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通气
  • 3篇犬心
  • 3篇肺功
  • 3篇肺功能
  • 3篇肺功能影响
  • 2篇心肺功能
  • 2篇衰竭
  • 2篇通气模式
  • 2篇综合征
  • 2篇窘迫综合征
  • 2篇呼吸窘迫
  • 2篇呼吸窘迫综合...
  • 2篇呼吸衰竭
  • 2篇机械通气
  • 2篇肺损伤
  • 1篇动脉
  • 1篇序贯
  • 1篇序贯疗法
  • 1篇序贯应用
  • 1篇氧合

机构

  • 6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方智野
  • 7篇钮善福
  • 6篇宋元林
  • 5篇白春学
  • 5篇洪群英
  • 2篇任自力
  • 2篇朱蕾
  • 1篇李善群

传媒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吸入NO治疗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了解NO吸入治疗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以及不同模式吸入NO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给10条杂种犬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吸入(25—30)×10-6NO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换用不同通气模式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30min后平均肺动脉压上升至基础值的206.13%,吸入NO1~2min内平均肺动脉压开始下降,5min后处于稳定状态,从(2.02±0.99)kPa降至(1.23±0.35)kPa(P<0.02),基本恢复至缺氧前的基础值。在此过程中心输出量从(1.35±0.62)L/min至(1.34±0.62)L/min(P>0.05)、体循环阻力从(1075.02±565.08)(kPa·S)/L至(1072.85±525.30)(kPa·s)/L(P>005)均无明显改变。此外,在不同通气模式中(间歇正压通气-IPPV、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压力释放通气-APRV、反比通气-IRV)配合吸入NO均可观察到以上现象,各模式之间相互比较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本无差别。吸入NO可以选择性降低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而不影响心输出量、系统循环阻力,不同通气模式并不影响NO的上述作用。
宋元林白春学洪群英方智野任自力钮善福
关键词:缺氧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吸入
两种通气方法对健康及急性肺损伤犬心肺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比较双水平压力调节(BiPAP)通气和间歇正压通气(IPPV)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在两种通气模式0、0.5、1kPa呼气末压(EEP)时分别测定健康犬及油酸诱发急性肺损伤犬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各参数。结果无论有无急性肺损伤,BiPAP通气在EEP为0、0.5、1kPa时的气道平均压均低于IPPV时,但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无明显差异。另外在急性肺损伤时,BiPAP通气时血氧分压(PaO2、PvO2)均较IPPV时增高。结论与IPPV相比,BiPAP通气能显著降低气道压力,在急性肺损伤时,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氧分压,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两者无明显差异。
洪群英白春学宋元林方智野钮善福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序贯应用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被引量:3
1999年
李善群钮善福朱蕾宋元林方智野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序贯疗法
IPPV和APRV通气模式对健康和ALI犬心肺功能影响的比较
1999年
目的比较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模式对健康和急性肺损伤(ALI)犬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健康和ALI犬,分别用IPPV和APRV模式通气,观察通气期间血流动力学、血气和呼吸生理的变化。结果对健康犬,采用相似的峰压进行通气,APRV的平均气道压高于IPPV,除平均肺动脉压外,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影响,两者差别不显著。对ALI犬,采用相似的平均气道压通气,IPPV的峰压显著高于APRV,而血流动力学、血气变化相似,APRV时PaO2/FiO2比值显著优于IPPV时。结论APRV与IPPV相比,能以较小的峰压达到相似的通气效果且氧合功能优于IPPV。
方智野白春学宋元林洪群英钮善福
关键词:间歇正压通气心肺功能ALI
机械通气治疗ARDS犬中两种氧合指数的判断价值被引量:8
1998年
目的 :应用间歇正压通气 (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 (定容 )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 PAP)两种通气模式治疗 ARDS犬 ,探讨两种氧合指数 ( Oxygenation Index,OI)在判断治疗效果上的价值和地位。材料和方法 :杂种犬 10只 ,静脉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经口腔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应用油酸复制 ARDS动物模型 ,在预设呼气末正压 ( posi-tive end of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相同和动脉血 CO2 分压相同情况下 ,观察两种通气模式下部分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变化 ,分别计算 Pa O2 / Fi O2 ( OI1)和 MAP×Fi O2 × 10 0 / Pa O2 ( OI2 )( Mean Airway Pressure,MAP为平均气道压 ) ,并进行评价。结果 :应用 Bi PAP通气可在较低平均气道压下获得与 IPPV相同甚至更高的氧分压 ,OI1分别是 170 .63± 33.57和 156.0 8± 16.67( P>0 .0 5) ,OI2 分别是 19.0 3± 9.68和 30 .2 3± 10 .67( P<0 .0 5)。结论 :尽管 OI1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的氧合功能 ,但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由于未能考虑到平均气道压的因素 ,因而对评价通气模式和治疗效果有一定局限性。我们认为对机械通气患者应用 OI2
宋元林白春学洪群英方智野任自力钮善福
关键词:氧合指数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比例辅助通气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1
1998年
比例辅助通气(PAV)是一种新的通气支持方式,压力在气道内输送给患者的瞬间努力成比例地连续加在每次吸气上。实际效果是患者的吸气努力得到了放大。因此,PAV能协调好患者吸气和机械通气间的关系,使患者能控制自己的呼吸形式。1PAV的工作原理〔1~4〕自主...
方智野朱蕾钮善福
关键词:比例辅助通气呼吸衰竭
两种通气模式对健康和急性肺损伤犬心肺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2
1998年
比较容量控制反比通气(VC-IRV,简称IRV)和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模式对健康和急性肺损伤(ALI)犬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健康和ALI模型(犬),分别用IRV和APRV模式进行通气,观察通气期间血流动力学、血气、呼吸生理的变化。结果对于健康犬在气道峰压相似的情况下,APRV模式时平均气道压和肺动脉压显著高于IRV时。对血流动力学、血气和呼吸力学的影响两者差别不显著。APRV模式下氧运输量和PaO2/FiO2值较IRV对显著高。对于ALI犬APRV时的气道峰压显著低于IRV时,平均气道压两者相似,PaO2/FiO2则是APRV时显著高于IRV时。结论APRV与IRV相比,前者氧合功能显著优于后者,且气道峰压较低,更适用于ALI者。
方智野白春学宋元林洪群英钮善福
关键词:反比通气肺损伤心肺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