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戈海延

作品数:17 被引量:192H指数: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儿童
  • 5篇综合征
  • 4篇新生儿
  • 4篇心动过速
  • 4篇房性
  • 4篇房性心动过速
  • 3篇婴儿
  • 2篇导管
  • 2篇导管消融
  • 2篇导管消融术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低出生体重儿
  • 2篇心动过速性心...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心外膜
  • 2篇心脏
  • 2篇起搏
  • 2篇起搏器
  • 2篇外膜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7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7篇戈海延
  • 9篇李小梅
  • 8篇刘海菊
  • 8篇江河
  • 7篇王丹华
  • 6篇张仪
  • 3篇李延辉
  • 2篇万伟琳
  • 2篇徐焱
  • 2篇张乐嘉
  • 2篇孙秀静
  • 2篇李梅婷
  • 2篇张宴
  • 2篇董梅
  • 1篇武卉
  • 1篇张东亚
  • 1篇王俊怡
  • 1篇贾广知
  • 1篇李洪银
  • 1篇靳永强

传媒

  • 7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2008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院内感染638例分析被引量:72
2007年
目的调查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院内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2003年5月至2004年12月,住院的638例新生儿进行院内感染的监控,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38例新生儿中74例发生88次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6%;住院日相关的院内感染率为14.9/1000NICU病例一天;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为18/1000血管内导管一天(2/11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63.3/1000机械通气一天(15/237);平均开始出现感染时间(7.98±4.58)d。发生院内感染者比未感染者的胎龄及出生体重低、住院时间延长。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胃肠外营养、出生体重≤1500g及呼吸机治疗等(P〈0.05)。感染部位中,以肺炎占首位(45.4%)。院内感染病死率为4.1%。入院后有细菌定植者较无定植者院内感染率高(Х^2=79.7,P〈0.001)。结论充分了解NICU中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尽量减少肠外营养及侵袭性操作的次数和时间、明确NICU中患儿个体细菌的定植情况将有助于控制院内感染并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徐焱张乐嘉戈海延王丹华
关键词:发病率
儿童经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器逆转右心室起搏器综合征病例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经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永久起搏器对右心室起搏所致起搏器综合征的逆转作用。方法3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儿,于(0.97±0.68)岁,年龄范围0.5~1.75岁时在外院植入右心室永久起搏器,2例为心外膜游离壁起搏,1例为心内膜心尖部起搏。3例患儿术后均发生起搏器综合征,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更换为左心室心外膜永久起搏器,分析其更换起搏器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情况。结果3例患儿于右心室起搏后1.75~7.00(4.25±2.63)年发现起搏器综合征,更换为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器,左心室起搏时平均年龄(5.92±2.67)岁,年龄范围4.25~9.00岁,3例患儿更换左心室起搏器后心功能逐渐改善,更换左心室起搏前LVEDD 52~71 mm,LVEF 16%~25%;左心室起搏后5 d^3个月心功能开始改善,LVEDD 52~61 mm,LVEF 30%~33%;左心室起搏后1.0~4.5年心功能恢复正常。术前LVEDD对比术后LVEDD,P=0.975;术前LVEF对比术后LVEF,P=0.035。结论右心室游离壁或心尖部起搏可导致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可逆转右心室起搏所致的起搏器综合征。
刘海菊李小梅靳永强江河戈海延张仪
关键词:起搏器综合征
体表心电图P波极向对儿童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的定位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极向对儿童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起源位置的解剖定位.方法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连续住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40例局灶性房速患儿,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8±3)岁.回顾性分析40例患儿12导联体表心电图P波极向特点,以T-P间等电位线为基准,P波极向分为正向、负向、等电位及双向;分析对应的心房起源位置,对P波极向与起源位置进行x2检验.结果 儿童局灶性房速心电图P波区分左、右心房起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导联为V1、Ⅰ(x2=23.509、14.315,P=0.000、0.001);源于左心房的房速P波于V1导联均为正向或等电位;源于右心房的房速P波于Ⅰ导联均为正向或等电位.心电图P波极向区分心房上、下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导联为Ⅱ、Ⅲ、aVR、aVF(x2=26.447、23.974、19.613、17.415,P均=0.000);源于心房上部的房速P波于Ⅱ、Ⅲ、aVF导联多为正向,分别为95%(21/22)、86%(19/22)、95% (21/22),于aVR导联多为负向,为73% (16/22);18例源于心房下部的房速,12例P波于Ⅱ、Ⅲ、aVF导联为负向,11例于aVR导联为正向.儿童局灶性房速病灶主要分布于右心耳(23%,9/40),冠状静脉窦口(18%,7/40),左心耳(15%,6/40),右上肺静脉(10%,4/40).结论 儿童局灶性房速多起源于左、右心耳,冠状静脉窦口、肺静脉等位置.心电图的P波极向区分左、右心房起源有显著预测价值的导联为V1及Ⅰ导联;区分心房上、下部起源有显著意义的导联为Ⅱ、Ⅲ、aVR、aVF导联.
戈海延李小梅江河李延辉刘海菊张仪
关键词:儿童心电描记术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与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联合诊治低龄儿童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一例被引量:5
2018年
5岁男童18kg,主因"近1年内反复晕厥3次"入院,心电图可见QTc延长,具有猝死高危家族史,基因检查提示KCNQ1杂合突变。诊断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1型。予普萘洛尔足量口服并植入心电事件监测器,记录到晕厥时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继之窦性停搏,经左侧腋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并依据记录到的数据设定ICD参数。
李小梅江河张仪李梅婷郑小春戈海延刘海菊
