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楠

作品数:10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亚铁离子
  • 3篇水稻
  • 3篇铁离子
  • 3篇土壤
  • 3篇离子
  • 3篇硫离子
  • 2篇水稻生长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活...
  • 2篇土壤微生物量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活性
  • 2篇微生物量
  • 2篇物量
  • 2篇还原态
  • 1篇稻壳
  • 1篇低硅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型
  • 1篇叶柄

机构

  • 10篇浙江大学
  • 5篇浙江省亚热带...
  • 4篇广东省农业科...
  • 4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宁波龙兴生态...
  • 1篇象山县农业技...

作者

  • 10篇张楠
  • 8篇廖敏
  • 5篇陈娜
  • 4篇徐培智
  • 4篇刘光荣
  • 4篇徐昌旭
  • 4篇谢晓梅
  • 3篇解开治
  • 2篇黄宇
  • 1篇李国雷
  • 1篇李水凤
  • 1篇徐雅倩
  • 1篇梁永超
  • 1篇贾世燕
  • 1篇汪炳良
  • 1篇裘晓白
  • 1篇吕婷
  • 1篇黄小辉

传媒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种子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农药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S^(2-)抑制水稻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半效应浓度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S2-是冷浸田类低产稻田中水稻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探讨S2-对土壤-水稻生态系统的生态毒性特征,可为揭示冷浸田土壤S2-毒害临界值及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单季常规晚粳稻秀水134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模拟冷浸田土壤S2-毒害,设外加S2-0、10、50、100、300、600和1200 mg/kg,在水稻苗期和分蘖期调查水稻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土壤微生物活性。【结果】在含一定S2-本底(12.08mg/kg)的正常稻田土壤中,随外源S2-的加入量增加,对水稻生长的抑制逐步增强。当外源S2-浓度超过50 mg/kg后,水稻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水稻叶片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SPAD值)、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则显著增加,表明50 mg/kg是本研究条件下外源S2-对水稻生长产生显著毒害影响的临界点;随外源S2-浓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三大基础菌系总量、功能菌系总量和微生物总量都随外源S2-处理水平的增大而降低,硫化细菌总量随之增加,土壤S2-浓度40 mg/kg(含本底)为多数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微生物基础菌系总量、功能菌系总量、微生物总量)EC50变化的临界值;体系中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和水稻生长存在显著相关,表明供试土壤S2-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S2-对土壤-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同步影响的综合结果。可见,供试土壤S2-浓度40 mg/kg为导致土壤-水稻-土壤微生物系统受到显著负效应的临界值。【结论】土壤中S2-超过一定浓度将对土壤-水稻-土壤微生物系统产生显著负效应,S2-浓度40 mg/kg(含本底)为导致供试土壤-水稻-土壤微生物系统受到显著负效应的临界值,当供试土壤中S2-含量超出该浓度时,需采取合理的农艺措施控制其负效应。
谢晓梅廖敏张楠徐培智徐昌旭刘光荣
关键词:硫离子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中砜嘧磺隆和氯磺隆残留的光化学荧光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用紫外线照射非荧光特性的砜嘧磺隆和氯磺隆,通过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衍生物,分别研究了其在不同介质中的荧光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建立了测定土壤中砜嘧磺隆和氯磺隆残留的光化学荧光分析法(PCF)。结果表明:在2×10-3mol/L、一定酸碱度(砜嘧磺隆pH 7、氯磺隆pH 12)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胶体分散体系中,紫外照射150 s是PCF法测定砜嘧磺隆和氯磺隆残留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砜嘧磺隆和氯磺隆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7和0.6μg/kg,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和2.1%;在黄松田水稻土、黄红壤性水稻土和青紫泥田水稻土3种不同性质的土壤中,砜嘧磺隆和氯磺隆同时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1.0%和98.7%±4.1%、97.6%±1.7%和97.0%±4.7%、96.7%±2.3%和95.4%±5.5%;所建立的PCF法可有效、快速测定土壤中同时残留的微量砜嘧磺隆和氯磺隆。
谢晓梅廖敏裘晓白徐雅倩张楠
关键词:土壤砜嘧磺隆氯磺隆
蚯蚓水解液对草莓白粉病的抑制效果初探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蚯蚓水解液对草莓白粉病孢子抑制及田间防效试验,探讨对草莓白粉病的抑制潜力。结果表明,蚯蚓水解液对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草莓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总氨基酸21.81 mg·L^(-1)。田间防效表明,在草莓白粉病发病期,连续3次喷施蚯蚓水解液,草莓白粉病能被有效控制,防效为80.7%~90.0%,蚯蚓水解液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的喷施浓度以50~100倍液较为适宜。同时蚯蚓水解液的使用不会对草莓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反而是促进草莓生长发育,对有益生物也无不良影响,说明蚯蚓水解液在草莓生产上具有很好的防病和促进生长的应用前景。
