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 作品数:17 被引量:34 H指数:3 供职机构: 空军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早期疗效观察 2004年 目的 评价LASEK治疗近视的早期疗效观察。 方法 应用日本产NIDEKEC 5 0 0 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0眼不同程度近视 (- 1 5 0~ - 11 0 0D)行LASEK治疗 ,术后 1~ 3个月对视力、屈光度及角膜雾样混浊 (Haze)进行随访。 结果 术后 1~ 3个月裸眼视力均达到 0 5以上 ,≥ 1 0者达 70 % ,2 0眼最后一次复查屈光度在± 1 0 0D以内者为 18眼 ,Ⅱ级Haze者为 1眼。 结论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是治疗近视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但尚需临床进一步随访、观察 ,及基础理论的研究。 刘兵 张梅 林军军 王恩普关键词:角膜疾病 角膜切除术 光折射 准分子激光 近视性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回退的再次手术疗效 2000年 目的 探讨近视性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回退再次手术 (RPRK )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总结 6例 12眼随访半年以上的再次手术资料 ,用 t检验方法对 PRK及 RPRK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等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PRK和 RPRK术后视力都比术前有非常显著改善 (P<0 .0 1) ;PRK术后屈光度改善非常显著 (P<0 .0 1) ;RPRK术后屈光度改善显著 (P<0 .0 5 )。 结论 RPRK安全有效 ,但术后屈光回退率仍然较高。 田青 王恩普 杨庆钢 张梅关键词:屈光回退 再次手术 疗效 激光手术 近视 全文增补中 LASIK非球面与标准切削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早期观察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分析比较LASIK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切削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后的视功能、角膜非球面形态(Q值)情况,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对16名患者(32眼)使用非球面切削程序以及18名患者(36眼)使用标准切削进行LASIK手术,记录所有手术眼术前、后视力,屈光度、Q值以及术后眩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mo所有手术眼视力矫正均满意,非球面切削组与标准切削组之间屈光度无差别(P>0.01);但非球面切削组与标准切削组比较其术后角膜更倾向于长椭球形,Q值(0.19±0.26)明显低于标准切削组Q值(0.88±0.52)(P<0.01),术后眩光发生率较标准切削组更低(P<0.05)。结论:使用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切削行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均是安全有效的,但采用非球面切削由于能够更好地维持角膜形态,与标准切削比较其术后视觉质量更好,效果更为理想。 刘勇 王恩普 刘兵 李丹 茹海霞 张梅关键词:非球面 LASIK 近视 散光 低浓度地塞米松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exam ethasone,D EX)对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上皮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原代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 用四唑盐(M TT)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 D EX 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作用, 同时通过 H E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扫描电镜及临床观察兔角膜上皮细胞刮除后 0.1g/L D EX 用药组和对照组伤口愈合的情况。结果: M TT 检测显示小于 0.1g/L 浓度的 D EX 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到 0.1g/L 浓度的 D EX 对兔角膜细胞生长周期无抑制作用。动物实验: 0.1g/L 地塞米松作用后上皮愈合时间显著性缩短, 两组中新生成的上皮细胞均有较强的 PC N A 蛋白的表达。0.1g/L 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相比, 电子显微镜检查角膜基质排列更规则, 炎症反应较轻。结论: 低于 0.1g/L 浓度的地塞米松对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0.1g/L 浓度的地塞米松眼液能有效的促进角膜上皮生长并降低炎症反应, 将有利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早期角膜伤口愈合。 刘兵 李丹 王恩普 茹海霞 林军军 张梅 孙永华关键词:角膜上皮细胞 地塞米松 免疫组化 电镜 不同切削模式LASIK治疗中高度复性近视散光疗效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评价不同切削模式LASIK治疗中高度复性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应用美国雷赛LSX准分子激光机(5.3版)进行LASIK手术,常规球柱切削模式组(23只眼),术前平均裸眼视力(UCVA):0.15±0.09,球镜度数:(-4.40±2.07)D,柱镜度数(-2.42±0.47)D,随访时间(6.04±3.74)月;椭球切削模式组(33只眼),UCVA:0.13±0.05,球镜度数(-5.43±2.26)D,柱镜度数(-2.71±0.76)D,随访时间(6.91±5.10)月.