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亮

作品数:69 被引量:54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电针
  • 11篇耳甲
  • 10篇穴位
  • 10篇针刺
  • 10篇针灸
  • 10篇神经元
  • 9篇迷走
  • 9篇迷走神经
  • 8篇神经刺激
  • 8篇热灸
  • 8篇迷走神经刺激
  • 7篇抑郁
  • 6篇抑郁症
  • 6篇癫痫
  • 6篇敏化
  • 5篇灸法
  • 5篇耳针
  • 4篇动物
  • 4篇伤害性
  • 4篇脑电

机构

  • 66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中国中医研究...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上海市针灸经...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9篇李亮
  • 50篇荣培晶
  • 27篇贲卉
  • 26篇朱兵
  • 19篇李少源
  • 15篇高昕妍
  • 15篇何伟
  • 8篇张金铃
  • 7篇王俊英
  • 7篇方继良
  • 6篇杨金生
  • 6篇李艳华
  • 5篇余玲玲
  • 4篇刘儒鹏
  • 4篇焦玥
  • 3篇李霞
  • 3篇赵长龙
  • 3篇景向红
  • 3篇梅志刚
  • 3篇赵敬军

传媒

  • 17篇针刺研究
  • 5篇世界中医药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中国针灸
  • 3篇上海针灸杂志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World ...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医教育
  • 1篇实用医学进修...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2005年国...
  • 1篇2009年传...
  • 1篇全国针法灸法...
  • 1篇中国针灸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5
  • 1篇1996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穴位-靶器官特异关联与植物神经系统的关系
朱兵徐卫东张丽梅志刚王少军李亮赵长龙
通过该项研究深化了课题组在穴位—内脏联系中植物神经系统起到关键作用的认识。体表经穴与相同节段神经支配的内脏器官在交感神经控制下组成一个相对紧密联系的结构—功能性单元(体节);围绕这种结构—功能性单元的异节段神经支配区域经...
关键词:
关键词:经穴耳针植物神经系统
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对背侧网状亚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观察腧穴"胃病方"即"内关""中脘""足三里"的针刺信号在背侧网状亚核传导与整合的途径。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人工呼吸。立体定位仪固定头部,暴露菱形窝,玻璃微电极记录延脑背侧网状亚核(SRD)神经元细胞放电。首先记录30 s的神经元背景活动,然后施以手法(捻转角度120°、频率80次/min)刺激"内关"30 s,同时记录SRD神经元的反应;刺激结束,待细胞放电恢复后,再用相同手法分别刺激"中脘"与"足三里"穴。结果:刺激"内关"穴后,放电频率从(1.67±0.35)个/s增加到(17.55±1.40)个/s;刺激"中脘"穴后,放电频率从(2.35±0.43)个/s增加到(16.96±1.83)个/s;刺激"足三里"后,放电频率从(1.83±0.37)个/s增加到(17.39±1.58)个/s。结论:SRD可能为腧穴"胃病方"3穴在中枢传入信息聚合的部位之一。
冀来喜闫丽萍王海军李亮何伟贲卉朱兵
关键词:神经元放电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
电针耳甲区不同介入时间对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耳甲部迷走神经区电针刺激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干预作用,及不同介入时间的效果差异。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应用开野实验进行筛选,分为模型组(6只)、耳甲电针组(12只)、耳甲预电针组(11只)、非耳甲电针组(12只)。各组大鼠均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复合刺激(CUMS)结合孤养方式造模,并对3个治疗组进行耳甲部电针治疗及非耳甲部电针对照治疗。各组造模前及每个周期结束进行开野实验、糖水摄入实验,评估大鼠行为活动状态。结果:耳甲电针治疗及非耳甲电针治疗对大鼠糖水偏好无影响。耳甲电针组开野实验得分始终高于正常水平;耳甲预电针组造模结束2周后得分下降幅度较大,与造模结束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耳甲电针组造模后及治疗后得分下降极显著(P<0.01)。结论:在持续孤养的条件下,耳甲部迷走神经区电针刺激对CUMS结合孤养模型大鼠行为抑郁状态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耳甲电针组对改善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在开野实验中活动度的效果好于耳甲预电针组。
刘儒鹏荣培晶黄占霞贲卉李亮马慧敏马迎歌朱兵
关键词:抑郁症电针开野实验
艾灸对机体功能影响的现代研究被引量:91
2010年
