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 作品数:42 被引量:337 H指数:12 供职机构: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甘薯近缘种染色体核型及花粉粒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2008年 利用压片法和花粉粒扫描电镜法对甘薯近缘种Ipomoea hederacea Jacq.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核型及其分类地位进行分析和界定,以明确甘薯近缘种的细胞遗传学信息及其在甘薯属中的进化程度.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此近缘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0,属于二倍体种.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此物种染色体长度分布在4.19~8.83μm,核型公式为2n=2x=30=26m(2SAT)+4sm(2SAT).花粉粒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其外壁结构属于较为原始的物种. 曹清河 马代夫 张安关键词:IPOMOEA 染色体计数 不同甘薯品种抗氧化胁迫鉴定及筛选 被引量:3 2016年 为建立一种适宜甘薯抗性材料快速初筛方法。以烟薯8号、商薯19等8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品种的光氧化胁迫抗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等。结果表明:在甲基紫精(MV)介导的光氧化胁迫下,烟薯8号、商薯19、徐薯28的细胞膜稳定较好,尤其烟薯8号其电解质泄漏率最低,仅为处理前的1.6倍;光氧化胁迫下,商薯19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其次为烟薯8号和徐薯28;综合表明:烟薯8号、商薯19、徐薯28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MV处理下,细胞膜稳定性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具有较高相关性(R^2=0.841)。因此,可以利用MV处理下细胞膜稳定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甘薯品种进行抗氧化能力的初步评价。 周志林 张安 唐君 曹清河 赵冬兰 马代夫 李宗芸关键词:甘薯 DPPH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fida (Kunth) G.Don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6年 Ipomoea trifida(Kunth)G.Don(2n=2x=30)是甘薯祖先种之一,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其抗旱生理机制尚无报道。本文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30%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薯近缘野生种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PEG处理后活性均增强,揭示了甘薯近缘野生种MDA和Pro含量和氧化酶类的活性在短时间急性胁迫情况下的不同变化规律,可为抗旱品种的筛选和下一步抗旱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一定的参考。 曹清河 李雪华 戴习彬 唐君 周志林 赵冬兰 张安菜用型甘薯多酚含量的测定及其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14 2013年 筛选了7个菜用型甘薯品种(系),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Na2CO3量、反应温度、FC添加量与反应时间对多酚反应效率的影响,进而选出最适反应条件,并分析多酚含量的不同基因型差异。结果显示,多酚反应体系最佳组合:6 mL 10%Na2CO3、2 mL Folin-Ciocalten、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0 min;确定这4个因素的影响主次顺序为:Na2CO3>FC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菜用型甘薯叶的多酚含量在基因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含量较高的福薯7-6与福薯10,分别达4.47和3.96 mg/g FW,与其它品种(系)差异极显著,而与福薯10遗传背景相似的福薯11,多酚含量最低,为1.67 mg/g FW。 曹清河 魏猛 唐君 周志林 赵冬兰 张安 李昂关键词:甘薯 菜用型 多酚 基因型 甘薯属10种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6 2010年 对用于育种研究的甘薯属(Ipomoea)10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以补充该属植物花粉形态学信息。结果表明,甘薯属植物花粉粒的形状均为近球形,体积较大;花粉萌发孔多为散孔,少数萌发孔不明显;表面纹饰有3种:刺状类型、网状带刺类型和网状类型。根据花粉粒大小、刺的长短、萌发孔特征和表面纹饰类型等可以把这10种植物区分开来,同时发现I.wri ghtii与已有报道存在较大差异。 