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武

作品数:17 被引量:148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循证
  • 6篇循证医学
  • 4篇血管
  • 3篇带状疱疹
  • 3篇带状疱疹后
  • 3篇循证治疗
  • 3篇药物治疗
  • 3篇神经痛
  • 3篇疱疹
  • 3篇癫痫
  • 3篇疗效
  • 3篇经痛
  • 3篇加巴喷丁
  • 3篇META分析
  • 2篇带状疱疹后神...
  • 2篇地平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药物疗法
  • 2篇头痛

机构

  • 17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7篇刘凌
  • 17篇张文武
  • 11篇陈涛
  • 9篇陈邓
  • 6篇李梦秋
  • 6篇林燕
  • 2篇李娟
  • 2篇司洋

传媒

  • 9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四川省医学会...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7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临床证据评价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评价阿尔茨海默病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之疗效和不良反应,从循证医学角度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多奈哌齐(donepezil)、卡巴拉汀(rivastigmine)、加兰他敏(galantamine)、美金刚(memantine)、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等中英文词组为检索词,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英国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期刊库和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助手工检索,获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相关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和病例观察研究,采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筛选共纳入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相关文献33篇(系统评价14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4篇、临床对照试验4篇、病例观察研究1篇)。其中28篇为高质量文献,评分分别为4分(12篇)、5分(10篇)和7分(6篇);5篇为低质量文献,评分为3分。药物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显示:(1)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以症状性治疗为主,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美金刚均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不能影响疾病之病理进程。(2)疾病调节药物可以影响疾病潜在的病理生理学进程,已作为新型药物进入临床试验,为促进治疗方式的转变和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线索。结论借助循证医学方法可以为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提供最佳临床证据。
李梦秋张文武陈涛刘凌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疗法循证医学
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被引量:38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别以"nimodipine AND vascular dementia"和"尼莫地平AND血管性痴呆"为检索式,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英国Cochrane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科学引文索引,以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工检索部分期刊文献及未发表的研究项目和会议资料,Google Scholar等搜索引擎检索互联网关于尼莫地平单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995年1月-2015年3月)。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Rev Man 5.3统计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10项临床研究(1333例患者),尼莫地平与安慰剂随机对照临床试验4项、尼莫地平与盐酸多奈哌齐随机对照临床试验5项、尼莫地平与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项,其中仅2项具体描述随机方法。Meta分析显示,(1)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智力水平的改善优于安慰剂(3项研究;MD=0.270,95%CI:0.070~0.460,P=0.007)和空白安慰剂(1项研究;MD=2.950,95%CI:1.670~4.200,P=0.000),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尚无确切疗效[1项研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MD=5.800,95%CI:2.480~9.120,P=0.001;1项研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MD=-0.040,95%CI:-0.110~0.030,P=0.230;1项研究(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MD=-0.080,95%CI:-0.110~0.000,P=0.060]。(2)尼莫地平和盐酸多奈哌齐均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二者疗效无差异[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4项研究(观察时间12周),MD=-4.400,95%CI:-4.870^-3.920,P=0.000;1项研究(观察时间24周),MD=-8.800,95%CI:-8.970^-7.430,P=0.00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2项研究,MD=1.800,95%CI:1.360~2.230,P=0.000]。(3)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智力水平(1项研究;MD=2.170,95%CI:0.890~3.450,P=0.001]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
陈涛刘凌陈邓张文武林燕
关键词:尼莫地平痴呆循证医学
老年性癫痫的循证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不同抗癫癎药物治疗方案对老年性癫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以为老年性癫癎的循证治疗制定最佳方案。方法以elderly epilepsy(老年性癫癎)、drug therapy(药物治疗)、evidence-based medicine(循证医学)等英文词组作为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等数据库,并辅助手工检索获得临床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回顾性病例分析及病例观察研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采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筛选共纳入与老年性癫癎治疗有关的临床指南1篇、系统评价14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Ⅰ篇、临床对照试验2篇和回顾性病例分析2篇;根据Jadad量表质量评价标准,15篇为高质量文献(评分≥4分)、5篇为低质量文献(评分<4分)。经对各项临床试验的治疗原则、不同治疗方法获得的疗效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显示:(1)抗癫癎药物是治疗老年性癫癎的主要方法。(2)第二代抗癫癎药物的疗效并未优于第一代,但具有不良反应小、无药物间相互作用、安全性与耐受性高等优势。(3)一线抗癫癎药物推荐选择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加巴喷丁,其次为托吡酯和丙戊酸钠。由于受到老年性癫癎患者共患病多、长期多药治疗等因素的影响,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4)新发癫癎患者首选单药治疗,以低剂量给药、缓慢加量、延长给药间隔、改善依从性为治疗原则。结论借助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可以为老年性癫癎患者提供最佳临床证据。
张文武刘凌李娟
关键词:抗惊厥药药代动力学老年人循证医学
月经性癫痫药物治疗的临床证据评价
目的 评价月经性癫痫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月经性癫痫提供有循证证据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以catamenial epilepsy(月经性癫痫)、drug therapy(药物治疗)、progesterone(孕激素...
陈涛张文武陈邓刘凌
偏头痛患者脑血管病一级预防证据评价被引量:42
2015年
目的评价偏头痛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的证据,以为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分别以migraine or migraine with aura、prevention and control、ischemia、hemorrhagic stroke、treatmentor therapy等英文词组作为检索词,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并辅助手工检索获得临床指南、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观察研究和综述等相关文献,采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筛选共纳入偏头痛与脑卒中相关文献24篇(临床指南5篇、系统评价2篇、Meta分析4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病例观察研究10篇、综述1篇),其中20篇为高质量文献,4篇为低质量文献。结果显示:(1)偏头痛,尤其是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明显增加,且女性高于男性;吸烟、口服避孕药使风险进一步增加。(2)偏头痛患者出血性卒中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尤以女性突出,且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3)偏头痛发作频率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呈正相关,以先兆性偏头痛更为明显。(4)卵圆孔未闭在病因不明的年轻脑卒中和偏头痛患者中更为常见,但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不推荐作为偏头痛患者预防脑卒中的措施。(5)由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药物曲普坦类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可能增加脑卒中风险。结论女性偏头痛患者应戒烟并行口服避孕药替代疗法,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减少偏头痛发作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首次脑卒中风险。由于曲普坦类药物的收缩血管作用可能增加脑卒中风险,因此偏头痛患者应以预防性治疗为主。
