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飞

作品数:27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理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肿瘤
  • 12篇病理
  • 11篇临床病理
  • 9篇子宫
  • 8篇细胞
  • 7篇病理分析
  • 6篇临床病理分析
  • 5篇子宫肿瘤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5篇卵巢
  • 4篇临床病理学
  • 4篇基因
  • 4篇病理学
  • 3篇预后
  • 3篇妊娠
  • 3篇上皮
  • 3篇上皮样
  • 3篇重排
  • 3篇滋养细胞

机构

  • 17篇浙江大学医学...
  • 11篇浙江大学
  • 2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苏州老年病医...

作者

  • 27篇张晓飞
  • 13篇陈晓端
  • 6篇石海燕
  • 5篇周彩云
  • 5篇吕炳建
  • 5篇梁云
  • 4篇余明华
  • 4篇周韧
  • 3篇杨水友
  • 2篇赵承洛
  • 2篇周峰
  • 2篇毛峥嵘
  • 2篇骆利康
  • 1篇王新宇
  • 1篇吕卫国
  • 1篇宋瑶真
  • 1篇程易凡
  • 1篇章锁江
  • 1篇徐海苗
  • 1篇马建青

传媒

  • 8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国外医学(皮...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0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液相基底表面纳米尺度金属原子岛的结构及生长机理研究
本论文采用真空热蒸发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利用液相材料(硅油)作为基底,成功制备了纳米尺寸金属(银、铜)原子岛;基于光学显微镜测量等方法,对其表面形貌、微观结构、物质密度及凝聚机理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实验显示:银以...
张晓飞
关键词:表面形貌物质密度
文献传递
非霍奇金淋巴瘤IgH基因和TCR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及凝胶扫描技术初步研究
所有正常发育的B细胞和T细胞均要分别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由于每个淋巴细胞均有自己独特的基因重排,细胞之间重排的差异导致淋巴组织良性增生性疾病表现为多克隆重排。众所周...
张晓飞
关键词:PCR方法基因克隆IGH基因TCR基因
文献传递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被引量:5
2004年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属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以皮肤内辅助T细胞的单克隆扩增为特征。他与有相同组织学亚型的累及皮肤的原发性淋巴结淋巴瘤在临床及组织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都明显不同。如今最常用的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分类是EORTC分类 ,HTLV -Ⅰ可能与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相关 ,有待进一步验证。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有较为独特的免疫表型 。
张晓飞周韧
关键词: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组织学特征生物学行为预后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及其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0—2007年间共5例ETT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CK18、p63、α-抑制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胎盘泌乳素(HPL)、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Ki-67等免疫表型特征。对所有病例随访11~50个月,并简要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5例ETT例均为生育年龄妇女,平均年龄33岁,发生率占同期妊娠滋养细胞疾病0.48%(5/1037)。镜下见肿瘤由相对一致的单核滋养细胞排列成结节状浸润生长,肿瘤细胞巢中可见玻璃样物质。肿瘤坏死较常见,典型者可呈地图状坏死。肿瘤细胞CK18、p63弥漫阳性,HCG、HPL、PLAP灶性阳性或阴性。α-抑制素表现为阳性或阴性。随访期间,死亡2例:1例核分裂象达15/10HPF,发病1年后死亡,另1例发生肺转移,2年后死亡。结论ETT是一种罕见的滋养细胞疾病,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核分裂象高与发生肺转移的病例预后可能较差。
梁云陈晓端吕炳建石海燕张晓飞
关键词:子宫肿瘤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预后
子宫上皮及间叶混合性肿瘤10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及间叶混合性肿瘤(MM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符合WHO 组织学分类中关于子宫 MMT 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02例,包括良性 MMT 77例(其中复发性患者9例)、恶性 MMT 25例(其中高度恶性7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临床表现:良性 MMT 多以发现宫腔或宫颈赘生物为主诉,部分伴有月经改变或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上常常误诊为黏膜下平滑肌瘤;低度恶性 MMT 与良性 MMT 症状相似,临床上常不能分辨;高度恶性 MMT 表现为持续阴道出血或流液、下腹疼痛、子宫肿块等,B 超、CT 提示有肌层浸润。(2)病理检查:①大体观:良性 MMT 表现为外生性赘生物,蒂部较宽,与基底组织层延续或有一定分界;低度恶性 MMT 肉眼不能分辨;高度恶性 MMT 与癌和肉瘤相似。②镜下观:肿瘤由上皮及间叶成分混合组成,分别根据其不同良、恶性成分的组合命名。(3)复发性 MMT 的临床病理特点:复发性腺纤维瘤具有良性组织形态、临床局部复发的特点,复发时间为3个月~8年,组织学表现与腺肉瘤难以鉴别。结论符合 WHO 组织学诊断标准的 MMT 并不少见,鉴别诊断要结合多因素全面分析。复发性腺纤维瘤可能具有交界性肿瘤的特征。
陈晓端石海燕张晓飞
关键词:子宫肿瘤
浙江省子宫颈癌检查技术质量控制规范专家共识(2022版)被引量:1
2022年
