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民
- 作品数:47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与手术技巧.方法:以我院腰椎管狭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为单侧侧隐窝狭窄,对患者行症状侧侧方椎间孔入路,手术前后对比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变化情况,采用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评估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7.25±0.23)分,ODI评分为(75.86±3.26)分,术后1d,随访1个月、末次随访后VAS评分分别将为(1.96±0.21)分,(1.32±0.22)分,(1.11±0.15)分,ODI评分分别为(23.26±3.02)分、(15.14±1.44)分、(13.26±1.25)分,采用MacNab疗效标准评估,患者的优良率达到91.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早期应用针对腰椎狭窄效果显著,改善了神经根在患者侧隐窝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张英民郭洪生薛伟王培霞黄秀君索艳晖康少英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侧隐窝
- 多b值DWI序列ADC值在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与椎体转移瘤病理性压缩骨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ADC值用于鉴别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与椎体转移瘤病理性压缩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68例(A组)及椎体转移瘤病理性压缩骨折患者74例(B组),分别测量其多b值DWI下的ADC值,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多b值DWI鉴别两者的价值。结果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形态多为楔形及凹陷形、椎体后缘成角,椎体内可见残留正常骨髓信号,多b值DWI以等或低信号为主;椎体转移瘤病理性压缩骨折形态多为倒楔形及扁平形、可见椎体附件受累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多b值DWI以高信号为主。两组患者的ADC值均随着b值增加而下降,但A组的ADC值显著高于B组(P<0.05);b值分别取0、100、200、400、600、800 s/mm^(2)时,鉴别二者的AUC值分别为0.671、0.706、0.897、0.918、0.743、0.712;当多b值DWI取400 s/mm^(2)时的诊断效能最佳(P<0.05),其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0.12%、86.34%、91.37%、73.85%、72.17%及77.71%。结论MRI形态学对于鉴别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与椎体转移瘤病理性压缩骨折有一定的帮助,而多b值DWI取400 s/mm^(2)时,具有最佳的诊断效能。
- 王振兴薛伟魏萌康少英张英民
- 关键词:ADC值脊柱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椎体转移瘤
- 唑来膦酸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观察
- 2023年
- 探讨鲑鱼降钙素与唑来膦酸对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病人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2021年9-2022年9月份在我院住院的行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手术的病人,其人数为73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3个组,A组24名病人接受单纯唑来膦酸治疗,B组24名接受单鲑鱼降钙素,C组25名接受唑来膦酸加用鲑鱼降钙素。结果 治疗后3组病人的下肢功能障碍评分、腰椎、胸椎、尾椎骨密度、治疗优良率、副反应等较治疗前明显好转。C组与 A、B组相比,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评分、腰椎、胸椎、尾椎骨密度均显著高于 A、B组(P<0.05)。C组的疗效优于 A、B两组(P<0.05)。A组与B组在以上指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组在治疗后的总副反应发生率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和鲑鱼降钙素,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和骨密度,提高其生存质量,疗效明显高于单独使用。
- 张凯康少英杨武燕张金盼张英民
- 关键词:唑来膦酸
- 带前臂外侧皮神经的逆行筋膜瓣的临床研究
- 索艳晖张英民李华陈秀梅孔霞史淑霞等
- 该项目是创伤外科的重要研究课题,理想的创面覆盖方法、应是简便、易行且不影响供区的功能。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的逆行岛状筋膜瓣的创新,使供区不留疤迹,解决了深部组织粘连及肢体功能的问题。该项目从临床病例实践中证实了手术方法...
- 关键词:
- 关键词:创伤外科手术
- 应用尺骨骨膜瓣转位治疗桡骨缺损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的前臂桡骨缺损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患者以骨间背血管为蒂的尺骨骨膜瓣包绕前臂桡骨骨缺损已行髂骨植骨处。结果经随访2~15个月骨折愈合良好。结论该骨膜瓣手术操作简单,解剖恒定,对供区影响小,不损伤主要血管,是治疗前臂桡骨骨缺损患者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索艳晖张英民程照华
- 关键词:骨间背动脉桡骨骨缺损
- 经甲钻孔加压包扎治疗创伤性甲下瘀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索艳晖邵新中张英民史淑霞
- 关键词:包扎瘀血创伤
- 骨搬移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 张英民薛伟郭洪生陈伟王培霞黄秀君史书霞孔永霞
- 课题通过研究表明,骨搬移技术是临床上治疗棘手的骨缺损、骨不连、骨感染、关节僵直等“骨折病”最满意的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手术转移皮瓣、植骨、内固定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传统治疗方法治疗骨折病创伤大、手术时间长、费用高...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折病
- 骨盆骨折合并髂外动脉损伤漏诊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0年
- 骨盆骨折属于创伤骨科中严重的骨折类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生率约为3.48%[1-2],而且随着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及机动车数量的增多,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病死率可达18%~40%,其处理流程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专家共识[4-7],强调了早期完善下肢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必要性,如果不早期完善相关血管检查,若患者合并少见的髂血管损伤则非常容易造成漏诊、延误治疗,从而造成患侧肢体永久性残疾,严重可危及生命。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首诊于外院、伤后2d于2020年1月9日转入笔者医院的骨盆骨折合并髂外动脉损伤的患者治疗过程,进一步明确漏诊原因,及时总结相关的经验,避免以后类似情况的发生。
- 李岩詹金华常青松王思思孙慧张英民董晓雷
- 关键词:骨盆骨折髂外动脉漏诊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0例临床分析
- 1997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疾病之一,约占腰腿痛病人数的一半,由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相同。因此在治疗方法上,各家意见不一。我院自1983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80例,随访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文2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中,男性210例占75%,女性70例占25%,男女之比3:1。年龄21~60岁,以30~45岁为最多占80%。以职业分:工人84例占30%,农民112例占40%,干部56例占20%,其他职业28例占10%,以农民为最多。病程7天~8年,平均1.5年。发病部位在L_(4~5)者146例占52%,L_5~S_1者131例占47%,本文并见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T_(12)~L_11例,L_(1~2)2例。
- 刘殿生孟祥兴张英民尤月江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
- 鹿瓜多肽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骨生长过程中炎症因子影响分析
- 2023年
- 研究鹿瓜多肽在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患者骨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对104例骨质疏松骨折PVP术后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钙尔奇 D加骨化三醇;实验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鹿瓜多肽,15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L1-4、髋关节骨密度明显增高,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EEI)下降,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FEER)、肿瘤细胞花环率(DTER)增加,治疗后血浆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等指标增高(ACP),治疗后血浆 C反应蛋白(CRP)、IL-6 、TNF-α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治疗后L1~4、髋部均有较高的骨质密度,而在治疗后 EAI、 EEI、 EEI水平下降, DTER水平升高, ALP、 ACP水平升高,治疗后血清 CRP、IL-6、TNF-α水平降低,IL-2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有效率(75.00%)和实验组(90.38%)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鹿瓜多肽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的骨密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红细胞相关、骨代谢和炎性指标是有价值的。
- 张凯康少英杨武燕张金盼张英民
- 关键词:鹿瓜多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