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玉婷
-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北碚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痛泻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系统评价痛泻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痛泻宁、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为关键词,检索Pub Med、e Coche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有关痛泻宁治疗IB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3年10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试验,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资料,用Review Manger 5.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Meta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共有符合纳入标准的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88例患者。痛泻宁颗粒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固定效应模型)[比值比(OR)=6.28,95%置信区间(CI)(4.28,9.22),P<0.00001];腹泻改善优于对照组[OR=4.58,95%CI(3.04,6.88),P<0.0001];腹痛改善优于对照组[OR=5.87,95%CI(3.87,8.90),P<0.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0,95%CI(0.05,1.79),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纳入的5个研究作倒漏斗图,直观上形状近似于1个倒置的漏斗。由于纳入研究的原始数据样本量较少,无国外研究文献,提示存在发表语种、样本量等发表偏倚。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痛泻宁颗粒治疗IBS有效,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研究的RCT数量较少,研究质量参差不齐,无外文研究,本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RCT予以更新和证实。
- 蒋波涛李桂红王林李荣华陶阳胡朝线张朋周州晏玉婷辛国秋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药物性肝损害1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2013年本院的146例患者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对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治疗与转归等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患者中,Maria评分均大于或等于10分。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中药占首位(26.7%),其次为抗结核药物(20.5%),抗生素为11.0%,其他药物为41.8%。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占80.80%,胆汁淤积型占8.90%,混合型占10.30%。引起的肝损害型以轻、中度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和右上腹不适等。患者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2周内可明显改善肝损害表现及恢复肝功能。146例患者中有126例治愈好转,占86.3%,而病死率为5.5%(8/146)。结论:Maria药物性肝损害国际共识标准规范了临床诊断,有助于肝损害的鉴别诊断,但其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改善。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病死率较高,中草药及其制成品引发肝损害占首位,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 蔣波涛李福兵廖建生李荣华张朋周州陶阳晏玉婷辛国秋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中草药抗结核药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76例经临床及结肠镜检查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采用巴柳氮加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西药对照组给予单纯巴柳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有效病例随访12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复发率。结果:在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动态观察治疗后4周、8周、3个月及随访的症状积分,两组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12个月后随访时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UC在临床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巴柳氮组,在抗复发方面更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
- 蒋波涛张朋李荣华周州陶阳晏玉婷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溃疡性结肠炎巴柳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