子宫颈癌检查是降低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随着子宫颈癌检查覆盖面的增加,检查能力、技术、管理和治疗在不同区域不同机构间存在不平衡、不规范的现象,影响检查质量和效果。本文立足浙江省,对妇科检查、子宫颈标本采集、阴道镜检查、下生殖道上皮内瘤变的治疗、子宫颈细胞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子宫颈癌检查关键技术提出规范和标准,为规范子宫颈癌诊治提供依据。
浙江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学组王新宇程蓓程易凡傅云峰徐海苗张晓飞
关键词:子宫颈癌阴道镜病理
子宫颈腺体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子宫颈腺体异型增生 (EG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6例子宫颈点活检的子宫颈腺体异型增生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及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并对 8例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组织学共同特点表现为 :子宫颈腺体增生活跃 ,腺结构密集 ,新生小腺体增多 ,腺上皮呈乳头状或丛状突入腺腔 ,呈单层或假复层结构 ,腺上皮细胞出现异型性。子宫颈细胞学涂片 4例考虑子宫颈腺体异型增生 ,12例为良性变异。随访 8例 ,5例高级别腺体异型增生中 4例进展为子宫颈腺癌 ,3例低级别腺体异型增生中 1例进展为子宫颈腺癌。结论
张晓飞陈晓端赵承洛
关键词:临床病理细胞学技术
RegⅣ在卵巢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意义
为探讨RegⅣ在卵巢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意义,我们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egⅣ、CEA、CK20、CK7、CDX2等蛋白在309例卵巢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以及RegⅣ在30例非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发现,RegⅣ在粘液...
吕炳建陈晓端周彩云张晓飞余明华徐恩萍
关键词:卵巢粘液性肿瘤REG粘液腺癌
文献传递
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在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建立B-NHL临床诊断中Ig 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基本方法。方法应用PCR方法,采用IgHFR3A引物,检测了7例B-NHL及4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石蜡样本中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黏膜相关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3例中有2例(2/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中2例(2/2),滤泡淋巴瘤1例中0例(0/1),套细胞淋巴瘤1例中1例(1/1)检测到IgH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总检测率为5/7(71%),4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病例均为IgH基因的多克隆性重排。结论PCR-FR3A在鉴别淋巴组织肿瘤性或反应性增生和最终确诊B-NHL上是一项有效的辅助方法。
骆利康张晓飞卢庆芳杨水友周韧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IGH基因重排淋巴结反应性增生B-NHL套细胞淋巴瘤
输卵管伞端上皮内癌与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发生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发生于伞端的输卵管上皮内癌(TIC)与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因原发性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输卵管伞端结构清晰的全部患者34例作为研究组,包括卵巢浆液性癌26例(卵巢表面受累12例,实质受累14例)、输卵管浆液性癌7例及腹膜浆液性癌1例。选择同期全部原发性非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42例作为对照组,包括卵巢子宫内膜样癌13例、卵巢透明细胞癌11例、卵巢黏液样腺癌11例、低级别卵巢浆液性癌6例、低级别输卵管浆液性癌1例。分析两组患者中TIC存在情况,根据是否存在TIC将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分为TIC阳性(+)和TIC阴性(-)两类,并比较两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研究组34例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患者中,15例(44%)存在TIC,病变均位于输卵管伞端,对照组中未发现存在TIC,两组TI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86,P=0.000)。26例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中,11例(42%)存在TIC,其中8例单侧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存在同侧TIC、2例双侧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存在单侧TIC、1例双侧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存在双侧TIC;7例高级别输卵管浆液性癌患者中,4例(4/7)存在TIC;1例高级别腹膜浆液性癌未发现TIC。26例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中,11例TIC(+)和15例TIC(-)患者中卵巢实质受累分别为5例(5/11)和9例(9/15),卵巢表面受累分别为6例(6/11)和6例(6/1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卵巢肿瘤平均长径分别为6.9和6.5cm,两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409,P=0.690)。结论伞端TIC可能是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特有的,与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梁云陈晓端吕炳建周彩云张晓飞石海燕
关键词:输卵管肿瘤原位盆腔肿瘤囊腺癌浆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