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妊娠
  • 2篇异位妊娠
  • 2篇阴道
  • 2篇治疗异位妊娠
  • 2篇妊娠期
  • 2篇子宫
  • 2篇围绝经
  • 2篇围绝经期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母婴
  • 2篇经期
  • 2篇绝经
  • 2篇绝经期
  • 2篇甲氨蝶呤
  • 2篇宫颈
  • 1篇导乐
  • 1篇导乐陪伴
  • 1篇导乐陪伴分娩
  • 1篇新生儿

机构

  • 15篇南通市第三人...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曹霞
  • 5篇刘开颜
  • 3篇王晓燕
  • 2篇成翔燕
  • 1篇张正威
  • 1篇黄冬梅
  • 1篇刘蕾
  • 1篇王杏珍
  • 1篇陈怡如

传媒

  • 4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工企医刊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河北中医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匮合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对其卵巢储备功能和生育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观察金匮合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金匮合方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复常时间、卵巢储备功能变化、生育结局。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血清β-HCG复常时间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_(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合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有利于提高其的卵巢储备功能,可改善生育结局。
刘开颜曹霞甘瑾
关键词:异位妊娠甲氨蝶呤卵巢储备功能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究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就诊的98例PFD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盆底功能及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20,PFDI-20)评分、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7,PFIQ-7)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及精力评分等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PFD可显著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及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王杏珍曹霞成翔燕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生物反馈疗法盆底肌力
妊娠合并HIV感染16例母婴阻断措施应用体会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母婴阻断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合并HIV感染产妇实施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性剖宫产、人工喂养等阻断措施后的诊治随访资料。结果:16例新生儿在12月,18月时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产前对产妇实施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新生儿进行人工喂养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HIV母婴之间的传播,对控制预防儿童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曹霞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妊娠新生儿母婴阻断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异常、空腹血糖降低,肾功能异常3例。治愈4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20%,新生儿均存活。结论:早期诊断、尽快终止妊娠和支持治疗是提高AFLP母儿预后的关键。
曹霞刘开颜
关键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肝功能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T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和35例宫颈鳞癌(SCC)患者。对这80例患者均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TCT。然后,比较用TCT与TCT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结果。结果:与对这80例患者进行TCT相比,对其进行TCT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时其CIN的检出率及SCC的检出率均更高,P<0.05。与用TCT对45例CIN患者及35例SCC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相比,用TCT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灵敏度均更高,P<0.05。结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TCT在诊断CIN及SCC等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陈怡如王晓燕曹霞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变鳞状细胞癌
妊娠期重症肝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妊娠期重症肝病的疾病组成、临床特点、预后,探讨综合治疗方案,寻求降低妊娠期重症肝病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妊娠期重症肝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妊娠期重症肝病中,妊娠合并重度病毒性乙型肝炎6例(46.15%),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6例(46.15%),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elevated liver function and low platelet count,HELLP)综合征1例(7.7%)。一经确诊后,均予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护肝、降酶、利胆、退黄、改善内环境紊乱等综合治疗方案,13例患者中剖宫产9例,经阴道分娩4例;存活12例,死亡1例。新生儿早产11人次(其中1例AFLP患者为双胎妊娠),死亡1人次;足月产2人次,均存活;死胎1人次。结论:病毒性乙型肝炎、AFLP是妊娠期重症肝病的主要疾病组成,发病后适时终止妊娠、合理的综合治疗是改善母儿预后的关键因素。
成翔燕张正威王晓燕曹霞
关键词:病因
导乐陪伴分娩对母婴的影响
2008年
为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在产时、产后保健中的作用,选择自愿要求有导乐陪伴分娩的初产妇86例,与同期无人陪伴的初产妇90例,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疼痛情况、产后心理情况、母乳喂养情况等,结果发现,导乐陪伴分娩能够降低手术产率、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产妇疼痛减轻、使母婴更加健康、安全、快乐、家庭更加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曹霞
关键词:导乐陪伴分娩母婴分娩方式手术产率
锡粒散对宫颈治疗后创面修复的作用
2015年
目的观察锡粒散对宫颈治疗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宫颈聚焦超声术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患者10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其中宫颈聚焦超声术31例、宫颈LEEP 23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锡粒散。观察两组术后4、6、8周阴道流液量、分泌物性状、持续时间及创面愈合等综合评分。结果治疗后4、6、8周,治疗组宫颈状况综合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对照组随访期内继发感染及大出血各2例,肉芽增生4例。结论锡粒散能减轻宫颈治疗术后阴道流液等症状,促进宫颈治疗后创面的愈合。
曹霞
关键词:创面愈合
罗哌卡因通过调控miR-142-3p/MARCH7基因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2020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处理组、miR-con组、miR-142-3p组、si-con组、si-MARCH7组、Ro+anti-miR-con组、Ro+anti-miR-142-3p组、Ro+anti-miR-142-3p+si-con组和Ro+anti-miR-142-3p+si-MARCH7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裂解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leaved caspase-3)、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及膜相关RING-CH 7 (MARCH7)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 PCR)检测miR-142-3p和MARCH7mRNA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42-3p和MARCH7的靶向关系。结果罗哌卡因处理的乳腺癌细胞MCF-7中,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Cleaved-caspase-3、miR-142-3p表达水平升高,MARCH7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表达miR-142-3p或低表达MARCH7后,Cyclin D1表达水平降低,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MCF-7细胞凋亡率不断提升,且存活率不断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142-3p靶向调控MARCH7。低表达miR-142-3p逆转了罗哌卡因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低表达MARCH7部分逆转了低表达miR-142-3p对罗哌卡因处理的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论罗哌卡因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iR-142-3p和MARCH7有关。
刘蕾刘蕾曹霞曹霞
关键词:罗哌卡因乳腺癌
加味失笑散联合举元煎治疗围绝经期脾虚血瘀型崩漏的效果及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加味失笑散联合举元煎对围绝经期崩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2例围绝经期崩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失笑散联合举元煎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脾虚血瘀证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血红蛋白(Hb)浓度、子宫内膜厚度、止血情况、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性激素、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49/5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39%(41/5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Hb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薄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情况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高于对照组(P<0.05),性激素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失笑散联合举元煎治疗围绝经期脾虚血瘀型崩漏临床效果确切,更利于减轻临床症状,防止或改善贫血,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控制出血效果更好,初步推断其起效可能与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提高免疫功能有关,用药相对安全。
刘开颜王晓燕曹霞
关键词:失笑散举元煎围绝经期脾虚血瘀型崩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