学校程序化学习方式的灌输以及标准化学校生活模式的塑造,导致了学校教育重知识轻经验,重认知轻情感和重整体轻个体现象的出现。致使教育从"人的教育"转向了"工具的教育",陷入貌似理性的行为实则却遮蔽了其实质的非理性。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义,探寻一条新的教育变革发展路径,使教育走出形式理性实则非理性的误区。
- 李孝川
- 关键词:教育变革内在诉求
- 走向校本:贫困农村教师发展可行之路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对正在进行校本教师发展实践探索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中学进行个案研究,力图在客观描述贫困农村学校的"校本教师发展"问题与困境和取得的成效基础上,探讨贫困农村学校教师以校为本进行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其他贫困农村学校教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李孝川
- 关键词:贫困农村校本教师发展
- 云南贫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2008年
- 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贫困民族地区的教师由于受历史、地理、经济和自身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在观念、角色转变和方法应用等诸多方面尚未达到教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本文针对云南贫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发展面临的挑战、教师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通过一些有效策略来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尽快适应教改提出的要求。
- 李孝川孔垂斌
- 关键词:贫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