黄宇李国雷廖敏韩东道张楠陈娜
关键词:草莓白粉病
施用海泡石对铅、镉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与再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9
2017年
以浙江省绍兴市某铅(Pb)、镉(Cd)复合重污染地区土壤(全Pb含量为2 028.22 mg·kg^(-1),全Cd含量为2.36 mg·kg^(-1))及具有低Pb、Cd积累特性的浙江省典型晚粳稻品种嘉33为对象,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海泡石的施用对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有效态Pb、Cd的含量以及水稻植株对Pb、Cd的吸收和分配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有效态Pb、Cd的含量与添加的海泡石量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0.952,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随着海泡石添加量的增加,水稻根、茎、叶和精米中Pb、Cd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地降低,水稻根、茎、叶及精米对Pb、Cd的富集系数显著下降,同时茎对根系吸收的Pb、Cd以及精米对茎中Pb、Cd的转运系数也显著下降.当海泡石的添加量为9.00 g·kg^(-1)土时,嘉33精米中的Pb、Cd含量分别为(0.14±0.02)mg·kg^(-1)、(0.03±0.01)mg·kg^(-1),均低于国家的限量指标(GB 2762-2012);相比于对照组而言,水稻根、茎、叶及精米对Pb的富集系数分别下降了8.83%、29.96%、49.20%、79.41%,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下降了23.08%、63.22%、44.00%、82.35%;另外,茎对根吸收的Pb、Cd的转运系数分别下降了23.18%、52.19%,精米对茎转运的Pb、Cd的转运系数分别下降了70.83%、52.00%,意味着在铅、镉复合重污染土壤上,海泡石同时对重金属Pb、Cd在土壤-水稻系统的迁移与再分配具有较好的阻控作用,合理施用海泡石与低重金属积累品种相结合可以实现污染浓度相对较高的重金属Pb、Cd复合污染土壤的农业安全利用.
方至萍廖敏张楠吕婷黄小辉
关键词:海泡石
Fe^(2+)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冷浸田土壤亚铁毒害,研究了土壤-水稻-亚铁-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中,外加Fe2+不同处理水平(0、100、200、400、800和1600 mg/kg)对水稻苗期和分蘖期相关生理指标、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一定亚铁本底(207.77 mg/kg)的正常稻田土壤中,外源性Fe2+的加入将逐步抑制水稻生长、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外源Fe2+浓度达100 mg/kg后,水稻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水稻叶片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SPAD值)、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则显著增加,表明外源Fe2+浓度100 mg/kg是本研究条件下外源Fe2+对水稻生长产生显著毒害影响的临界点;同时随外源Fe2+浓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三大基础菌系总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功能菌系总量(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分解菌)、铁还原菌总量总体是先快速下降,后逐渐平稳降低。半效应浓度EC50分析表明,外源Fe2+浓度100mg/kg为多数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微生物基础菌系总量、功能菌系总量、铁还原菌)EC50变化的临界值;体系中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和水稻生长指标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供试土壤亚铁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亚铁对土壤-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同步影响的结果。综上结果可知,外源Fe2+浓度100 mg/kg为导致供试土壤中水稻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受到显著负效应的临界值,进而推知,本研究所用土壤对水稻生长和微生物活性的亚铁毒胁迫临界浓度约为300 mg/kg(含本底),Fe2+含量超出该浓度时,需采取合理的农艺措施控制其负效应。
陈娜廖敏张楠徐培智解开治徐昌旭刘光荣
关键词:亚铁离子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量碳
发酵稻壳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附特性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解发酵稻壳对Fe2+和S2-离子的固定潜力,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了发酵稻壳对Fe2+和S2-离子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反应时间、溶液中Fe2+和S2-浓度、溶液p H、吸附反应环境温度及溶液离子强度对发酵稻壳吸附Fe2+和S2-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解吸附试验了解发酵稻壳吸附态Fe2+和S2-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发酵稻壳吸附Fe2+(r=0.912 1)和S2-(r=0.901 1)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Elovich动力学模型,且Fe2+(R2=0.965 1)和S2-(R2=0.936 6)的等温吸附特征可较好地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发酵稻壳对Fe2+和S2-的吸附为非优惠型吸附,其中对Fe2+的吸附为非自发反应,对S2-的吸附为自发反应.发酵稻壳对Fe2+和S2-的吸附过程是一吸热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作用的进行,发酵稻壳对Fe2+的吸附主要为配位吸附,而对S2-的吸附主要为阴离子交换吸附.一定p H范围内(1.50~11.50)发酵稻壳吸附Fe2+和S2-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发酵稻壳对Fe2+的吸附量有所增加,而对S2-的吸附量略有减少,进一步证明发酵稻壳对Fe2+的吸附以内层配位为主,对S2-的吸附以外层络合为主.此外,不同p H条件及离子强度下发酵稻壳吸附的Fe2+和S2-解吸率很低,解吸率均小于10.00%.上述结果说明,发酵稻壳对Fe2+和S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吸附态Fe2+和S2-稳定性好,不易再释放.