关键词:先天性长QT综合征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儿童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疗效探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特点以及射频消融疗效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因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53例患儿射频消融手术资料,其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8±3)岁,体重(33±13)kg。患儿均符合射频消融手术适应证而接受手术治疗,结合手术资料分析该类室性心律失常发病年龄、表现形式、好发部位以及消融疗效及策略。结果53例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儿平均发病年龄(8±4)岁。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为主要表现形式,占68%(36例)。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主要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占66%(35例),以肺动脉瓣下1cm区域(89%,31/35)及间隔(77%,27/35)多见。射频消融即时成功率为98%(52/53),远期复发率10%(5/52),手术并发症发牛率2%(1/53)。x线曝光量(743±323)mGay·cm^2。6例患儿术中需要实施双侧标测消融。结论儿章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以右室流出道起源最多见,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部分病例术中需要实施双侧标测消融。
江河李小梅李延辉刘海菊张仪戈海延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律失常心性儿童
心房扑动患儿射频消融治疗及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儿童心房扑动的临床特征以及射频消融治疗特点.方法 病例观察性研究,选自2009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的50例心房扑动患儿(男37例,女13例)资料,年龄(6.2±3.5)岁,体重(23.7±13.5) kg;心脏结构正常患儿26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24例,其中22例为先心病外科矫治术后.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个月到7年,分析患儿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以及临床资料.分级资料应用t检验,分类资料应用x2检验.结果 50例心房扑动患儿发病年龄(4.2±3.3)岁.表现为持续性心房扑动42例(84%),阵发性心房扑动8例(16%).心房扑动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例(3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发病率在心脏结构正常组与合并先心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9% (7/18)比61.1%(11/18),P=0.239 5].接受心房扑动射频消融49例患儿中,即时成功率为96%,随访复发率8%,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心脏结构正常的26例均为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大折返心房扑动;先心病外科矫治术后的10例(45%)为单纯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大折返心房扑动,4例(8%)为手术切口折返性心房扑动,8例(16%)为二者均参与形成折返的心房扑动.结论 射频消融是根治儿童心房扑动安全有效的方法.心脏结构正常心房扑动与先心病术后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无差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率也无差异.先心病术后心房扑动的发生机制可为经三尖瓣峡部的心房内大折返、手术切口折返或二者均参与形成折返.
江河李小梅张仪刘海菊李梅婷戈海延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房扑动病窦综合征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方法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探讨临床医生如何综合利用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快速诊断。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间所有入住新生儿病房的患儿,常规监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详细记录患儿围产期情况、感染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根据诊断分为败血症组(13例)、非败血症感染组(12例)和非感染对照组(12例)。资料统计整理后,对各组数据应用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正确率、正确诊断指数(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1)临床表现中反应异常诊断价值最佳,正确诊断指数67.9%。(2)SIRS标准特异性高达95.8%,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3)常规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糖(GLU),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I/T比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存在相当大的观察者差异。(4)C反应蛋白(CPR)、降钙素原(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878,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mg/L、0.81ng/ml,P值分别为0.020、0.000,有统计学意义;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45.5%、75.0%。结论对临床表现的细心观察和重视,可有效发现感染败血症的患儿。对有临床表现异常的患儿,尽快完善SIRS标准评估,特异性高。常规实验室指标WBC、I/T、PLT,可作为对高危患儿经济简便的监测指标。CRP、PCT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有显著意义。
戈海延王丹华
关键词:婴儿败血病
儿童房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研究及致心肌损害预警分析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为儿童常见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可见于各年龄组儿童,尤其婴儿中很常见,多表现为持续无休止性。频繁或持续的心动过速发作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严重出现猝死。由于儿童血管径小、射频消融操作难度大等原因,儿...
戈海延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组织多普勒索他洛尔
文献传递
NICU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调查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院内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2003年5月-2004年12月间住院的638例新生儿进行院内感染的监控,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38例新生儿中74例发生88...
徐焱张乐嘉戈海延王丹华
文献传递
21-羟化酶缺乏分子遗传学与临床研究进展
2008年
戈海延王丹华
关键词:21-羟化酶缺乏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分子遗传学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肾上腺皮质激素负反馈调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