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

作品数:2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敦煌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敦煌研究院院级科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题记
  • 4篇榆林窟
  • 3篇道教
  • 3篇游人
  • 3篇丝绸之路
  • 3篇题壁
  • 2篇洞窟
  • 2篇敦煌学
  • 2篇学术
  • 2篇愿文
  • 2篇张议潮
  • 2篇粟特
  • 2篇图像
  • 2篇文化
  • 2篇文字
  • 2篇西夏时期
  • 2篇考古
  • 2篇雷神
  • 2篇辑录
  • 2篇国际学术

机构

  • 29篇敦煌研究院
  • 7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9篇李国
  • 8篇沙武田
  • 6篇张先堂
  • 2篇柴勃隆
  • 1篇罗华庆

传媒

  • 12篇敦煌研究
  • 3篇敦煌学辑刊
  • 3篇宏德学刊
  • 2篇中国藏学
  • 2篇丝绸之路研究...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丝绸之路
  • 1篇佛学研究
  • 1篇吐鲁番学研究
  • 1篇西夏研究
  • 1篇形象史学
  • 1篇西夏学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转场:敦煌普贤变与佛经汉译被引量:1
2018年
从两个研究平台的交错,我们渐渐地形成如下研究方法。第一,横向研究:敦煌与榆林窟普贤变比较,比如象牙数的变化、普贤形象的变化坐姿的变化、大象位置的变化等。第二,纵向研究:敦煌西夏壁画中的"普贤变"与唐代"普贤变"的区别,在构图框架、颜色,比如乘象普贤的出现与法华信仰的关系、《法华经》的翻译和乘象普贤的出现的时间差。第三,纵横向研究:敦煌壁画《法华经》与《华严经》普贤变比较,一个是区域性的普贤变比较,一个是不同经变普贤形象的比较。佛教艺术经变在敦煌壁画中的展现,可以为纵横向视野的文化转场研究提供生动的资料。我们关注的研究论题框架是:文本与艺术是如何转场的?艺术的特点与文本的特点是什么?时间上和内容上的相异性如何?
金丝燕李国
传承与创新的盛会——“纪念段文杰先生诞辰100周年敦煌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
2017年
敦煌研究院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联合于2017年8月23日-25日在莫高窟举办了"敦煌论坛:传承与创新——纪念段文杰先生诞辰100周年敦煌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230多位中外学者围绕缅怀段文杰先生历史功绩、敦煌艺术传承创新、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四大议题进行了研讨。
张先堂李国
关键词:敦煌学
粟特人及其美术影响下的敦煌壁画艺术成分被引量:3
2012年
敦煌壁画中涉及粟特艺术因素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敦煌壁画在继承汉晋壁画传统、吸取西域民族和外国佛教艺术有益营养的同时,创造出各时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粟特美术及其表现构成了敦煌艺术中独特的内容,实属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新问题”。作为敦煌艺术重要营养来源的粟特美术,是敦煌这样一个粟特人流寓中国后的聚居中心地艺术作品不可不谈的问题与现象。只有如此,才能客观真实地把握敦煌艺术的精神。
李国沙武田
关键词:敦煌壁画敦煌艺术丝绸之路
从雪域高原到丝路重镇:“6—9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3
2020年
为纪念敦煌研究院建院75周年,敦煌研究院与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联袂合作于2019年10月18-20日在莫高窟举办了"2019敦煌论坛:6-9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0余篇,与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吐蕃的历史、文献与政治、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尤其以吐蕃为关注点)、丝绸之路上的金银器和丝织品、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与艺术等众多学科领域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大大促进了世界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和多个民族交融互鉴,兼容并蓄,丰富和发展。
罗华庆李国
敦煌莫高窟清代题壁纪游诗研究——敦煌石窟题记系列研究之三被引量:1
2022年
莫高窟中保存了数量不少的清代题壁纪游诗,既有官员文人之作,也有佛徒香客之作。它们表现了清代人们巡礼游览莫高窟时惊叹、赞赏、忧虑等种种情思,既反映了清代诗歌创作的状况,也反映了莫高窟的历史风貌,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张先堂李国
关键词:清代题壁纪游诗
一件敦煌考古新案例探秘——莫高窟第9窟新发现题壁《千字文》探考
2024年
本文考察了最新发现的敦煌莫高窟第9窟主室南壁题壁《千字文》遗迹这一独特而有趣的考古案例,考证分析了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以期深入揭示《千字文》在唐代广泛流传的历史文化现象,并探索复原古代学郎、营造洞窟工匠的某些生活场景。
李国张先堂
关键词:《千字文》
甘州史小玉敦煌莫高窟漫题辑考——兼谈史小玉并非元末之画工
2023年
蒙元宗教文化形态多元,统治阶级对各宗教采取了普遍接纳的宽容态度,使得有元一代呈现出多种宗教共生并存、兼容并蓄、各放异彩的多元化文化现象。受其影响,僻处一隅的古代丝路重镇敦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道教等宗教亦相对活跃,由于敦煌佛教文化历来昌盛,游览圣境的热度历代不减,朝圣人流络绎不绝。
王海彬李国
关键词:多元化文化蒙元敦煌佛教
敦煌莫高窟第3窟为西夏洞窟考被引量:17
2013年
莫高窟第3窟是敦煌石窟的代表窟之一,窟内南北壁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突出的线描艺术,是敦煌艺术中的奇葩。对于该窟的时代,以敦煌研究院为代表的学界一致认为是元代。但近来不断有学者提出质疑,提出西夏说。经过我们仔细的考察研究,对持元说主要证据——窟内史小玉题记作了辨析,结合窟内壁画内容及其艺术风格特征,联系敦煌石窟元代和西夏时期的洞窟营建等时代特征,通过详细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莫高窟第3窟实为西夏时期的洞窟,而非元窟。
沙武田李国
关键词:西夏时期
冯国瑞敦煌莫高窟杂诗五十首校注被引量:1
2008年
《冯国瑞敦煌莫高窟杂诗五十首》系冯国瑞先生于1955年参观敦煌莫高窟时所作,它们反映出50年代莫高窟人对敦煌艺术的基本理解,且未收入《绛华楼诗集》当中,故将此加以校注刊布,以慰先生后裔宏愿。笔者校录时保持原稿全貌,诗句中夹有原注者照录不变,文中出现有题记年代误识、文字疏漏、窟号错乱、句义有疑及引用典故者,在注释中一一注出。
李国
关键词:校注
莫高窟第156窟营建史再探被引量:6
2017年
莫高窟第156窟是敦煌石窟代表窟之一,是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是吐蕃之后莫高窟洞窟营建新的里程碑式洞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其营建年代和洞窟功德主,根据窟内供养人题记和《莫高窟记》,学界有不同观点,传统认为洞窟建于大中五年至咸通六年,其中前室和甬道是由张淮深续修完成。也有大中十二年完成说。经仔细梳理归义军相关史实,重新省思题记题写的习惯,可以肯定张淮深没有参与该窟的营建工程,实由张议潮主持下完成,时间当在大中五年至大中十年间。
李国沙武田
关键词:张议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