谢晓梅廖敏华嘉媛陈娜张楠徐培智解开治徐昌旭刘光荣
关键词:亚铁离子解吸
卫星搭载处理对辣椒SP_1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本试验研究了5个辣椒品种种子经卫星搭载后,辣椒种子的发芽力、植株生长特性、果实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对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一定的影响;平均初花期发生改变,并因品种而异;植株有矮化的趋势,第1花序节位也呈降低态势,但始花节位叶长、叶宽和叶柄长呈增大趋势;第5杈花朵的花瓣和萼片长有所减小;结果能力略有下降,但果实纵径、横径、果肩宽和平均单果重呈上升趋势。
李水凤汪炳良贾世燕张楠
关键词:卫星搭载生物学特性发芽力叶柄长萼片纵径
钢渣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特性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钢渣对亚铁离子(Fe2+)和还原态硫离子(S2-)的吸附行为,探讨溶液pH、环境温度及溶液离子强度对钢渣吸附Fe2+和S2-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解吸试验了解钢渣吸附态Fe2+和S2-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钢渣吸附Fe2+和S2-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Elovich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89;Fe2+和S2-在钢渣上等温吸附特征能较好地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表达,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94;钢渣对Fe2+和S2-的吸附为非优惠型吸附,其中对Fe2+的吸附为非自发反应,对S2-的吸附为自发反应;钢渣对Fe2+和S2-的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高温有利于吸附作用的进行;钢渣对Fe2+的吸附以内层配位为主,对S2-的吸附以外层络合为主;钢渣具有较大的pH适应性,一定范围内的pH (1.50~11.50)变化对钢渣吸附Fe2+和S2-影响不大;同时,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钢渣对Fe2+的吸附量变化不明显, 但对S2-的吸附量显著减少.总之,钢渣吸附态Fe2+和S2-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不同pH条件及离子强度下吸附的Fe2+和S2-解吸率很低,说明钢渣可作为Fe2+和S2-良好的吸附材料加以利用.
谢晓梅廖敏华嘉媛陈娜张楠徐培智解开治徐昌旭刘光荣
关键词:钢渣亚铁离子吸附剂
野生型水稻及其低硅突变体中植硅体和植硅体碳的含量与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水稻是典型的富硅植物,植硅体沉积在水稻体内可封存有机碳。本文分析不同吸硅能力基因型水稻植硅体含量、形态、分布及其固碳特征,探究水稻植硅体固碳机理。【方法】盆栽试验在浙江大学玻璃房内进行。供试材料为水稻低硅突变体Lsi1和Lsi2及其野生型,所有施肥和管理措施一致。于成熟期,取水稻地上部茎、叶、鞘样品,常规方法测定硅、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结果】1)不同基因型水稻体内硅含量、植硅体含量、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突变体显著低于其野生型,大小依次为Lsi1野生型> Lsi2野生型> Lsi2突变体> Lsi1突变体,Lsi1和Lsi2突变体水稻植硅体碳含量显著高于其野生型,大小依次为Lsi1突变体> Lsi2突变体> Lsi2野生型> Lsi1野生型。2)野生型水稻硅与植硅体含量为鞘>叶>茎,而突变体水稻硅与植硅体含量为叶>鞘>茎,水稻叶片中的植硅体碳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最高,植硅体碳含量整体分布趋势为叶>茎>鞘,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整体变化趋势为叶>鞘>茎。3)水稻植硅体含量与硅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高吸硅的水稻植硅体含量高,且形成的植硅体比表面积小,表明植硅体含量及其形态受其遗传特性的影响。植硅体含量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植硅体碳含量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表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除了受植硅体含量影响,还受植硅体所包裹的有机碳浓度影响。4) Lsi1及Lsi2野生型水稻生物量、植硅体储量、植硅体碳储量显著高于其突变体。【结论】具有高吸硅能力的野生型水稻与其突变体相比,生物量、硅、植硅体、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增加,分布不同,虽然植硅体碳含量降低,但植硅体碳储量增加。Lsi1及Lsi2野
张楠闫国超叶木军樊小平肖卓熙陈好彭苗梁永超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植硅体
蚯蚓蛋白水解酶自溶水解蚯蚓工艺及其产物组成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设计L9(34)研究了蚯蚓自身蛋白酶进行自溶水解蚯蚓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酶解产物中氨基酸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蚯蚓自身蛋白酶进行自溶水解蚯蚓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 H6.5、鲜蚯蚓与水重量比为1∶1.5、温度50℃、水解反应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100 g鲜蚯蚓酶解的水解液中总氨基酸有10.83 g,其中18种游离必需氨基酸达8.92 g,酶解产物大部分主要由分子量5 000以下的多肽、小分子肽及氨基酸组成,其中300分子量以下的占了88.44%,可见酶解产物中氨基酸含量丰富,组成平衡,具有进一步开发成氨基酸饲料添加剂及其它农用生化产品的潜力。
李国雷廖敏张楠陈娜黄宇
关键词:蚯蚓酶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