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娟
- 作品数:57 被引量:338H指数:11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质子MR波谱脂质峰升高在颅内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质子MR波谱(1H-MRS)脂质(Lip)峰升高在颅内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5例患者,包括脑膜瘤20例、低级胶质瘤19例、高级胶质瘤15例、脑转移瘤21例、淋巴瘤4例、生殖细胞瘤3例、畸胎瘤2例、脑结核瘤26例、脑脓肿15例,在手术或接受其他治疗前行常规MRI及多体素2D1H-MRS检查,后者采用点分辨选择波谱(PRESS:TR1000ms,TE144ms)。测量上述病灶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浓度,并观察Lip峰出现情况,比较Cho/Cr、Cho/NAA以及Lip峰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几种疾病Lip峰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Lip峰阳性率最高,其次是高级胶质瘤、脑转移瘤、脑结核瘤和脑脓肿,低级胶质瘤与脑膜瘤Lip峰阳性率最低。良性病变组、低度恶性脑肿瘤组及高度恶性脑肿瘤组Cho/Cr、Cho/NAA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o/Cr分别为1.92±0.75、2.30±0.86、3.88±2.08,P<0.01;Cho/NAA分别为1.80±0.92、2.21±0.14、3.75±2.02,P<0.05),高度恶性脑肿瘤组的Cho/Cr、Cho/NAA最高,良性病变组最低,良性病变组与低度恶性脑肿瘤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Lip峰升高反映了不同的病理变化,Lip峰结合Cho峰及常规MRI对颅内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彭娟罗天友吕发金欧阳羽方维东吴景全
- 关键词:脑肿瘤脑结核瘤脑脓肿磁共振波谱
- 2型糖尿病患者脑功能连接研究
-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功能连接分析(FC)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静息态脑部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39例T2DM患者,平均年龄(58.2±3.3)岁,平均病程(12.9±0.2)...
- 彭娟
-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2型糖尿病
- 在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中开展功能磁共振影像学教学的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功能磁共振成像是日趋成熟的MRI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结合本科室的情况,谈谈在医学影像研究生中开展功能磁共振成像教学的意义和途径。通过在影像专业研究生中开展功能磁共振成像学习及应用,是提高我国放射医师整体临床技能及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
- 彭娟罗天友欧阳羽吕发金李咏梅褚志刚
- 关键词:医学影像功能磁共振成像
- 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被引量:6
- 2017年
- 加快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贯彻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方法,导师的带教作用,科室协同管理,浅谈在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
- 彭娟罗天友欧阳羽吕发金李咏梅李信友
-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学位
- 3.0T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 2011年
- 目的探讨3.0T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高级别胶质瘤和12例低级别胶质瘤,均行MRI扫描和SWI,15例(10例高级别胶质瘤和5例低级别胶质瘤)于增强前后行SWI。将SWI与常规T_1FLAIR、T_1FLAIR增强图像作比较,并对SWI瘤内低信号形态及数量进行分级评分。结果 SWI较T1FLAIR、T1FLAIR增强图像可更好地确定肿瘤边界,显示瘤内出血、血管结构、瘤周水肿及静脉受压情况。在肿瘤内低信号分级评分中,高级别胶质瘤低信号程度评分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两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4.261,P<0.05);胶质瘤级别与肿瘤低信号评分呈正相关(r=0.85,P<0.0001)。结论 3.0 T磁敏感加权成像有助于分析胶质瘤内部的细微结构,有助于胶质瘤分级。
- 张玉东罗天友方维东陈晓兵张志伟彭娟
- 关键词:胶质瘤磁共振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
- 能谱CT在颌面部及颈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提升和发展,能谱CT通过一次扫描获得两组单能量数据,经软件分析后可得多个能谱参数,增加CT临床应用范围和价值,将CT的功能推向新的高度[1]。能谱CT作为一种功能与形态结合的成像方法,能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病灶信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定量和定性评估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李泉江(综述)彭娟
- 关键词:颈部疾病颌面部软硬件技术成像方法
- 颅内结核瘤的质子MR波谱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质子MR波谱(1H-MRS)对颅内结核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内结核瘤患者术前或接受治疗前的1H-MRS表现,1H-MRS采用多体素2D1H-MRS,点分辨表面线圈法(PRESS)。比较结核瘤病灶实质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ho/Cr,Cho/NAA、NAA/Cho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有无脂质(Lip)峰或氨基酸峰(AAs)出现。结果颅内结核瘤实质部分Cho较对侧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结核瘤和对侧正常脑组织Cho分别为366.7±137.4,325.4±126.4,P>0.05),Cr、NAA、NAA/Cho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内结核瘤和对侧正常脑组织Cr分别为163.6±74.1,300.1±140.5,P<0.01;NAA分别为239.4±96.6,475.3±244.7,P<0.01;NAA/Cho分别为0.74±0.35,1.56±0.60,P<0.01),Cho/Cr、Cho/NAA高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内结核瘤和对侧正常脑组织Cho/Cr分别为2.05±0.63,1.14±0.38,P<0.01;Cho/NAA分别为1.70±0.85,0.79±0.34,P<0.01),有15例(15/26)见Lip峰,所有病例坏死腔均未见AAs。结论1H-MRS能反映颅内结核瘤的病理特点,可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 彭娟罗天友吕发金欧阳羽方维东吴景全
- 关键词:结核瘤颅内磁共振波谱
- 术前腹部脂肪测定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前腹部脂肪测定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38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6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2例)肝细胞癌行外科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07例,女31例;年龄为51(48,65)岁。患者术前均行腹部CT和(或)MRI检查。观察指标:(1)腹部脂肪测定情况。(2)随访情况。(3)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4)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_(1),Q_(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采用曲线下面积进行效能评价。结果(1)腹部脂肪测定情况。238例患者中,139例术后早期复发和99例无早期复发患者的腹部总脂肪、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总脂肪指数、内脏脂肪指数、皮下脂肪指数分别为292(198,355)cm^(2)、153(99,194)cm^(2)、128(95,154)cm^(2)、106(76,130)cm^(2)/m^(2)、(57±27)cm^(2)/m^(2)、46(34,58)cm^(2)/m^(2)和174(114,251)cm^(2)、78(50,110)cm^(2)、88(55,127)cm^(2)、64(42,91)cm^(2)/m^(2)、(30±16)cm^(2)/m^(2)、31(19,46)cm^(2)/m^(2),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39、-7.87、-5.03、-7.25,t=-9.46,Z=-5.00,P<0.05)。(2)随访情况。238例患者均按计划进行随访。238例患者生存时间为26(8,44)个月,139例术后早期复发和99例无早期复发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11(5,18)个月和36(32,43)个月。(3)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单
- 吴宗乾蔡萍刘晨唐腾骞成杰陈凤喜彭娟李晓明
- 关键词:肝脏肿瘤腹部脂肪早期复发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腹主动脉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 2014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隐痛,伴轻微腹胀3月余。体检:一般情况可,体温36.5℃,左上腹有深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肾区无扣痛。入院检查:血常规正常,大便隐血阳性;肠镜提示小肠静脉曲张,考虑肠外组织压迫,胃镜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未见异常。
- 唐艳隆罗天友吕发金彭娟
- 关键词:腹主动脉旁肌紧张体温体检腹胀
- 影像组学在头颈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介绍了影像组学的概念及工作流程,综述了影像组学在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风险分层、疗效与副反应预测、基因表型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影像组学对头颈部肿瘤的精准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头颈部肿瘤影像组学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头颈部肿瘤影像组学的研究方向。
- 谷金铭王安然李泉江彭娟罗天友吕发金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疗效预测基因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