艾灸是指利用艾绒熏灼、温熨体表一定部位,并借助其热力及药物作用来平衡人体阴阳、扶正祛邪、调节经络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疗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医家重视,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保健和治疗经验,但其作用的现代研究至今仍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随着自然疗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行,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灸法作用机理的研究也备受重视。笔者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分别从器官-系统水平和细胞-分子水平两方面来探讨灸法的作用机理。现综述如下。
苏李李亮杨金生朱兵
关键词:艾灸
不同表面积和不同温度的热灸刺激对大鼠延髓背侧网状亚核神经元的激活作用及效应的比较
<正>目的:本项研究首次系统研究热灸刺激的基本要素和关键科学问题。以可对分级强度和分级面积刺激发生规律应答反应的延髓背侧网状亚核(subnucleus reticularis dorsalis,SRD)全身异觉异位会聚神...
李亮朱兵杨金生高昕妍贲卉梅志刚
文献传递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子午流注针法由金代何若愚所撰《子午流注针经》首载,其思想基础与学术源泉主要来自《内经》,它与"天人相应""五运六气""气血流注"等理论的联系极为密切。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自然疗法,在临床治疗中被广为应用。本文结合有关子午流注针法的文献,对近年来子午流注方法在临床中的运用和作用机制研究加以回顾总结,并对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贲卉荣培晶高昕妍李亮何伟
关键词:子午流注针法
胃溃疡患者皮肤压痛阈及辨别阈的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压痛阈是传统评测痛觉的方法之一。机体的疼痛阈值代表机体对疼痛感觉的分辨水平。压痛阈是指受试者的皮肤在接受外部压力刺激时,最初能感受到由压力觉变为痛觉时的最小压力值。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这种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被称为两点辨别阈。笔者以人体穴位压痛阈和皮肤两点辨别阈为检测指标,观察正常人及胃溃疡患者在经线及非经线上的压痛阈值及两点辨别阈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贲卉荣培晶李艳华李彩芬吉长福李亮何伟高昕妍
关键词:针刺胃溃疡痛阈腧穴
一种基于3D打印耳模治疗抑郁症的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耳模治疗抑郁症的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耳迷走神经刺激系统、移动设备模块、医院PC端、维护端、云端服务器;所述耳迷走神经刺激系统包括脉冲检测模块、蓝牙模块、状态显示模块、电源模块、DC‑DC可调升压稳...
荣培晶李少源朱兵方继良李亮焦玥
文献传递
一种实验动物清醒状态下头部电刺激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实验动物清醒状态下头部电刺激装置,属动物实验装置领域,包括扇形本体,使用时扇形本体的两边可固定连接以围成空心圆台状结构;空心圆台状结构顶部开口供动物口鼻露出,其自顶部至底部依次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眼睛露...
荣培晶王俊英张悦李少源王瑜李亮
文献传递
耳甲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Raf/ERK/RSK/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诱导的抑郁大鼠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耳甲电针抗抑郁效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耳甲电针组、PD98059抑制剂(PD)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PD+耳甲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孤养结合连续21 d CUMS方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耳甲电针组、PD+耳甲电针组于耳甲区的"心"和"神门"耳穴给予连续28 d电针刺激,每天30 min;PD组、DMSO组、PD+耳甲电针组分别给予连续28 d侧脑室注射PD98059、DMSO、PD98059,每只5μL/d。记录造模前后、干预后各组大鼠糖水消耗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干预后各组大鼠海马Raf、p-Raf、ERK、p-ERK、RSK、CREB、p-CRE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及海马Raf、p-Raf、ERK、p-ERK、RSK、CREB、p-CREB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及海马Raf、p-Raf、ERK、p-ERK、RSK、CREB、pCREB均显著升高(P<0.05,P<0.01),PD+耳甲电针组p-Raf、ERK、CREB明显升高(P<0.01,P<0.05),PD组p-ERK明显下降(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PD+耳甲电针组p-ERK、RSK和pCREB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海马内Raf/ERK/RSK/CRE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耳甲电针的抗抑郁效应,且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被ERK阻断剂所抑制。
李少源荣培晶高国建张悦王俊英王瑜李亮张金铃国笑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