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珺 作品数:38 被引量:92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理学 电子电信 生物学 更多>>
高原复杂地形条件下慢天线测量值的订正 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青海大通地区高精度GPS时钟同步的7站慢电场变化资料,以点偶极模式为基础,运用穷举法并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发生在2009年野外观测期间11个负地闪的26次回击产生的电场变化进行了拟合。对拟合结果最优的各站订正系数进行了统计,求出了以主观测站为基准的各站慢天线订正系数,即各站慢天线观测值受海拔高度和植被遮挡等因素影响程度。同时,利用各站的平均订正系数拟合得到各次回击所中和的电矩和等效电荷中心的位置。结果表明,各站慢天线都不同程度受到场地因素的影响,各种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慢天线的测量有放大或屏蔽的效果,得到的订正系数是慢天线在高原复杂地形条件下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负地闪回击中和电矩的垂直分量为11.6~66.0C.km-1,中和电矩的等效中心高度为1.6~6.8km。 范祥鹏 张广庶 王彦辉 李亚珺 张彤 武斌闪电电磁辐射中的爆发式窄脉冲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009年 分析了发生于闪电放电过程中一类特殊放电现象——爆发式窄脉冲序列。结果表明,在30min内测得的69例闪电放电过程中,全部存在此类爆发式窄脉冲序列。针对6例典型闪电中包含的190例爆发式窄脉冲序列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窄脉冲典型宽度约为1μs,典型脉冲间隔4~8μs。根据脉冲时间间隔变化和极性转换将其划分为正常型、反向型、对称型和反转型。负地闪和云闪产生的爆发式窄脉冲序列特征无明显差别,而正地闪中的爆发式窄脉冲序列极性反转较为频繁。分析认为,不同类型的RBPs可能对应流光等击穿过程在不同极性小电荷区间行进的过程。 王彦辉 张广庶 张彤 赵玉祥 李亚珺关键词:地闪 云闪 流光 沿海地区一次多单体雷暴电荷结构时空演变 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闪电放电辐射源三维时空分布测量,分析了山东低海拔地区一次多单体雷暴过程的电荷结构演变以及与回波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流云区电荷结构是典型的上正下负电偶极结构,且随着雷暴发展正负电荷层强度增大,高度抬升.负电荷区处在40dBz以上的强回波区域中,正电荷层处在约40dBz区域中.层状云区也有类似结构,只是强度弱,高度低.观测到的四层电荷结构是出现在对流区消散阶段,此时,由于云体不同部位的不同消散程度,电荷结构发生断裂,云体前部正负电荷区下沉,云体中部正负电荷区高度变化不大,但负电荷区域变薄,呈现出四层电荷结构.从本例结果说明,雷暴优势起电机制通常能形成电偶极或三极性结构,多极结构可能不是起电形成.本文还分析了一次负地闪传输过程,和宏观电荷结构很好吻合,说明利用三维定位系统观测,可以较好地描述雷暴宏观电荷结构. 李亚珺 张广庶 文军 王彦辉 张彤 范祥鹏 武斌关键词:电荷结构 青藏高原地区双极性窄脉冲放电特征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三位定位系统及宽带电场测量仪器,对青藏高原地区(中心站位于下旧庄明德小学(东经118.0844,北纬37.8283))两次雷暴电学活动中的双极性窄脉冲放电事件(Narrow Bipolar pulse... 王彦辉 张广庶 李亚珺 张荣 刘妍秀关键词:雷暴 多回击负地闪先导通道的辐射和光学特征 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闪电VHF窄带干涉仪辐射源定位系统和高速摄像系统,对青海大通地区一次有5次回击的负地闪放电过程进行了同步观测,对比分析了通道传输过程的辐射和光学特征。结果表明,光学通道亮度能补充VHF干涉仪定位先导通道的电流特征,VHF干涉仪定位弥补了光学设备拍摄弱放电和云内流光通道的不足;在通道分枝结构上,干涉仪定位的通道和光学通道呈现出很好对应。干涉仪定位分枝通道的辐射源点较明显,但分枝光学通道的出现明显落后于干涉仪定位辐射源通道。对用两种不同观测手段探测的先导通道进行速度计算,发现两者计算的直窜先导和直窜梯级先导速度量级一致,均为106 m·s-1,但干涉仪在时间的获取及精确量化上有优势,干涉仪定位计算先导速度的精确度高于光学通道定位。 余海 张广庶 李亚珺 王彦辉 武斌 张荣 吕伟涛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仪器误差处理 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提高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的探测效率和定位精度,根据其运行原理对其定位误差的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针对GPS时钟的授时原理和高速采集卡工作原理以及观测站位置等可能造成误差的系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者误差是造成闪电三维定位结果不准确的主要设备误差。