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君

作品数:35 被引量:290H指数:10
供职机构:沈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温室气体
  • 9篇N
  • 6篇土壤
  • 5篇植物
  • 5篇排放源
  • 5篇甲烷
  • 5篇N2O排放
  • 4篇氧化亚氮
  • 4篇松林
  • 4篇污染
  • 4篇阔叶
  • 4篇阔叶红松
  • 4篇阔叶红松林
  • 4篇红松林
  • 4篇发光细菌
  • 3篇森林土
  • 3篇森林土壤
  • 3篇土壤N
  • 3篇温室效应
  • 3篇CH

机构

  • 22篇沈阳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沈阳教育学院
  • 1篇东北大学

作者

  • 35篇张秀君
  • 12篇陈冠雄
  • 10篇徐慧
  • 4篇江丕文
  • 3篇朱海
  • 2篇夏宗伟
  • 2篇于克伟
  • 2篇徐慧
  • 2篇刘志典
  • 2篇韩士杰
  • 2篇黄国宏
  • 2篇王英刚
  • 2篇黄斌
  • 2篇董丹
  • 2篇李玥莹
  • 2篇张颖
  • 1篇侯爱新
  • 1篇李楠
  • 1篇张力峰
  • 1篇白璐

传媒

  • 7篇沈阳教育学院...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Journa...
  • 2篇辽宁省第二届...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沈阳师范学院...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杂志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云南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辽宁城乡环境...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排放甲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大气痕量气体,参与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作用。传统上已知的甲烷生物排放源只有专性厌氧的原核生物即甲烷产生菌。然而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植物在好氧条件下能通过一种未知的机理排放甲烷,即非微生物机制产生甲烷。本文对植物排放甲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面。
张秀君江丕文董丹夏宗伟
关键词:甲烷植物
不同光强条件下树木释放N2O的研究
本文首次采用封闭罩法对阳生树木(水曲柳、红松、赤杨)及阴生树木(椴树)的连体及离体枝叶在不同光强下的N2O释放进行了野外原位观测.结果表明:阳生树木与阴生树木的N2O释放对光的反应不同.阳生树木的N2O释放受光强的调节规...
张秀君徐慧陈冠雄
关键词:N2O释放
文献传递
林木及林下土壤N<,2>O排放的研究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该研究以中国长白山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气样品同步采样法和封闭罩法首次对几种主要树木——水曲柳、红松、赤杨(阳生树木)和椴树(阴生树木)的N<,2>O释放进行...
张秀君
关键词:森林土壤光调节
生物滴滤法间接催化氧化脱除H_2S气体动力学模型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生物滴滤法间接催化氧化脱除H_2S气体的动力学特性。基于吸收反应的双膜理论和生物膜理论,可以将H_2S的脱除过程视为传质与氧化吸收的串联过程,而该过程又与Fe^(2+)在生物膜内的传质及生化反应过程存在并联关系。通过分析得出液膜内H_2S浓度分布模型及生物膜内Fe^(2+)浓度分布简化数学模型。本研究得到的H_2S去除率模型可为生物滴滤法的工艺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王英刚魏德洲张秀君
关键词:环境工程动力学模型生物滴滤法硫化氢
植物释放N_2O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目前全球的N2O源/汇估算不平衡,源大于汇,可能存在重要的未知源。过去一直认为生物源N2O仅由土壤中的微生物过程所产生,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微生物之外的其它生物,如植物,也参与N2O的排放或吸收过程。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植物释放N2O的速率不仅与植物的种类、器官及所处的生理阶段有关,而且与其自身的NO3-含量和所处的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等有关。本文综合报道了植物排放N2O研究的主要进展。
张秀君江丕文
关键词:氧化亚氮
土壤N_2O产生的微生物过程被引量:6
2005年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浓度的迅速增加和其在大气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土壤是大气N20的重要排放源,它主要通过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产生。硝化作用主要是由自养微生物和一些异养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产生的;而反硝化作用主要由异养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其他过程如化学反硝化作用、异养硝化作用也会产生少量N2O,但贡献极小。
张秀君
关键词:反硝化作用好氧条件异养硝化排放源厌氧条件
土壤线虫培养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土壤线虫作为模式生物的一种,已广泛应用于土壤生物群落和土壤污染的指示研究,但有关土壤线虫的培养方法鲜有报道。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3种培养基(生菜蛋黄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菌培养基及土壤浸出液)、5个温度梯度(15、20、25、30、35℃)对土壤线虫进行培养。结果显示,与土壤培养液和葡萄糖酵母菌培养基相比,土壤线虫更适宜在生菜蛋黄(lettuce eggs,LE)培养基中生长;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最佳的培养温度为25℃。
刘志典张秀君
关键词:土壤线虫温度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空气N_2O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00年
在原始阔叶红松林测定空气N2 O的垂直分布 ,三次观测结果发现林冠高度处N2 O浓度比树干和林冠上方的背景值高 5 4 3% -74 % ,差异极显著。林冠外出现高浓度 ,树干处低浓度 ,表明N2 O是从林冠排放到周围空气中的。因此 ,本研究提供了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能排放N2 O的证据 ,从而证明了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本身也是大气N2 O的排放源。
张秀君
关键词:氧化亚氮植物生态系统阔叶红松林排放源
大气甲烷源和汇的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单分子增温潜势约是CO2的62倍,目前大气CH4的浓度约为1.7ppm。甲烷的主要自然源包括反刍动物和一些昆虫的肠发酵及淹水土壤的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人类源包括煤燃烧、天然气泄漏、热带植物燃烧及垃圾填埋场.包括垃圾填埋场在内,土壤的CH4排放量约占全球CH4产生量的45%。
张秀君
关键词:甲烷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纤维素湿地垃圾填埋场
一种叶绿体色素纸层析分离方法
一种叶绿体色素纸层析分离方法,涉及一种色素纸层析分离方法,首先制备色素提取液,于避光处保存备用。然后,制作圆柱滤纸。最后,进行点样,将点样色素用电吹风吹干后,在其中央制一小孔,把圆柱滤纸一端插入其中,另一端即底座端置于装...
张秀君李君宇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