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田

作品数:13 被引量:38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植物选择
  • 3篇绿地
  • 3篇城市
  • 3篇城市绿地
  • 2篇森林病虫
  • 2篇森林病虫害
  • 2篇生态
  • 2篇镉(CD)
  • 2篇污染
  • 2篇虫害
  • 1篇毒物
  • 1篇畜禽粪
  • 1篇畜禽粪便
  • 1篇遥感
  • 1篇遥感监测
  • 1篇叶面
  • 1篇源解析
  • 1篇沼气
  • 1篇沼气能源
  • 1篇智能体

机构

  • 11篇北京林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交(天津)...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亚利桑那州立...

作者

  • 13篇张田
  • 4篇马克明
  • 3篇刘红伟
  • 3篇裴小节
  • 3篇张晓丽
  • 2篇宝乐
  • 2篇张田
  • 2篇陈卫平
  • 2篇杨阳
  • 2篇卜美东
  • 1篇刘晓东
  • 1篇罗上华
  • 1篇毛齐正
  • 1篇张地
  • 1篇戴斯迪
  • 1篇唐荣莉
  • 1篇邬建国
  • 1篇张育新
  • 1篇耿维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Plant ...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BTK模型评估北方地区膳食镉暴露人体健康风险
2024年
镉(Cd)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基于生理学的毒物动力学(PBTK)模型是量化人类暴露于环境元素的有用工具。基于PBTK模型,结合大面积区域调查数据,预测北方某小麦主产区居民因食用受Cd污染的食物而可能出现的尿镉(U-Cd)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内57.8%小麦籽粒Cd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0.1 mg·kg^(-1))。区域人群中约35.1%的个体Cd摄入量超过JECFA的推荐安全值(0.8μg·(kg·d^(-1))),高达70.8%的个体超过EFSA的推荐值(0.36μg·(kg·d^(-1)))。PBTK模型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区域人群U-Cd含量呈上升趋势。70岁女性和男性U-Cd含量分别达到1.60μg·g^(-1)肌酐和0.80μg·g^(-1)肌酐。70岁女性U-Cd含量是男性的两倍且超过EFSA推荐的U-Cd含量安全限值(1μg·g^(-1)肌酐)。PBTK模型的应用能够预测不同暴露人群中U-Cd的累积水平,对于制定有效的区域Cd污染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并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张田张田杨阳杨阳
关键词:镉(CD)
北方小麦田土壤-小麦系统镉综合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1
2024年
精确评估土壤-小麦系统镉(Cd)暴露健康风险对于区域健康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大面积调查和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通过构建综合健康风险评估(CHRA)模型对华北平原某小麦主产区土壤-小麦系统Cd暴露健康风险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73%的土壤样品Cd含量超过农田土壤筛选值(GB 15618-2018),57.8%的小麦样品Cd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GB 2762-2017).手-口摄入途径是区域成人和儿童土壤Cd暴露的主要途径,该途径下34.7%的成人和57.4%的儿童致癌风险高于USEPA推荐的安全阈值(1E-06).综合健康风险评估显示,区域土壤-小麦系统成人和儿童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均高于安全域值,成人的概率分别为26.4%和100%,儿童的概率分别为62.5%和100%.综合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总趋势均表现为儿童高于成人.综合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与不确定性随机模拟方法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升风险决策的精确性.
张田张田王天齐张瑶杨阳杨阳
关键词:蒙特卡洛模拟土壤-小麦系统镉(CD)
北京城区公园及其邻近道路国槐叶面尘分布与重金属污染特征被引量:46
2013年
叶面尘可以反映一段时间、一定区域内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为了探究城市公园环境和道路环境的空气颗粒物污染差异,同时采集了北京市12座公园及邻近道路的国槐(Sophora japonica)叶面尘,对比分析其滞尘量、粒径分布、重金属含量的差异,并探讨了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行道树国槐滞尘量显著高于公园国槐(p=0.041),但后者富集了更多粒径范围在2~20μm之间的颗粒物.叶面尘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Cu>Pb>Zn>Cr>Ni>Mn,其中,Cu、Pb和Zn达到中度污染水平,公园国槐叶面尘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一般高于行道树国槐.公园国槐叶面尘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交通排放,其次来自土壤母质,小部分来自工业排放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等;行道树国槐叶面尘重金属最重要的来源是交通排放,其次是非特定源(工业排放、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地面灰尘的二次扬尘及土壤母质等).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严格控制交通排放是缓解北京城市灰尘污染的重要途径.
戴斯迪马克明宝乐张田张地
关键词:重金属源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松材线虫病遥感监测预测研究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严重影响着我国的森林健康、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福建省森林主要树种包括马尾松,近年来由于松材线虫的危害已造成极大的损失。做好松材线虫病的监测预测工作具有重要...
张田
关键词:松材线虫遥感监测病害监测
我国城市绿地植物选择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张田马克明刘晓东张育新唐荣莉毛齐正罗上华
关键词:城市绿地植物选择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Monitoring Forest Diseases and Pests
2010年
Forest diseases and pests affect the forest health and forestry production, the monitoring of forest diseases and pests by remote sensing has great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 The principles, the technical methods and the main aspects of monitoring forest diseases and pests by remote sensing are described,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is technology is forecasted.
张田张晓丽刘红伟裴小节
关键词:MONITORING
基于多智能体的森林病虫害蔓延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在分析多智能体建模仿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研究森林病虫害空间预测的新方法——基于多智能体的森林病虫害的蔓延模拟方法,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介绍了多智能体模型的构建方式和实现平台,并指出该方法的发展趋势。
裴小节张晓丽刘红伟张田
关键词:多智能体森林病虫害
遥感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健康和林业生产的大敌,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具有良好的优越性和巨大的利用潜力。主要阐述了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原理、监测的技术方法和监测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张田张晓丽刘红伟裴小节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遥感
城市绿地生态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111
2012年
城市绿地的科学评价为绿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参考,对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绿地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保障。以绿地结构的评价为基础,总结了城市绿地生态功能、服务评价、健康评价的方法和研究进展;提出了城市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并概括了城市绿地可持续评价的研究方向。结果显示:当前城市绿地的生态评价在范围上逐渐从微观尺度发展到宏观尺度,日益强调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重点关注于绿地的碳储量与降温增湿功能与效益评价以及价值化研究;城市绿地的健康评价和可持续性评价均尚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指出了城市绿地生态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结果在管理和规划中的应用,在评价内容上必须关注各部分的结合,在评价方法上应该借助基础研究的长期监测、评价的量化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渗透。
毛齐正罗上华马克明邬建国唐荣莉张育新宝乐张田
关键词:城市绿地生态评价生态功能生态服务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甲烷产量评估被引量:14
2012年
研究了国内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填埋量、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推荐的用于估算填埋气甲烷产量的IPCC缺省法,对2005~2009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甲烷产量进行了初步评估;目前我国年垃圾填埋气甲烷产量已超过50亿m3,可转化为电能200亿kWh左右,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地区其填埋气产量越高,在地域上呈现由东到西递减趋势。开发填埋气回收利用工程,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而且通过净化后还可获得资源量可观的清洁能源,实现能源与环保的双赢。
卜美东张田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填埋气甲烷资源评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