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济龙
- 作品数:17 被引量:20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通过检测叶片静位移实现检测叶片疲劳裂纹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旋转机械\叶片检测技术领域,为实现对工作在高温、高压、高离心转速等的极端恶劣环境下叶片的健康状态进行检测,进行故障诊断,在叶片产生裂纹的早期实现裂纹叶片的辨识,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检测叶片静位移实现检测...
- 段发阶程仲海郭浩天蒋佳佳郑好张济龙杨毅李刚汪猛李秀明牛广越
- 通过检测共振频率实现叶片疲劳裂纹检测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叶片疲劳裂纹的在线检测技术领域,为对工作在高温、高压、高离心转速等的极端恶劣环境下叶片的健康状态进行检测,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检测共振频率实现叶片疲劳裂纹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有限元分析...
- 段发阶程仲海郭浩天蒋佳佳郑好张济龙杨毅李刚汪猛李秀明牛广越
- 文献传递
- 实现叶片同步振动参数辨识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叶片振动参数在线测量技术领域,为实现在不采用转速同步传感器的情况下,基于最小二乘原理,实现叶片同步振动参数辨识。为此,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实现叶片同步振动参数辨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若干叶片顶部...
- 段发阶程仲海郭浩天蒋佳佳郑好张济龙杨毅李刚汪猛李秀明牛广越
- 基于微波的动叶片叶尖间隙和振动参数融合测量装置
- 本发明涉及旋转动叶片非接触振动测量领域,为有效提高振动参数测量精度,实现叶尖间隙高精度测量,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微波的动叶片叶尖间隙和振动参数融合测量装置,包括:微波传感器,传感器驱动模块,传感器驱动模块包括环形...
- 段发阶牛广越张济龙程仲海蒋佳佳郑好杨毅
- 文献传递
- 通过检测叶片静位移实现检测叶片疲劳裂纹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旋转机械\叶片检测技术领域,为实现对工作在高温、高压、高离心转速等的极端恶劣环境下叶片的健康状态进行检测,进行故障诊断,在叶片产生裂纹的早期实现裂纹叶片的辨识,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检测叶片静位移实现检测...
- 段发阶程仲海郭浩天蒋佳佳郑好张济龙杨毅李刚汪猛李秀明牛广越
- 文献传递
- 提高光纤式叶尖定时系统精度的信号处理方法被引量:6
- 2016年
- 传统的叶尖定时信号处理方法在叶尖间隙改变的情况下定时值会发生变化,产生测量误差.本文提出一种提高光纤式叶尖定时系统定时精度的信号处理方法,采用同时分析脉冲信号上升沿与脉冲宽度的方法提高叶尖定时精度;研究分析了该方法的模型,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旋转叶片顶端前后沿切线基本平行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叶尖间隙对叶片到达时刻测量的影响,提高了叶尖定时系统的精度.
- 汪猛段发阶郭浩天张济龙
- 关键词:叶尖间隙光纤传感器
- 基于微波传感器的航空发动机叶尖间隙测量技术研究
- 涡轮发动机高速旋转时,其转子叶片极其靠近静止机匣,发动机转子叶片顶端与机匣内壁之间的距离称为叶尖间隙。获取叶尖间隙参数的变化规律为判断转子运行状态和故障特征提供了直观依据,是发动机安全运行及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传统的叶尖...
- 郭浩天段发阶张济龙吴国秀汪猛
-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微波传感器相位测距
- 基于微波传感器的叶尖间隙与叶尖定时测量被引量:7
- 2019年
- 叶尖间隙和叶片振动是影响涡轮机工作效率、安全和寿命的重要参数,叶尖定时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非接触式叶片振动测量方法.传统的光学等叶尖参数测量方法难以实现实际工况下的长时间测量,为满足航空发动机等恶劣工作条件下的叶尖间隙和叶尖定时测量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传感器的叶尖参数测量系统,实现叶尖间隙和叶尖定时的同时测量,分析了系统组成和测量原理,设计了采用微带天线的24 GHz的微波传感器以及采用金属结构PIFA的微波传感器,传感器直径在8 mm以内.对制作的传感器和测量系统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并与已有的光纤式叶尖定时测量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微波传感器的测量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叶尖间隙和叶尖定时的动态测量,叶尖间隙测量精度为± 35μm.
- 张济龙段发阶牛广越
- 关键词:叶尖间隙微波传感器
- 通过检测共振频率实现叶片疲劳裂纹检测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叶片疲劳裂纹的在线检测技术领域,为对工作在高温、高压、高离心转速等的极端恶劣环境下叶片的健康状态进行检测,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检测共振频率实现叶片疲劳裂纹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有限元分析...
- 段发阶程仲海郭浩天蒋佳佳郑好张济龙杨毅李刚汪猛李秀明牛广越
- 文献传递
- 多只叶尖定时传感器叶片振动共振倍频数辨识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叶片振动测量技术领域,为在遍历法基础上,利用多传感器辨识的相位信息实现共振倍频数测量。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多只叶尖定时传感器叶片振动共振倍频数辨识装置,包括S0号、S1号、S3号传感器,三只传...
- 段发阶程仲海郭浩天蒋佳佳郑好张济龙杨毅李刚汪猛李秀明牛广越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