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爱梅

作品数:39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潍坊市科技局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新生儿
  • 6篇婴儿
  • 6篇基因
  • 5篇小儿
  • 5篇惊厥
  • 4篇新生儿惊厥
  • 4篇血清
  • 4篇血性
  • 4篇早产
  • 4篇缺血
  • 4篇缺氧
  • 4篇缺氧缺血性
  • 4篇缺氧缺血性脑
  • 4篇综合征
  • 4篇族性
  • 4篇良性家族性
  • 4篇良性家族性新...
  • 4篇家族
  • 4篇家族性
  • 4篇儿童

机构

  • 35篇潍坊市人民医...
  • 12篇潍坊医学院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枣庄市妇幼保...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潍坊市奎文区...

作者

  • 39篇张爱梅
  • 21篇张立明
  • 7篇吕祖芳
  • 6篇段全纪
  • 5篇林新宇
  • 4篇曹秋惠
  • 4篇刘晓东
  • 4篇孙志群
  • 4篇董春晓
  • 4篇刘克花
  • 3篇尹延娥
  • 3篇岳圣增
  • 3篇王娜
  • 2篇唐北沙
  • 2篇李海燕
  • 2篇尹训波
  • 2篇沈璐
  • 2篇赵媛菊
  • 2篇江泓
  • 2篇赵建强

传媒

  • 11篇潍坊医学院学...
  • 4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63例头颅CT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吕祖芳张立明张爱梅段全纪岳圣增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头颅CT检查小儿
一例ALOXE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先天性鱼鳞病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鱼鳞病(ARCI)新生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先天性鱼鳞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患儿生后表现为全身皮肤潮红,伴有白色细鳞屑。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患者携带ALOXE3基因母源性突变c.2068A>G。WES CNV预测分析患儿可能携带了一段位于基因组17q13.1约17.4 kb片段的杂合缺失变异,包括已被OMIM数据库中明确记录的ALOXE3、ALOX12B 2个已知致病基因。结论ALOXE3基因c.2068A>G的错义突变与17q13.1处约17.4kb片段的杂合缺失变异,可能为该患儿的致病原因,上述变异均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先天性红皮病样鱼鳞病的临床表型谱及遗传突变谱,为该病的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分子标记物。
陈坤琦王丹蔺艳婷薛萌张爱梅
关键词:鱼鳞病基因变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CK-BB水平与脑实质CT值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水平与脑实质CT值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比色法对49例H IE患儿和32例对照组新生儿血清CK-BB水平进行动态测定。同时采用日本东芝Aq ilion螺旋CT扫描机单纯头颅平扫,在CT诊断分度的同时测定脑实质CT值。结果生后24小时内H IE组血清CK-B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均<0.01),且H IE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生后48及72小时重度H IE组血清CK-BB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与轻、中度H IE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轻、中、重度H IE患儿脑实质C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且H IE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相关分析发现,H IE组生后24小时内患儿血清CK-BB水平与脑实质CT值呈显著负相关(r=-0.747,P<0.01)。结论血清CK-BB水平监测可作为H IE诊断及评价脑损伤程度的早期预测指标,与脑实质CT值结合可对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做出早期而正确的诊断,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张爱梅刘长云吕祖芳段全纪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型肌酸激酶CT值
高频振荡通气下西地那非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下西地那非联合米力农对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确诊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西地那非(1 mg/kg,q6h)治疗,B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米力农[负荷剂量50μg/kg,30 min静脉注射,维持剂量0.75μg/(kg·min)]治疗,C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西地那非+米力农治疗。检测患儿治疗前、治疗3 d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肺动脉压力(SPAP)的变化,观察患儿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儿PaCO_2、FiO_2、SaO_2、PaO_2和SPA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_2、FiO_2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SaO_2、PaO_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C组PaO_2明显高于A、B组(P<0.05);治疗后,SPAP明显低于治疗前,且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3组患儿均未发生恶性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下西地那非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肯定,能够更好的改善患儿的缺氧状态和肺动脉压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倩张爱梅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CK-BB与脑CT值的相关性研究
段全纪张爱梅张立明吕祖芳曹秋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高,病情重且可能遗留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本课题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本研究测定了49例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及32例生后无窒息的健康对照组足月新生儿血清脑型肌酸...
关键词:
关键词:血清CK-BB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
普鲁卡因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24例疗效观察被引量:5
1998年
张立明段全纪张爱梅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紫癜腹型药物疗法普鲁卡因
新生儿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1例报告被引量:2
2015年
患儿男,7日龄,因'发热3 d,脐部出血不止1d'于2011年8月16日入潍坊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患儿系足月剖宫产,生后反应及吃奶好。第4天突然发热,体温达38.2℃,未干预;第6天脐部出血不止,再次结扎脐带,创面仍出血不止,考虑新生儿出血症,予维生素K1治疗无效。凝血常规检查结果示凝血酶原时间(PT)41.8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g)正常,血常规:
张爱梅张立明林新宇孙志群邱晓梅
关键词:新生儿出血症血常规检查出血不止凝血活酶凝血常规后反应
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儿,男,17d,因吃奶差16d,反复抽搐3d入院,系第1胎第1产,足月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出生体重3.2kg,羊水Ⅱ°污染,阿氏评分不详,生后次日喂奶,吃奶差,哭声弱,易惊,外院颅脑CT检查示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血肿,给予营养支持治疗7d好转出院。
张立明田琳张爱梅王玉娟
关键词: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病例报告
儿童与婴儿癫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997年
癫痫综合征的发病年龄、发作类型、发作间期状态与脑电图改变均有其固有的特点,在判断患儿预后方面,癫痫综合征与病因相比更具价值。多年来,人们对儿童与婴儿癫痫综合征进行了广泛研究并且取得一些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1 良性新生儿与婴儿惊厥 1.1 新生儿良性家族性惊厥(BFNC) 癫痫发作最常见于生后2~3天,表现为阵挛运动型发作,单侧或双侧,有时表现为呼吸暂停。间歇期脑电图(EEG)很少出现变异Q波。多数预后良好,约有10~15%患儿以后出现无热惊厥。在几个家庭中发现本病与染色体20q有关,基因由烟碱受体亚单位组成。一家系与染色体8有关。目前已有三十个染色体显性遗传新生儿惊厥家系见诸报道。
岳圣增张爱梅
关键词:癫痫综合征儿童婴儿
新生儿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做出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期改善本病的远期预后。方法总结10例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围产期因素和其它可能病因分析,并对部分存活患儿进行随访。结果10例新生儿脑梗死中6例(60%)出现各种形式惊厥,8例(80%)在早期均无定位体征,仅2例(20%)患儿表现为一侧活动减少。颅脑CT平扫或MRI均有阳性发现。随访3例患儿,2例均有明显落后,1例至6个月未发现异常。结论新生儿脑梗死并不少见,与窒息密切相关,常见临床表现为惊厥,影像检查是本病主要确诊方法,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张爱梅魏清洁孙志群
关键词:脑梗死诊断显像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