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扩张术在头面部缺损修复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探索皮肤扩张术在头、面部手术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皮肤扩张器在邻近病变部位扩张皮肤,利用扩张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病变切除术后的创面。结果利用扩张器的方法不仅去除了头面部疾病,同时修复了容貌。结论扩张器法治疗头面部疾病、修复治疗后缺损,是众多方法中理想的手术方法。
- 曹丽霞蔡建梅刘怀勤徐扬高宇
- 关键词:扩张器头面部疾病修复创面
- 双垫矫治器、功能调节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效果比较
- 2010年
- 近年来我中心通过对4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分成两组,分别用双牙合垫矫治器、功能调节器进行矫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就有关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 曹丽霞刘怀勤高宇徐扬
- 关键词:功能调节器临床疗效错牙合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人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Runx2、miR-17及BMP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比较雌激素(estrogen,EST)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人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中Runt家族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Runx2)、微小RNA17(microRNA,miR-17)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临床拔牙过程中收集牙槽窝内的骨屑,经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得BMSCs,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形态。实验分为3组,雌激素(estrogen,EST)处理组(EST组,浓度10-8 mol/L)、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组(PRF组)及对照组(DMEM完全培养基组)。3组细胞经培养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酶标仪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RT-qPCR检测Runx2、miR-17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MP2表达水平。结果:3组细胞培养7 d后细胞数量、碱性磷酸酶活性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增殖速率逐渐减慢,其中PRF组、EST组细胞于第3天开始细胞增殖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7 d后,PRF组、EST组BMP-2及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MSCs培养7 d后miR-17水平显著降低,而Runx2水平显著增加,其中PRF组、EST组在培养7 d时表达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雌激素、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均可有效促进人牙槽骨BMSCs中Runx2、miR-17及BMP2的表达,从而有利于BMSCs的增殖、分化。
- 徐扬赵文
- 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
- 抗菌药物不同给药时间对行手工刮治重度慢性牙周炎短期疗效与牙周膜细胞增生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同给药时间对行手工刮治重度慢性牙周炎短期疗效与牙周膜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A、B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在首次接受龈下刮治治疗开始之前的0.5~1 h之内给予甲硝唑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治疗,B组患者在刮治治疗后给予甲硝唑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治疗,C组患者给予口服安慰剂。分别检查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的平均探诊深度(PD)、平均邻面探诊深度(p PD)、探诊出血位点的百分数(BOP%)、探诊深度大于5 mm位点百分数(PD〉5 mm%)、邻面探诊深度大于5 mm位点百分数(p PD〉5 mm%)及平均出血指数(BI)。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PD、p PD、BOP%、PD〉5 mm%、p PD〉5 mm%及BI改善均十分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PD和p PD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PD和p PD显著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3组患者治疗后BOP%、PD〉5 mm%、p PD〉5 mm%及BI等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15、2.327、2.983、1.861,P〉0.05);A组患者牙周膜细胞增殖情况明显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刮治同期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其临床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刮治后再行给药治疗和单纯行刮治治疗。
- 徐建华张璐徐扬王永华
- 关键词:抗菌药物重度慢性牙周炎短期疗效牙周膜细胞
- 正畸联合正颌治疗对骨性Ⅲ类错颌畸形伴偏颌患者侧貌改善及咬合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7年
-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正颌治疗对骨性Ⅲ类错颌畸形伴偏颌患者侧貌改善及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正畸联合正颌治疗患者27例。比较正颌手术前后患者软组织的不对称率,评价患者外貌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正颌手术前后患者正中咬紧时不同肌束的表面募集电位和肌不对称指数,评价患者咬合功能。结果正颌手术后3个月患者两侧上唇偏斜量和两侧下唇偏斜量的Q值较治疗前1个月降低,而两侧下颌偏斜量的Q值较治疗前1个月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右侧咬肌募集电位、左右两侧的二腹肌募集电位低于治疗前1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左右颞肌募集电位、左右咬肌募集电位和左右二腹肌募集电位明显高于治疗前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颞肌不对称指数、咬肌不对称指数和二腹肌不对称指数较治疗前1个月明显升高,治疗后6个月颞肌不对称指数、咬肌不对称指数和二腹肌不对称指数均较治疗前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性Ⅲ类错颌畸形伴偏颌患者采用正畸联合正颌治疗,疗效显著且稳定,可以同时满足患者对美容和咬合功能恢复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 徐建华王玲刘怀勤徐扬
