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血吸虫
  • 12篇吸虫
  • 7篇吡喹酮
  • 5篇血吸虫病
  • 5篇日本血吸虫
  • 5篇吸虫病
  • 5篇曼氏血吸虫
  • 5篇虫病
  • 3篇疫苗
  • 3篇中国大陆株
  • 3篇敏感株
  • 3篇抗性株
  • 3篇大陆株
  • 2篇蛋白
  • 2篇日本血吸虫病
  • 2篇日本血吸虫中...
  • 2篇免疫
  • 2篇核酸疫苗
  • 2篇保护性免疫
  • 1篇钉螺

机构

  • 15篇江苏省血吸虫...
  • 3篇哈佛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无锡市中医院
  • 1篇南京药物研究...
  • 1篇苏州市第五人...
  • 1篇江苏省寄生虫...
  • 1篇无锡博慧斯生...

作者

  • 16篇徐明
  • 11篇朱荫昌
  • 10篇梁幼生
  • 8篇戴建荣
  • 7篇李洪军
  • 7篇许永良
  • 6篇司进
  • 5篇杭盘宇
  • 3篇余传信
  • 3篇殷旭仁
  • 2篇曹国群
  • 2篇任建功
  • 2篇何伟
  • 2篇张燕萍
  • 1篇邢云天
  • 1篇钱科
  • 1篇许水良
  • 1篇钱燮铭
  • 1篇严汉英
  • 1篇华万全