林燕张文武陈涛陈邓刘凌
关键词:卒中循证医学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 电子检索Cochran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
张文武李梦秋刘凌
中国西部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可能的SUDEP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试验的方法探讨中国西部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可能的SUDEP的危险因素。方法基于中国西部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防治管理项目,从2005年5月—2013年12月,在四川省16个项目点进行癫痫患者线索调查,对死亡...
张文武司洋陈涛陈邓刘凌
文献传递
达比加群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证据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达比加群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适用范围、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以dabigatran、stroke、ischemia、hemorrhagic、TIA、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prevention、secondary prevention、treatment等英文词组为检索词,检索2005年1月-2015年1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Science Direct数据库,英国Cochrane图书馆,并辅助手工检索获得临床指南、系统评价(包括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观察研究和综述等相关文献,采用Jadad量表评价临床研究、PRISMA评价清单考察系统评价(包括Meta分析)和综述质量。结果经筛选最终获得有关达比加群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的英文文献23篇,临床指南2篇、系统评价(包括Meta分析)和综述6篇、随机对照试验8篇、回顾性病例分析3篇、病例观察研究4篇;临床研究高质量文献8篇、低质量7篇,系统评价(包括Meta分析)和综述均为高质量文献。结果显示:(1)达比加群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二级预防,尤其是亚洲患者,具有不低于华法林的疗效和高于华法林的安全性,高龄患者宜采用小剂量,并且可能需要监测血药浓度。(2)达比加群用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脑卒中二级预防应慎重,目前有不充分的证据显示其疗效和安全性并未优于华法林。(3)达比加群用于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肌梗死及其他需抗凝治疗疾病的脑卒中二级预防尚缺乏循证证据,其疗效和安全性尚待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4)达比加群是否能够常规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尚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循证医学方法对评价达比加群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达比加群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应慎重。
陈邓刘凌张文武陈涛林燕
关键词:卒中抗凝药循证医学
睡眠障碍的循证治疗被引量:30
2013年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睡眠障碍提供有循证证据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以sleep disorde(r睡眠障碍)、insomnia(失眠)、restless legss yndrome or RLS(不宁腿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r OSA(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narcolepsy(发作性睡病)、REM behaviour disorder or RBD(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treatment or therapy(治疗)等英文词汇作为检索词,分别检索2006-2013年Cochrane图书馆、美国国家图书馆医学在线(MEDLINE)、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获得临床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病例观察研究及综述等文献,采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经筛选共计纳入与睡眠障碍治疗有关的临床指南6篇、系统评价12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5篇、回顾性病例分析2篇、病例观察1篇、综述14篇;其中33篇为高质量文献、7篇为低质量文献。经对各项临床试验治疗原则及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显示:(1)失眠为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以药物治疗和改善认知行为为主要治疗方法,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联合治疗为最佳方案。(2)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的一线治疗药物为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和抗惊厥药,继发性患者主要为病因治疗。(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包括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口腔矫正器、手术治疗,其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为一线治疗方法。(4)发作性睡病的药物治疗包括莫达非尼、羟丁酸钠及抗抑郁药,应根据临床分型选择不同药物。(5)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避免诱因、保证睡眠环境安全等,药物治疗主要有苯二氮类及褪黑素。结论借助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可为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最佳临床证据。
李娟刘凌李梦秋张文武司洋
关键词:入睡和睡眠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睡眠
左乙拉西坦及辛伐他汀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辛伐他汀单用或联用对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大鼠的早期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氯化锂-匹鲁卡品制作SE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4组,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生理盐水即模型组、左乙拉西坦、辛伐他汀、左乙拉西坦+辛伐他汀),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将各组大鼠处死后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尼氏染色检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形态及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区calpain-1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变性,存活神经元细胞减少甚至消失,正常结构消失,表明SE后24h,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受到了严重损伤;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减少甚至消失,排列疏松紊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辛伐他汀不能改变海马神经元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左乙拉西坦组及左乙拉西坦+辛伐他汀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排列尚紧密,基本保持有序,说明左乙拉西坦单用或联用辛伐他汀均能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死亡,改变海马神经元变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处理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calpain-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说明calpain-1可能参与到SE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中;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左乙拉西坦、辛伐他汀+左乙拉西坦组calpain-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辛伐他汀、左乙拉西坦及两种药物联用均能通过降低calpain-1蛋白表达,一定程度地抑制神经兴奋毒性损伤通路。结论左乙拉西坦可能通过抑制calpain-1发挥早期(SE后24h)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左乙拉西坦联用辛伐他汀并未发挥更优的作用,辛伐他汀没有早期神经保护作用。
李梦秋张文武陈涛刘凌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海马辛伐他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