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亮
- 作品数:28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电刺激治疗在精神科临床应用方法探讨
- 电刺激治疗是让适量短暂电流通过病人身体(常用部位:头部和四肢),使病人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或使之痛苦的感受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治疗措施,俗称“过电”。其实质是一种行为治疗,即厌恶疗法,又称厌恶刺激,是一种具惩罚性质的痛苦的刺激...
- 张立亮王远玉马兆峰纪芳宋如启
- 关键词:电刺激治疗精神科电休克治疗
- 文献传递
- 推拿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10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1997年
- 张立亮纪芳张泽花冯伟
- 关键词:氯氮平流涎药物毒副作用推拿手法
- 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8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0 cm×1.5 cm^2.2 cm×3.0 cm。结果术后28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3例术后第l天皮瓣出现暗红,有水泡形成,拆除皮瓣蒂部部分缝线后,血运改善,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中2例术后2月出现甲床处疼痛,经手术后症状消失。随访时间9~12月,平均随访10.5月。拇指皮瓣颜色与周围组织相近,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触、痛觉恢复。皮瓣感觉S1~S3,指间关节活动良好。皮瓣供区无疼痛,无瘢痕增生。结论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解剖恒定、皮瓣质量好等特点,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 张立亮冯铁成何志范爱民刘方刚柯荣军
- 关键词:拇指缺损
- 31例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的显微外科再植的治疗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的显微外科再植治疗体会,为临床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断指再植手术治疗。术后对手术过程进行评估,判断手术成功率并分析手术失败原因;术后定期随访对其断指再植后的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31例患者术后评估成活例数为29例,成活率达到93.55%。患者术后随访资料完整术后4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按照断指再植相关功能评定标准评估:优18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3.55%。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行断指再植在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以为临床此类患者创伤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 范爱民何志张立亮刘方刚
- 关键词:疗效观察
- 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小切口复位植骨修复跟骨骨折:优势及缺陷被引量:21
- 2014年
- 背景:跟骨为松质骨、骨皮质薄、受伤后多为塌陷压缩骨折,手术复位固定能基本恢复关节完整和跟骨形态,术中常需选用植骨块填充,并使用克氏钉固定,才能使骨块能辅助支撑,维持复位。目的:分析小切口复位植骨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优势及缺陷。方法:回顾性研究病例资料完整的26例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跟骨骨折小切口复位植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固定后跟骨Bohler、Gissane角变化,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跟骨骨折植骨内固定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患者跟骨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在治疗后均明显增大,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提示小切口复位植骨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有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靠方法,并发症少。
- 范爱民何志张立亮冯铁成刘方刚
- 关键词:植入物跟骨骨折植骨
- 高海拔地区婴幼儿呼气末CO<,2>与动脉CO<,2>相关性研究
- 白志强王学军胡跃萍姚泽宇孙立萍刘堂春宋建平张成奎张海盛张立亮白鹏祖王有青吴维强张培福来晓春马明英
- 在小儿麻醉中尤其在婴儿新生儿中是否能准确反映PaCO<,2>则一直尚有争论,许多报道认为,PETCO2<,2>在体重5kg以上小儿可代表PaCO<,2>,而在5kg以下的婴儿和新生儿则不能准确反映PaCO<,2>,在高海...
- 关键词:
- 关键词:儿童麻醉高海拔地区
- 改良邻指皮瓣修复拇指甲床缺损被引量:3
- 2013年
- 拇指甲床缺损在手外伤中比较常见,因为拇指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一期残端处理的重要性,2009年5月~2012年5月,选择部分手外伤患者,采用改良邻指皮瓣的方法修复拇指甲床缺损,效果满意。
- 何志冯铁成范爱民张立亮柯荣军刘方刚
- 关键词:甲床缺损邻指皮瓣复拇指残端处理外伤患者
- 跗外侧皮瓣转移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跗外侧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4年9月,应用跗外侧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根据足的解剖学结构,设计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皮瓣,皮瓣的足背外侧皮神经与手指指神经缝合,皮瓣的动脉与手指主要动脉吻合.足外侧供区取大腿外侧全厚皮片植皮修复.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外形、色泽、感觉以及手指功能和供区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血运良好.供受区均Ⅰ期愈合.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皮瓣色泽逼真,外形不臃肿,触痛觉恢复,两点辨别觉7~9 mm,指间关节活动良好.足部供区无瘢痕挛缩,功能良好.结论 跗外侧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量好等特点,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 冯铁成范爱民何志张立亮
- 关键词:跗外侧皮瓣手外伤缺损显微外科技术
- 睡眠及睡眠障碍被引量:3
- 1998年
-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睡眠及睡眠障碍的有关知识,并对睡眠障碍的处理作一综合性介绍。
- 纪芳张立亮
- 关键词:睡眠睡眠障碍
- 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年龄与家族遗传关系的调查研究
- 1998年
- 目的研究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年龄与家族史的关系。方法用精神疾病家系调查表对住院的病倒重新诊断。对已出院的病人及疑有各种精神疾病的一、二、三级亲属均采用SADS量表及CCMD-2-R诊断标准,进行逐个面检。结果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比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发病年龄提前1.65岁(P<0.01)。有情感性精神障碍家族史者比患其他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发病年龄提前3.35岁(P<0.01)。父或母亲患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比父或母亲未患情感性精神障碍者发病年龄提前3.31岁(P<0.01)。从亲属患病情况发现,一级亲属>二级亲属>三级亲属。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病年龄与家族遗传有明显的关系。
- 王远玉刘凤英徐桂珍张立亮王福席姜良华
- 关键词: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