利用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得到的定位结果信息,计算出了其到达观测站的时间,并与实测的到达时间进行了差值分析,拟合出一条偏差直线,得到其误差演变规律,并对该误差进行分析和纠正,得到了较好的结果,使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的探测效率有较大提高,其定位结果更加可靠。 王彦辉 张广庶 张彤 李亚珺 范祥鹏 武斌关键词:闪电 闪电初始预击穿过程辐射脉冲特征及电流模型 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2012年青海大通地区高精度闪电三维辐射源定位结果和宽带电场脉冲波形同步数据,基于3种改进的传输线模型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拟合发生在不同距离上不同类型闪电初始预击穿过程的双极性脉冲波形结构,反演初始流光通道内电流波形和特征参数,对比分析3种模型对初始预击穿过程和梯级先导双极性脉冲波形的拟合效果,统计分析4类闪电初始预击穿脉冲的物理特征。结果表明:3种改进的传输线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出双极性脉冲结构,且MTLE模型更合理。负地闪的初始预击穿过程和梯级先导过程呈现出相同的传输特征,即均以梯级形式发展,且拟合物理参量也较为接近。初始流光向上的路径长度大于初始流光向下的路径长度,初始流光向上击穿进入上部正电荷区的路径上中和的总电荷量和总垂直偶极矩远大于初始流光向下的路径上中和的总电荷量和总垂直偶极矩。 武斌 张广庶 张广庶 文军 张彤 李亚珺关键词:青藏高原 闪电产生氮氧化物的计算 基于张广庶等自行研制的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闪电VHF 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LLR[1]对闪电的定位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闪电三维通道长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LLR 系统定位出的辐射源点进行一定的筛选和过滤后,利用数学方法对... 张荣 张广庶 王彦辉 李亚珺 武斌 余海关键词:闪电 氮氧化物 文献传递 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网络的误差标定实验 利用自制球载闪电模拟源对青海大通地区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网络的探测精度进行了标定实验。采用气球携带的闪电模拟源飞行轨迹得到实际观测值,应用简单几何模型从理论上估算了网络上空和网络外辐射源位置误差,并做了两者的均方根偏... 张广庶 李亚珺 王彦辉 张彤 甘泉 范祥鹏文献传递 不同非感应起电及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对青海东部一次雷暴云电荷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本研究利用加入起电、放电参数化方案的数值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Version 3.7.1),WRF3.7.1_ELEC),通过设计五组不同非感应起电及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敏感性试验,对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大通地区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非感应起电机制及感应起电机制对雷暴云电荷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雷暴云发展旺盛阶段,Saunders(S91)、Riming Rate(RR)、和Saunders和Peck(SP98)三种非感应起电方案模拟的雷暴云最低层均为负电荷区,而混合方案(Brooks and SP98,BSP)模拟的雷暴云最低层为正电荷区,主电荷区自下而上为“+-+-”排列的四层电荷结构.与甚高频辐射源定位法推算的结果对比,BSP方案模拟的本次高原雷暴云电荷结构更接近实际情况;几种不同非感应起电方案模拟的主电荷区外围与主电荷区电荷结构不同,说明在雷暴发展的不同阶段雷暴云的电荷结构是不同的;几种非感应起电方案模拟的电荷结构不尽相同,主要是由于霰、冰和雪粒子在不同高度所带电荷的极性及电量的大小不同,霰粒子的电荷密度对低层的影响较大,冰粒子和雪粒子的电荷密度对中上层的影响较大;加入感应起电机制后,雷暴云电荷结构分布几乎没有变化,但能使雷暴云发展旺盛阶段低层和中层的正负电荷区电荷密度有所加强. 李江林 李江林 李万莉 余晔关键词:雷暴云 电荷结构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