传媒

  • 4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江苏中医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5
  • 6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消症止痛膏镇痛及皮肤反应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1临床研究1.1一般资料共110例癌痛者,男69例,女41例;年龄22~78岁,平均51岁。均经病理、CT、内窥镜等检查确诊。其中胃肠道癌18例,支气管肺癌(包括纵膈肿瘤)15例,头颈部癌10例,食道癌14例,肝癌15例,胰癌12例,骨癌16例,软组...
徐明尤建良林苏
关键词:肿瘤镇痛作用皮肤反应
脂多糖诱导肝细胞HMGB1释放及其信号通路研究
目的研究脂多糖对肝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释放的诱导作用及其胞内信号通路。方法采用正常大鼠肝细胞BRL-3A培养,观察100μg/L脂多糖诱导不同时间后细胞HMGB1 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培养上
陈国千徐明
关键词:肝细胞HMGB1信号通路
文献传递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及预防对策的研究
梁幼生戴建荣李洪军曲国立汪伟朱荫昌邢云天钱科徐明许永良神学
基于全球血吸虫病流行区采用单一的抗虫药吡喹酮进行大规模、反复治疗血吸虫病已持续数十年及在非洲流行区已出现对吡喹酮不敏感病例的现状,血吸虫是否会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引起国际社会极大担忧。该项目针对血吸虫病防治中这一重大需求,...
关键词:
关键词:血吸虫病吡喹酮药物治疗
氯硝柳胺悬浮剂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戴建荣徐年风梁幼生张瑶朱荫昌徐明李洪军韩顺宁沈敏熊建民
一、所属领域:重大传染病(血吸虫病)防治。二、主要内容:根据氯硝柳胺的理化特性,在实验条件下,对多种润湿剂、分散助悬剂、增稠剂等进行筛选、配伍研究的基础上,获得氯硝柳胺悬浮剂最佳配比方案,经湿性研磨,在国内首次制备出一种...
关键词:
关键词:氯硝柳胺悬浮剂血吸虫病防治灭螺药物
吡喹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实验治疗被引量:1
1991年
家犬1次口服吡喹酮缓释片(SRPT)200mg/kg,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可用一室开放模型描述,与平行对照的吡喹酮普通片(PZQT)相比,Cmax下降,Tmax推迟,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延长,而生物利用度没有显著改变。按20mg/kg×2,1d内服用,血药浓度长时间维持在有效浓度以上,第27h血药浓度为2μg/ml,无明显峰谷现象。以1d内服用30mg/kg×2剂量治疗人工感染的家犬日本血吸虫病,减虫率为93.61%,与平行对照的PZQT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
严汉英刘学丽朱延勤潘伟娜冯琳杨彬程大敦赵俊钱燮铭张燕萍徐明
关键词:吡喹酮药代动力学日本血吸虫病普通片
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
目的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体与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程度。方法用各虫株尾蚴分别感染小鼠,感染后第57d,以300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对小鼠作灌胃治疗:在灌药后10、30min和1、12和24h后剖杀感染...
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司进许永良杭盘宇G.CColesM.J.Doenhoff
关键词:敏感株吡喹酮
文献传递
实验钉螺饲养时间对杀螺效果的影响
目的了解钉螺从现场采集后,在实验室饲养不同时间对杀螺效果的影响,为杀螺剂室内筛选标准化方法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平行采集江苏南京和安徽铜陵2地钉螺,分别在室内按常规方法饲养1、6、11、16、21、31、61d和91d后分别...
戴建荣梁幼生张燕萍徐明李洪军朱荫昌
关键词:杀螺效果饲养时间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核酸疫苗对猪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2
2002年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3k Da膜蛋白 (Sj C2 3) DNA疫苗诱导猪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构建并大量制备 pc DNA3.1- Sj C2 3质粒 DNA和 pc DNA3.1- p35 ,pc DNA3.1- p40(小鼠 IL - 12的 2个亚单位 )的 DNA疫苗。 30头 2 .5月龄的上海松江本地猪 (阉猪 )分为 A、B、C3组 ,每组 10头。 A组 (Sj C2 3组 )于每头猪两侧臀部肌肉注射 5 0 0 μg pc DNA3.1- Sj C2 3质粒 DNA,B组 (Sj C2 3+IL- 12组 ) ,于每头猪肌肉注射 5 0 0 μg pc DNA3.1- Sj C2 3DNA及 5 0 0 μg pc DNA3.1- p35和 5 0 0μg pc DNA 3.1- p40的混和质粒 DNA ;C组 (对照组 )每头猪肌肉注射 5 0 0μg pc DNA3.1质粒DNA。共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3周。末次免疫后 30 d,每猪经背部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6 0 0条。攻击后 45 d剖杀 ,经胸主动脉灌冲 ,并从门静脉收集计算成虫。从肝脏的同一部位切下小块肝组织 ,置 5 % KOH内消化后 ,计算每克肝组织虫卵数 (EPG)。比较各组间减虫率、减雌率和减卵率。在免疫前 ,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猪耳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用 EL ISA检测抗 Sj C2 3抗体。结果 Sj C2 3组与 Sj C2 3+IL - 12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 ,分别获得 2 9.2 %和 5 8.6 %的减虫率、5 0 .8%和5 8.8%的减雌率以及 48.2 %和 5 6 .4%
朱荫昌任建功D.A.Harn徐明余传信司进叶萍殷旭仁何伟许永良曹国群华万全1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核酸疫苗保护性免疫
IHA和ELISA试剂盒在血吸虫病临床检验中特异性的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试剂盒在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中价值。方法采集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的肝吸虫病人、肺吸虫病人、姜片虫病人、正常人群和乙肝病人血清,按照单盲试验的原则进行IHA和ELISA检测,对比分析两法特异性。结果 IHA和ELISA两种试剂盒,检测567份健康人员(献血员和中小学生)的特异性分别为97.88%和98.41%,检测65份肺吸虫病人血清的交叉阳性率为21.54%和18.46%.检测52份肝吸虫病人血清的交叉阳性率为5.77%和3.85%,检测56份姜片虫病人血清的交叉阳性率为3.57%和5.36%,检测195份乙肝病人假阳性率分别为2.56%和6.67%;两种试剂盒在检测其它三种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均无显著意义(χ~2=0.19~0.21,P=0.661 0~0.646 7),但两法与肺血吸虫交叉反应均较高(χ~2=8.76~11.87,P=0.000 6~0.0031),而与肝吸虫和姜片虫交叉略高于正常人群(χ~2=2.33~4.13,P=0.126 6~0.0420)。IHA试剂盒在检测乙肝病人和健康正常人群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χ~2=0.04,P=0.841 1),ELISA试剂盒在检测乙肝病人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正常人群(χ~2=7.90,P=0.0050),其阳性率是健康正常人群的4.20倍。结论在血吸虫病现场筛查和医院门诊检查血吸虫病时.IHA试剂盒优于ELISA试剂盒。
尤晓伟曹国群朱宏儒徐明孙乐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特异性
日本血吸虫SjC23蛋白质疫苗对核酸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研究 Sj C2 3蛋白质疫苗对 Sj C2 3DNA疫苗增强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分别构建和制备 Sj C2 3DNA疫苗 (pc DNA3.1- Sj C2 3)和 Sj C2 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质 (GST-HD)疫苗。把 48只 BAL B/ c小鼠随机分为 A、B、C、D 4组 ,每组 12只。 A组 (DNA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免疫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μg Sj C2 3质粒 DNA,在第 4周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 GST- HD+5 0 μg CFA;B组 (Sj C2 3DNA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 μg Sj C2 3质粒 DNA;C组 (蛋白质疫苗组 )于第 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GST- HD+5 0 μg CFA1次 ;D组 (对照组 )每鼠分别在第 0、2、4周肌注 10 0 μg pc DNA3.1。各组在末次免疫后 4周每鼠以 45± 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攻击后 45 d剖杀小鼠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 联合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 ,获得了 42 .9%的减虫率和 6 0 .0 %的减卵率 ,均显著高于单独Sj C2 3DNA疫苗组 2 8.1%的减虫率和 37.9%的减卵率 ,及单独蛋白质疫苗组 (GST- HD) 2 3.8%减虫率和 39.5 %的减卵率 (P均 <0 .0 5 )。联合组抗体水平?
任建功朱荫昌D.A.Harn余传信司进殷旭仁梁幼生徐明许永良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联合免疫血吸虫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