结果 两组术后UCVA分别为1.11±0.17和1.05±0.10,球镜度数(-0.17±-0.77)D和(-0.18±0.89)D,柱镜度数(-0.62±0.39)D和(-0.64±0.68)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Q值:0.60±0.35和0.29±0.5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 两种切削模式治疗中高度复性近视散光疗效确切、稳定,椭球型切削模式术后Q值更容易维持术前负性特征. 刘兵 陈威 邵德望 文香 张梅关键词:复性近视散光 LASIK PR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PR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术前欲矫正球镜屈光度将 88眼分为A(≤ - 6D ,6 2眼 )、B(≥ - 6 .2 5D ,2 6眼 )两组 ,回顾性分析随访 1年后的残留球镜度、散光度和非矫正视力情况。结果 :术后B组球镜度仍高于A组 (- 0 .83D和 - 0 .44D ,P =0 .0 0 0 5 )。两组除术后 3个月时 ,手术前后散光度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两组间非矫正视力在整个随访期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由于对高度近视矫正得不够彻底 ,PRK仅对球镜度低于 - 王恩普 张梅 田青 杨庆刚关键词:角膜切除术 光折射 膜切除术 散光 近视 PRK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方法:应用日本产。NIDEK EC-500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78眼不同程度近视(-1.50-12.00D)行LASEK治疗,术后3-12个月对视力、屈光度及角膜雾样混浊(Haze)进行随访。结果:术后3~12个月96.2%裸眼视力均达到0.5以上,≥1.0者达92.3%,78眼最后一次复查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为74眼,Ⅱ级Haze者为4眼。结论:LASEK是治疗近视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尚需临床进一步随访、观察,及基础理论的研究。 刘兵 张梅 林军军 王恩普关键词:准分子激光 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近视 LASEK 裸眼视力 丝裂霉素C辅助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兔滤过手术中 1次性暴露丝裂霉素 C( mitomycin C,MMC)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盲法对照实验。 15只白兔分为实验组 (术中用 MMC 0 .2 g·L- 1 )、空白对照组 (生理盐水 )和阳性对照组 (术后用 5 - FU) ,均行全层巩膜切除滤过术并进行观察。每组为 10眼 ,6眼临床观察眼压、滤泡形态和并发症 ,4眼于术后 2周做光镜检查。结果 MMC治疗组低眼压维持时间和滤泡持续时间均长于空白对照组。术中应用MMC比术后结膜下注射 5 - FU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MMC用药组临床上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光镜显示 MMC治疗眼可见潜在滤泡腔。结论 兔青光眼滤过术中 1次性结膜下应用 0 .2 g· L- 1 李丹 刘兵 林军军 茹海霞 张梅关键词:丝裂霉素C 青光眼滤过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止痛的护理指导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后使用安贺拉眼液及口服止痛药的效果 ,探讨最佳的止痛方法。方法 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安贺拉眼液治疗组和口服去痛片治疗组 ,通过记录疼痛主观感觉分级 ,观察两组患者眼部止痛效果。结果 安贺拉眼液治疗组疼痛分级数值显著低于口服去痛片治疗组。结论 PRK术后安贺拉眼液局部应用可明显缓解眼部疼痛症状 ,并且可以避免口服药的不良反应 。 齐跃华 张梅 崔建文 刘兵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止痛 护理 Q值调整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评价目标Q值=-0.9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美国雷赛LSX准分子激光机(5.3版),采用AstraPro Planner2.2Q个体化软件,术中目标Q值设定为-0.9,行LASIK手术共治疗53例(106眼)近视患者,同时随机选取2005年常规LASIK手术患者51例(102眼)做为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及术后6mo的视力、屈光度、As-tramax角膜地形图测量的Q值的变化(瞳孔中心4.5mm直径范围),并进行分析。结果:在Q值优化组,术前裸眼视力为0.11±0.05,平均等效球镜(SE)为-6.57±1.81D(-3.49^-11.80D),术前Q值为-0.14±0.15(-0.56~0.26),术后6mo裸眼视力为1.14±0.15,平均等效球镜(SE)为0.37±0.58D,术后Q值为0.20±0.40(-0.80~1.48)。标准切削对照组:术前裸眼视力为0.13±0.06,平均等效球镜(SE)为-5.99±2.53D(-1.44^-12.31D),术前的Q值为-0.16±0.14(-0.50~0.21),术后裸眼视力为1.13±0.20,平均等效球镜为-0.46±0.87D,术后Q值为0.56±0.45(-0.53~2.03)。所有术眼术中术后未见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无显著性差异,但是Q值优化组术后Q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美国雷赛SLX型(5.3版)激光机,AstraProPlanner2.2Q个体化软件,进行目标Q值为-0.9引导的LASIK个体化切削术治疗近视安全、疗效确切、稳定,效果满意。Q值优化的LASIK较常规切削可减少术后Q值的增加,更好的维持角膜表面生理形态。 刘兵 赵蓉 邵德望 张梅关键词: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