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文忠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手术
  • 7篇心脏
  • 5篇动脉
  • 5篇心脏手术
  • 4篇体外循环
  • 4篇外循环
  • 2篇血小板
  • 2篇人造瓣膜
  • 2篇神经认知功能
  • 2篇凝血
  • 2篇缺血
  • 2篇主动脉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红细胞
  • 2篇瓣膜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压
  • 1篇动脉炎

机构

  • 13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朱文忠
  • 5篇徐美英
  • 5篇邓小明
  • 4篇杜健儿
  • 3篇刘跃
  • 2篇张琦
  • 2篇陈如坤
  • 2篇严晓晴
  • 2篇张伟时
  • 2篇王天舒
  • 2篇张富军
  • 2篇朱家麟
  • 2篇赵玉华
  • 2篇李金宝
  • 2篇许涛
  • 2篇刘毅
  • 1篇刘庆华
  • 1篇周水淼
  • 1篇孙秀英
  • 1篇景在平

传媒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国外医学(麻...
  • 1篇2008年第...

年份

  • 4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频喷射通气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0年
刘锋李兆基周水淼朱文忠刘跃
关键词:高频喷射通气全麻喉镜声带手术
心脏手术中经食道彩超的应用价值
1994年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合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随着TEE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逐步拓宽。近年来,TEE开始用于心脏手术的术中监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人:1992年6月~1994年1月心脏手术中进行术中TEE检查的病人,共64例。
张琦赵玉华陈如坤朱家麟朱文忠刘跃
关键词:心脏手术人造瓣膜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三尖瓣返流肺动脉
心脏手术中的脑保护
老年患者和合并其他疾病患者行心脏手术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使与整个预后相关的并发症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手术后死亡率、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资源使用增加、术后生活质量下降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的内容包括:1)心脏术后...
朱文忠杜健儿邓小明
关键词:心脏手术平均动脉压神经认知功能体外循环
文献传递
心脏手术中的肾脏保护被引量:9
2000年
肾功能衰竭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主要讨论心脏手术后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及预防要点。
徐美英朱文忠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心脏外科手术
吸收性微孔多聚糖止血颗粒对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患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采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离体评价两种吸收性微孔多聚糖止血颗粒Perclot和Superclot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术前凝血功能正常的成人
朱文忠刘毅许涛张伟时王天舒杜健儿邓小明
关键词:体外循环凝血血小板
文献传递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麻醉
2005年
徐崇新朱文忠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OPCAB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医院工作心脏不停跳
头臂干型多发性大动脉炎手术治疗的围术期管理被引量:2
1998年
头臂干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术前均存在严重的脑缺血,施行升主动脉-锁骨下动脉-颈内动脉再建术后有脑过度灌注、脑水肿的潜在危险,稍有不慎,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将我院4例围术期处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17~30...
徐美英严晓晴倪文杜健儿李金宝朱文忠
关键词:动脉炎多发性围手术期脑缺血
心脏手术中的脑保护
老年患者和合并其他疾病患者行心脏手术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使与整个预后相关的并发症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手术后死亡率、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资源使用增加、术后生活质量下降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的内容包括:1)心脏术后...
朱文忠杜健儿邓小明
关键词:心脏手术神经学红细胞比容主动脉阻断微栓子神经认知功能
文献传递
硫喷妥钠、异丙酚、咪唑安定对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4
2002年
心律失常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常见表现之一,不少静脉麻醉药可减轻再灌注心律失常,但机制并不十分明了。Bagrov等[1]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与心肌细胞膜上的钠泵活性降低及血浆内洋地黄素(endogenous digitalis-like factor,EDLF)的升高有关,用地高辛抗体处理可缓解心律失常。本实验利用离体大鼠工作心脏模型,观察临床浓度的硫喷妥钠、异丙酚、咪唑安定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机制,是否通过保护钠泵活性产生,与EDLF有无关系。
吴镜湘徐美英张富军朱文忠袁文俊陈红
关键词:硫喷妥钠异丙酚咪唑安定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
腔内隔绝术中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的变化
2002年
目的 :了解腔内隔绝术中患者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 ,为合理应用肝素、血小板提供依据。 方法 :对 2 0例行腔内隔绝术的大动脉瘤患者 ,应用 Sonoclot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监测仪 (SCT) ,测定麻醉诱导后 (T1 )、肝素化后 (T2 )及血管内操作结束后 (T3) 3个时间点激活凝血时间 (ACT)、凝血速率、血小板功能及红细胞比容 (HCT)和血小板计数 (PL T) ,对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T1 时点 ACT、凝血速率、血小板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 ;0 .3~ 0 .5 mg/ kg肝素化后 (T2 时点 ) ,ACT延长至 (2 89± 6 1.1) s,凝血速率下降 ,血小板功能下降 (P <0 .0 1) ;T3时点虽然 HCT和 PL T分别从 0 .4 1± 0 .0 5和 (183±5 0 .8)× 10 9/ L 下降至 0 .30± 0 .0 3和 (95 .0± 2 8.0 )× 10 9/ L(P<0 .0 5 ) ,但 ACT、凝血速率、血小板功能均恢复至血管内操作前 ,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腔内隔绝术患者麻醉后 AC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正常 ,0 .3~ 0 .5 m g/ kg肝素能防止血管内操作期间血栓形成 ,不增加出血量。血管内操作结束后 ,HCT和 PL T下降 ,但凝血速率、血小板功能均可恢复。
徐美英张富军包俊敏朱文忠赵志青王利丽景在平
关键词:腔内隔绝术血小板动脉瘤血小板功能试验血液凝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