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玲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远端
  • 2篇桡骨远端
  • 2篇或体
  • 2篇肩胛
  • 2篇肩胛骨
  • 2篇肩胛颈
  • 1篇远端骨折
  • 1篇掌骨
  • 1篇掌骨干骨折
  • 1篇整复
  • 1篇整复治疗
  • 1篇入路
  • 1篇入路治疗
  • 1篇手法
  • 1篇手法整复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髓内
  • 1篇髓外

机构

  • 6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张小玲
  • 5篇郭颖彬
  • 5篇叶春晓
  • 5篇陈开宇
  • 1篇郑晓蓉

传媒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第七届全国中...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正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髓内纵行与髓外横向固定治疗第2~5掌骨干骨折的比较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髓内纵行固定与髓外横向固定治疗第2~5掌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12诊治的60例第2~5掌骨干骨折,30例行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髓内纵行固定(髓内纵行组),30例行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髓外横向固定(髓外横向组)。结果髓内纵行组2例失访,髓外横向组3例失访,其余患者获得平均16.3(6~30)个月随访。髓内纵行组1例出现针眼感染,经过换药后针眼干燥。髓外横向组有1例(横形骨折)术后6个月骨折仍未愈合,行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髓外横向组TAM、DASH评分优于髓内纵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髓外横向固定治疗第2~5掌骨干骨折较髓内纵行固定可获得更佳的指关节活动度及功能,但是横形掌骨干骨折行经皮克氏针髓外横行固定可能发生骨折不愈合。
郭颖彬张细祥郑尤辉陈开宇叶春晓张小玲肖良秀
经后方外侧缘入路治疗肩胛颈或体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肩胛骨后方外侧缘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颈或体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泉州市正骨医院诊治的移位明显的肩胛颈或体部骨折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内外侧移位≥20毫米;成角≥45度;...
郭颖彬张细祥郑尤辉陈开宇叶春晓张小玲肖良秀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
文献传递
经外侧直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颈或体部骨折11例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肩胛骨后方外侧直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颈或体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泉州市正骨医院诊治的移位明显的肩胛颈或体部骨折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内外侧移位≥20mm;成角≥45°;内外侧移位≥15mm及成角≥30°;悬吊复合体损伤双侧断裂并移位都≥10mm;盂极角≤22°;开放性骨折),采用经肩胛骨后方外侧直切口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后随访并根据Constant疗效评定标准以及DASH问卷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1例患者平均随访31.8个月(20~51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或断裂。根据Constant疗效评定标准,平均92.3分(88~96分),DASH评分平均7.1分(3~13分)。结论:肩胛骨外侧直切口治疗肩胛颈或体部骨折手术切口相对较小,创伤小,相对并发症少,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郭颖彬张细祥郑尤辉陈开宇叶春晓张小玲肖良秀郑晓蓉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
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讨论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应用中医手法整复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石膏治疗,观察组行小夹板固定+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愈合时间、治疗前后尺偏角、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尺偏角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尺偏角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和82.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和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应用中医手法整复和中药治疗,可以改善腕关节运动功能,愈合时间短,整体疗效可观,术后并发症较少,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郑尤辉郭颖彬张细祥叶春晓陈开宇张小玲
关键词:中医手法整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小夹板固定
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探讨伤后腕关节正位X线影像测量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的可行性、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与髋部及腰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预测骨质疏松症的能力。方法 对91例年龄≥50岁经X线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根据 T 值分为两组:骨质疏松组55例,男性6例,女性49例,年龄52~83(63.5±8.2)岁,体质量 46~ 88(57.2±8.1)k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3±3.0)kg/m^2;非骨质疏松组36例,男性2例,女性34例,年龄50~69(57.9±6.1)岁,体质量42.5~80.0(62.5±8.7)kg, BMI(25.5±3.3)kg/m^2。通过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在腕关节正位X线影像上,于距离尺骨远端关节面40、60 mm处测量桡骨远端双侧骨皮质厚度。结果 骨质疏松组患者较非骨质疏松组年龄大、体质量轻,且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较非骨质疏松组薄,骨皮质比率较非骨质疏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两组患者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1)。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与髋部骨密度正相关( r = 0.309, P =0.000),与腰椎骨密度正相关( r =0.445, P =0.000)。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每增加 1 mm ,髋部骨密度值增加0.071 g/cm^2( R^2=0.230, P =0.000),腰椎骨密度值增加0.065 g/cm^2 ( R^2= 0.265, P =0.000)。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5.2 mm为诊断骨质疏松最佳诊断临界点,其敏感度80.4%、特异度69.4%、阴性预测值69.4%,曲线下面积为0.749。结论 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与髋部及腰椎骨密度正相关,桡骨远端骨皮质变薄与骨质疏松相关,通过X线检查测量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快速简便,可初步筛查骨量减少,并提示进一步行骨密度检查。
叶春晓郭颖彬吴振斌林南杰郑尤辉陈开宇张小玲肖良秀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骨质疏松骨密度脆性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探讨该骨折类型的一种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方法:2008年7月~2009年10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
张小玲
关键词:胫骨骨折微创钢板内固定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