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燕
- 作品数:14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ICC原位置换术9例的护理
- 2011年
- 目的探讨并解决PICC置管化疗期间所出现的导管堵塞、脱落等护理问题。方法在原置导管处进行PICC原位置换导管9例。结果 9例出现导管堵塞、脱落的肿瘤化疗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及化疗后辅助治疗。结论 PICC原位置换导管既保护了肿瘤化疗患者的静脉通路,保证了及时用药,又避免了再次穿刺的痛苦,良好的护理能延长置管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曾德燕
-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
- 行为改变模式对新发肿瘤患者负面情绪的正性干预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行为改变模式(Behavior Change Wheel,BCW)对新发肿瘤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140例新发肿瘤患者按照知情状况不同分为完全知情组、部分知情组和不知情组,采用信息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调查,并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完全知情组和部分知情组SDS和SAS评分均高于不知情组(P<0.05);3组患者在接受了健康教育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知情对新发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存在一定负性影响,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新发肿瘤患者的负面情绪起到了正性干预的作用。
- 曾德燕高元瑾林芹王喜玉王琳
- 关键词: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 持续微量泵入尿激酶治疗留置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 1200例留置PICC患者中3例发生上肢静脉血栓,通过PICC管内持续注入尿激酶治疗留置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并给予心理护理,溶栓用药护理,患肢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及有效及时的护理观察。结果 1200例留置PICC患者中3例发生上肢静脉血栓患者达到血管再通。结论留置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患者,通过PICC管内持续微量泵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及恰当护理措施,使上肢血管再通,能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造成上肢功能不全、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 曾德燕
- 关键词:留置PICC上肢静脉血栓尿激酶护理
- 耐乐固自黏弹力绷带在预防PICC导管脱落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观察自黏弹力绷带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脱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PICC管置管成功后对照组采用常规3L粘贴伤口敷料固定,观察组在3L粘贴伤口敷料固定的基础上加用自黏弹力绷带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ICC穿刺成功后导管脱落情况。结果对照组50例,轻度、中度、重度导管脱出分别为18例、13例、8例,各占总例术的36%、26%、16%,总导管脱出率为78%;观察组50例,轻度、中度、重度导管脱出分别为7例、5例、3例,各占总例数的14%、10%、6%,总导管脱出率为30%。两组导管总脱出率及轻、中、重度脱出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L粘贴伤口敷料加自黏弹性绷带预防PICC导管脱落效果明显。
- 曾德燕
- 关键词:PICC导管
- 研究安宁疗护在终末期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2023年
- 分析终末期乳腺癌患者护理中应用安宁疗护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22年4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00例,以组间均衡分配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安宁疗护,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经比较实验结果,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安宁疗护运用于终末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优势显著,可大力推广。
- 王喜玉王石美梁香捷王冬婵曾德燕
- 关键词:安宁疗护护理效果
- 癌痛管理相关进展及全球差异性被引量:2
- 2018年
- 在全球范围内,癌痛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癌症引发疼痛的机制复杂、多种多样。伴随癌痛的生物学进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癌痛是肿瘤细胞与宿主免疫、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交叉效应所致的结果。癌痛管理是控制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癌痛治疗的选择也应根据不同个体量身定制。阿片类药物仍然是治疗癌痛最有效的药物,而神经调节作为治疗神经性癌痛的新兴技术也发展迅速。当前,全球范围内镇痛药物的可用性存在差异,中低收入国家明显低于高收入国家。在未来的几十年,全球癌症负担将逐年加重,因此提高全社会的癌痛管理意识迫在眉睫。
- 曾德燕王琳王青王喜玉高元瑾
- 关键词:癌痛阿片类药物神经调节
- 纵膈肿瘤患者经上肢PICC置管及护理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讨论纵膈肿瘤病人经上肢PICC置管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纵膈肿瘤病人行上肢PICC置管的操作方法、术后护理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结果:10例病人行PICC置管,左上肢和右上肢置管分别为4例和6例。所有病人的顺利完成化疗。10位病人管道的留置时间为3~12(7.58±1.00)月。10位病人在PICC应用中,导管内液体流畅,未出现感染、堵管、血栓、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纵膈肿瘤患者,除常规PICC术前评估外,根据肿瘤的大小、压迫的程度同时核查胸部CT、上肢血管彩超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制定的置管方案,由资深置管者操作、医护合作,严密的术中监护,细致的术后护理,或可行上肢PICC置管。
- 曾德燕高元瑾王青王琳
- 关键词:纵膈肿瘤护理
- 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生活质量调查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198例乳腺癌患者,搜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其PICC置管感染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CC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价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98例患者中有17例发生PICC置管感染,感染率为8.59%。根据感染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n=17)和未感染组(n=1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CC置管感染与年龄、穿刺次数、穿刺部位无关(P>0.05),而与合并基础疾病、乳腺癌分期、留置季节、置管时间、化疗次数、换药天数、白细胞计数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4×109/L、置管时间>10个月、留置季节为夏季、化疗次数≥4次、合并基础疾病、换药天数>7 d是影响PICC置管局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未感染组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总分高于感染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感染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具有一定的PICC置管感染率,且感染的患者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引起感染的因素较多,与化疗次数、置管时间、白细胞计数、合并基础疾病、换药天数、留置季节有关,临床上需予以充分重视,以尽可能减少PICC局部感染现象的发生。
- 林海燕王芳王辉微陈才奋林红霞曾德燕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感染生活质量
- PDCA循环模式护理管理改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情绪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观察PDCA循环模式护理管理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接受PDCA循环模式管理下的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患者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护理管理能明显改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情绪。
- 陈海燕曾德燕
- 关键词:护理高龄结直肠癌情绪
- 纵膈肿瘤患者静脉管道安全化疗管理创新项目被引量:2
- 2019年
- 案例背景: 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不同发病部位呈现出纵隔肿瘤的差异化表现,临床对纵膈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常采取化疗方案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指出:缺乏外周静脉通路且需要继续输注发泡剂及刺激性化疗药物应选择中心静脉置管,对于该类患者通常选择从股静脉置入PICC进行化疗.
- 曾德燕王青高元瑾
- 关键词:肿瘤纵膈静脉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