- 关键词:错颌畸形
- 可注射性纳米粒/凝胶复合物缓释SDF-1α体系促进颅骨再生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采用壳聚糖(CS)为主要原料制备可缓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SDF-1α)的纳米粒,将其与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S/β-GP)水凝胶复合,通过持续释放SDF-1α诱导大鼠颅骨再生修复情况。方法分别制备SDF-1α/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SDF-1α/CS/CMCS NPs)和CS/β-GP水凝胶,将SDF-1α和SDF-1α/CS/CMCS NPs分别混入CS/β-GP水凝胶中并观察其对SDF-1α的缓释效果。将CS/β-GP水凝胶负载SDF-1α (Gel/SDF-1α组)和SDF-1α/CS/CMCSNPs (Gel/SDF-1α-NPs组)植入大鼠颅骨缺损,未植入材料组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icro-CT、HE染色及马松三色(MT)染色等方法观察和分析8周后大鼠颅骨再生修复的效果。结果纳米粒/凝胶复合物缓释SDF-1α体系对SDF-1α具有明显的持续释放作用。Micro-CT结果分析显示:Ge1/SDF-1α-NPs组骨再生效果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和Ge1/SDF-1α组。HE和MT组织学分析结果也显示:Ge1/SDF-1α-NPs组较空白对照组和Ge1/SDF-1α组可以获得更多的新骨形成。结论纳米粒/水凝胶复合物缓释SDF-1α体系可以通过持续释放SDF-1α促进大鼠颅骨再生修复。
- 米磊苗辉张勋徐扬
- 关键词:壳聚糖SDF-1Α纳米粒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领面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100例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视患者单双侧唇腭裂状况,实施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观察对比患者手术前后SNA、SNB、ANB角度变化。结果患者实施正畸正领联合治疗后,下颌骨位置较术前SNA值增大,SNB值变小,ANB角度提高,面部直观观察矫正效果良好。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唇腭裂继发牙领面畸形患者实施正畸正领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牙领面畸形状况,同时恢复牙齿咬合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 高宇徐扬刘怀勤武秋林马月
- 关键词:唇腭裂牙颌面畸形
- LncRNA CYTOR靶向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的机制研究
- 2022年
- 目的:研究lncRNA CYTOR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调控机制。方法:以对数期CAL2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细胞)、si-NC组(转染空载质粒)、si-lncRNA CYTOR组(转染si-lncRNA CYTOR表达载体)。采用RT-qPCR法检测lncRNA CYTOR在正常口腔细胞(NHOK)和OSCC细胞(Tca8113、CAL27、SCC9和SCC25)中的表达。CKK-8法、克隆形成实验和EdU染色实验用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NCA和Ki-67)和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c-myc、cyclin D1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HOK细胞比较,lncRNA CYTOR在Tca8113、CAL27、SCC9和SCC25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降低,尤其是在CAL27细胞中的表达最低(P<0.01)。体外细胞功能评估实验表明与si-NC组比较,si-lncRNA CYTOR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能力、EdU阳性细胞比例、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P<0.01);此外,与si-NC组比较,si-lncRNA CYTOR组细胞中PCNA、Ki-67、c-myc、cyclin D1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lncRNA CYTOR在OSCC中的表达升高,且沉默lncRNA CYTOR可抑制CAL2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的抑制有关。
- 米磊苗辉徐扬王永华慕彩琴徐建华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WNT/Β-CATENIN通路
- 正颌外科手术矫治牙颌面畸形的临床应用
- 2009年
- 正颌外科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多学科参与,应用多种技术通过矫治重建面部和谐形态的外科技术。牙颌面畸形通过正颌外科手术移动患者位置异常的上、下颌骨,町大幅度、大范围地调整和矫正颌面骨结构,从而重建一个人的容貌,尤其是双颌外科可重建颜面部面中和面下1/3的结构,是大型的正颌美容外科术。近年来我中心对36例牙颌面畸形进行“正颌外科变脸手术”均收到了功能和外形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曹丽霞刘怀勤徐扬蔡建梅
- 关键词:正颌外科手术牙颌面畸形手术矫治外科技术
-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21年
- 牙列缺失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发生在牙周组织,其是由于牙周病、外伤等原因导致的牙齿丧失的情况,如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交活动等[1]。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根据患者口腔内部的软硬组织条件,通过利用吸附力与软组织压力将义齿固定于患者口腔内部,进而达到基本的咀嚼与美观效果,但难以达到较稳定的固定位置,可导致患者出现压痛等症状。
- 徐扬刘怀勤高宇徐建华武秋林冯娟
- 关键词:牙列缺失口腔种植修复社交活动牙周组织牙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