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谦
- 作品数:27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的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的特征。方法搜集223例T2DM患者下肢神经传导检测资料,分析腓深、腓肠、胫神经传导功能。结果(1)158例神经传导异常,异常率70.85%,糖尿病病史1年内、1~4年、5~9年、10~30年异常率分另I为61.54%、67.5%、71.19%、79.41%。(2)上述三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率分别为20.67%、16.86%、16.28%;腓深、胫神经波幅异常率为19.94%、11.73%,其末梢潜伏时(DL)异常率为8.94%、5.57%。(3)NCV减慢伴波幅降低和(或)DL延长占47.47%,单纯运动神经(MN)波幅降低占29.75%,单纯NCV减慢占16.46%,DL延长和(或)波幅降低占6.35%。结论(1)T2DM患者随病史延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发病率升高。(2)T2DM患者下肢神经中,腓深神经较易受累,腓肠神经次之,胫神经受累率低于前两者;在判断MN传导功能指标中,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NCV、波幅、DL。(3)DPN中,NCV减慢伴随波幅降低和(或)DL延长发生率高于单纯NCV减慢。
- 邱志茹张炳谦王少平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传导速度
- 4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枢运动神经系统功能测定被引量:2
- 1991年
- 利用经皮电刺激大脑皮层及脊髓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新技术,对40例脑出血与脑梗塞住院患者的中枢运动神经系统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本组患者的异常率达95%,异常形式为阻滞、延迟和波幅降低。提示MEP技术可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枢运动神经系统功能判别的一项客观检查手段。
- 张炳谦李增富王少平
- 关键词:经皮电刺激MEP脑出血脑梗塞
- 小儿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脊髓运动诱发电位诊断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利用肌电图常规电刺激器测定脊髓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建立小儿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诊断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英国Medelec公司生产的MS6型肌电图机,刺激器采用本机所配刺激器,刺激电压250~300mv,脉宽0.5~1ms。刺激电极为表面鞍型电极。刺激部位:负极处于L1棘突间,正极处于其上方。刺激方式为单次手动触发。记录部位为健、患侧胫前肌群及腓肠肌群。记录电极采用2支单极针电极。结果7例患儿主要异常形式表现为:诱发波的振幅降低,潜伏时延迟。结论测定表明该方法具有直接测定损伤段神经,异常表现出现早等优点。
- 张炳谦刘薇
-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电刺激器运动诱发电位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1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刘洪波方树友张炳谦连亚军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生长因子疗效观察
- P300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检测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可靠方法。方法选择3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定认知功能,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P3潜伏期、N2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反应时间延长,P均<0.05;多项WAIS-R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症组N2潜伏期延长、P3潜伏期延长及P3波幅降低等分别与WAIS-RC多项评分显著相关。结论P300可用于检测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且操作简便、客观性强。
- 赵莘瑜周艳丽张炳谦
- 关键词:抑郁症
- 鼠喉返神经电生理检测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探讨一种鼠喉返神经的电生理检测法。方法:SD大鼠20只,分离暴露左侧喉返神经,单次手动刺激,刺激强度0.2 mA,波宽O.1 ms,扫描速度1 ms/DIV,0.1 mV/DIV。结果:20只大鼠均在同侧甲杓肌获得良好确切诱发肌电波形,波形特征为一光滑双相或三相波形,正常值潜伏期(0.93±0.16)ms,波幅(1.36±0.96)mV。结论:本实验确立了SD大鼠的喉返神经检查法及正常值。为喉返神经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检测手段。
- 张炳谦
- 关键词:喉返神经喉返神经损伤电生理
- 运动诱发电位异常与临床主诉及体征的关系
- 1999年
- 回顾性研究了1984年2月~1997年10月我室180例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MEP)异常患者与临床主诉及体征的对应关系,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患者组男118例,女62例,年龄17~72岁。其中主诉无力者72...
- 张炳谦阎福岭楼旭
- 关键词:运动诱发电位神经病
- 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促神经修复的作用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促周围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组98例,分为脱髓鞘治疗组(A)50例及脱髓鞘对照组(B)4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混合型组88例,分为混合型治疗组(C)45例,混合型对照组(D)4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单纯轴索病变组39例,分为轴索型治疗组(E)21例,轴索型对照组(F)18例。A,C,E组常规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 g·kg^(-1)·d^(-1),连用5 d等治疗并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B,D,F组仅常规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g·kg^(-1)·d^(-1),连用5 d等治疗,疗程结束后做神经功能评价及肌电图评价。结果:脱髓鞘组中A组的明显好转、痊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明显高于B组,P<0.05;混合型组中C组在明显好转、痊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与波幅恢复较D组明显提高,P<0.05;轴索型组中E,F组在临床明显好转及痊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波幅恢复E较F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神经髓鞘的再生和轴索的恢复有显著疗效。
- 刘洪波张炳谦方树友滕军放连亚军许予明张博爱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小鼠神经生长因子脱髓鞘疾病
- 不同年龄和疾病阶段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和听觉P300改变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疾病阶段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的P300改变。方法:将120例帕金森病(PD)患者按病程分为早期PD组(60例)和晚期PD组(60例);其中早期PD组又按年龄分为年轻早期PD组(33例)和老年早期PD组(27例),晚期PD组又按年龄分为年轻晚期PD组(32例)和老年晚期PD组(28例)。将60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为年轻对照组(34例)和老年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简明精神量表(MMSE)、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语言流畅性测验(RVR)、积木测验(BD)和数字广度测验(DS)评定认知功能,记录分析听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P300PL。结果:年轻晚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年轻对照组,且P300PL延长(P<0.01);老年早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老年对照组,且P300PL延长(P<0.01);老年晚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老年对照组,且P300PL延长(P<0.01);晚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300PL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轻早期PD组较年轻对照组5项评分及P300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PD组较对照组5项评分及P300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MMSE、FOM、RVR、BD、DS评分和P300峰潜伏时的延长呈负相关。结论:非痴呆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下降,其认知功能的下降与发病年龄及疾病阶段有关。
- 赵莘瑜卢宏滕军放张炳谦王少平王左生赵宗美王海珍
- 关键词:帕金森病P300年龄
- 电刺激脊神经皮节痛觉诱发电位的观察性研究
- 张炳谦牛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