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漏评分系统预测左侧结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分析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评价结直肠漏评分(Colon Leakage Score,CLS)系统对左侧结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海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二科接受左侧结直肠切除术的30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将患者分为有吻合口漏和无吻合口漏两组,应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评价CLS评分系统对吻合口漏发生的预测价值并确定预测临界值.结果 有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的CL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8.23,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CI:0.913~1.00),OR值为2.9(CI:1.59 ~4.83,P<0.001),最佳临界值为“11”,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和87.2%.结论 CLS评分系统对左侧结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CLS分值“11”可作为划分高低风险的最佳预测临界值. 喻学桥 周卫平 蔡国豪 方壮伟 王清华 黄有群 彭永红 袁波 叶木林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近年收治的3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病、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增高。术前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谱勒超... 叶木林 彭永红 李仁峰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外科手术 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APE1、XRCC1基因多态性对肝癌易感性及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APE1、XRCC1基因多态性对肝细胞癌(简称肝癌, HCC )易感性的关系,同时探讨APE1、XRCC1基因多态性对HCC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CC患者78例为病例组,以同期在我院因患肿瘤之外的其他疾病而住院治疗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通过PCR及RFLP分析APE1 Asp148 Glu及XRCC1 Arg194 Tr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HCC易患风险及对铂类药物敏感的关系。结果 APE1 Asp148Glu 的Glu/Glu 基因型携带者患HCC 的风险上升6.21倍(95%CI:1.325~29.109)(P <0.05);与Asp/Asp和Arg/Ar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lu/Glu基因型携带者对铂类药物产生耐药性风险上升12.80倍(95%CI:1.149~142.771);XRCC1 Arg194Trp 基因的Arg/Trp 基因型携带者对铂类药物产生耐药性风险上升9.375倍(95%CI:1.299~67.645)。结论 APE1 Asp148Glu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 HCC 的易感性有关;APE1 Asp148 Glu及XRCC1 Arg194 Trp单核苷酸多态性均可影响HCC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方壮伟 梁茱 吴宁 邱纯 林福煌 袁波 彭永红 符勇 周卫平 周开伦 谢贤和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易感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治疗,13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治疗,13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卡培他滨2 000 mg/(m2·d);分2次口服,第1~14天。2组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治疗,并于第4周期治疗完成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和TNF-α及IFN-γ水平较治疗前均出现明显上升,但观察组升高比对照组较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奥沙利铂来说,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抵抗力和生存质量。 文成 彭永红关键词:晚期胃癌 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免疫功能 结直肠漏评分系统在指导直肠癌术后行预防性造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评价结直肠漏评分系统(colon leakage score,CLS)在指导直肠低位前切术(Dixon手术)术后是否行预防性造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科接受Di xon手术的73例直肠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CLS评分决定是否行预防性造瘘,观察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情况.结果 通过CLS评分决定行预防性造瘘术病人15例,术后仅有1例病人发生吻合口漏.结论 CLS评分系统对直肠癌Dixon手术术后是否需行预防性造瘘具有良好的判断价值. 喻学桥 周卫平 蔡国豪 方壮伟 王清华 黄有群 彭永红 袁波关键词:直肠癌 DIXON手术 吻合口漏 改良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实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00例应用改良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105例传统开放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二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2,P=0.217);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8、4.263、3.712、5.225,P=0.005、0.018、0.022、0.011)。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9.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8,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改良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是可行的,与传统的手术比较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同时也可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彭永红 喻学桥 袁波 周卫平 蔡国豪 叶木林 王振奋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启动子甲基化对肝癌易感性及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的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78例及正常肝组织78例的XRCC1基因甲基化情况,并随访3年以上。结果肝癌组的XRCC1启动子甲基化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组发生XRCC1启动子甲基化的危险是对照组的13倍(4.089 vs 41.332);XRCC1启动子甲基化的个体发生肝癌的危险是非甲基化的10.36倍(3.423 vs 31.354)(P<0.05);XRCC1启动子甲基化可致肝癌患者无进展期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降低(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启动子甲基化在肝癌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对肝癌患者较差的预后具有提示作用。 方壮伟 梁茱 吴宁 邱纯 袁波 彭永红 周卫平 谢贤和关键词:肝癌 甲基化 易感性 预后 术前门静脉栓塞提高肝癌手术切除率 被引量:9 2004年 刘海 彭永红 杨作衡 王国雄 汤鹏关键词:肝癌 门静脉栓塞 手术切除率 肝脏外科 切除后 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微小RNA研究现状 被引量:6 2015年 瘤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microRNA(miRNA)对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包括调节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调控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等,通过与靶基因mRNA互补位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miRNA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彭永红 蔡国豪 喻学桥 周卫平关键词:结直肠癌 微小RNA 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对老年左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回肠袢式造口术以及结肠造口术对老年左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临床纳入老年结肠癌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回肠袢式造口术组与结肠造口术组,回肠袢式造口术组进行回肠袢式造口术,结肠造口术组进行结肠造口术。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手术情况比较、血清胃泌素、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用(%)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回肠袢式造口术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结肠造口术组(P〈0.05);血清胃泌素(59.3±24.2)pg/ml、HGF水平(853.6±94.9)pg/ml,均明显低于结肠造口术组(69.9±25.9)pg/ml、(1 009.6±100.3)pg/ml(t=2.01、7.59,P〈0.05);回肠袢式造口术组并发症感染率仅为2.2%(1/45),明显低于结肠造口术组的26.7%(12/45),(χ^2=10.8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结肠癌患者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患者术后恢复迅速,术后并发症低,临床效果确诊,值得临床推广。 彭永红 喻学桥 周卫平 蔡国豪 方壮伟 王清华 黄平 袁波关键词:结肠肿瘤 肠造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