曹清河 张安 李强 李秀英 王欣 王路 马代夫关键词: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303份甘薯地方种SSR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35 2018年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我国303份甘薯地方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甘薯地方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优异资源挖掘和品种改良提供了参考。利用SSR建立研究材料的0~1数据库,通过NTSYS-pc2.10软件计算Nei72遗传距离矩阵,将遗传距离矩阵导入MEGA 6.06,计算平均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并利用STRUCTURE2.3.4对303份地方种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203条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1~14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获得6.77条。303份材料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64,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477处可以把303份材料分成11个类群,其中第Ⅺ类群在遗传距离为0.452处可分为3个亚群。群体结构分析将303份材料划分成了5个稳定的群体,群体结构划分与聚类有相似的结果,其中70份材料Q值小于0.6,属于混合亚群。 苏一钧 王娇 戴习彬 唐君 唐君 赵冬兰 张安 周志林关键词:甘薯 地方种 SSR 基于RNA-seq的甘薯芽变株系类胡萝卜素基因代谢差异分析 2023年 为研究甘薯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浙薯81及其芽变系为材料,利用RNA-seq技术研究了浙薯81及其芽变系的薯皮(红色变黄色)和脉基(紫色变绿色)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薯皮和脉基分别筛选出24个和1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有4个DEGs同时存在于薯皮和脉基中。类胡萝卜合成代谢上游途径中,与浙薯81相比,芽变系薯皮中的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GGDPS (g29773、g38646)、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 (g11630)和ζ-胡萝卜素异构酶基因Z-ISO (g42608)均显著上调, GGDPS (g29773)仅在突变系中有表达;脉基部在类胡萝卜素上游代谢途径中没有筛选到DEGs。番茄红素环化分支点后,在薯皮中检测到2个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CHYB (g33351、g953),与浙薯81相比,芽变系中g33351下调表达, g953则上调表达。在薯皮和脉基分别检测到一个玉米黄质环氧化酶基因ZEP,薯皮中的ZEP (g41700)显著下调,脉基部的ZEP (g1103)显著上调。类胡萝卜素分解代谢中突变体薯皮中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CCD8 (g21348)下调表达;2个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加氧酶基因NCED (g30636、g43412)在突变系的薯皮和脉基中均下调表达;此外在薯皮和脉基分别检测出5个黄氧素脱氢酶基因ABA2,薯皮中有4个上调表达,而脉基中的则全部下调表达。利用实时定量PCR (qRT-PCR)验证了部分基因的表达模式,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该研究对甘薯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分子机制及解析甘薯薯皮和脉基不同颜色突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赵冬兰 赵凌霄 刘洋 张安 戴习彬 周志林 曹清河关键词:甘薯 转录组测序 类胡萝卜素 差异基因 影响甘薯种薯安全贮藏的主要因素及防控技术 被引量:12 2020年 甘薯主要以块根为利用对象,因其体积大,含水量高,给安全贮藏带了一定难度。影响甘薯种薯贮藏的主要因素有薯块自身的生理变化、病菌侵染和贮藏环境条件等方面。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和试验分析,综合分析了影响甘薯安全贮藏主要因素,提出了甘薯贮藏期病害防控和贮藏期间和科学管理技术,旨为薯农提供实用的技术参考。 孙书军 周志林 张安 戴习彬 赵冬兰 唐君关键词:甘薯 安全贮藏 影响因素 病虫害 防控技术 菜用甘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4 2007年 综述了菜用甘薯的营养组分、医疗保健作用,对菜用甘薯的品种选育、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进行分析,比较了菜用甘薯育种的3种技术经济指标,指出了菜用甘薯作为蔬菜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展望了菜用甘薯育种方向、栽培采收方式和市场开拓前景。 曹清河 刘义峰 李强 张安 杨光峰 马代夫关键词:菜用甘薯 营养组分 品种选育 栽培方法 优质多抗菜观两用甘薯新品种‘徐菜观薯1号’ 2024年 ‘徐菜观薯1号’是以美国引进的观赏型甘薯品种‘黄金叶’为母本,以徐州的‘徐紫秧10号’为父本,通过杂交定向选育的茎尖菜用兼观赏甘薯新品种。株形半直立,茎端无茸毛,深缺刻,顶叶浅紫,叶绿,叶背紫。茎尖平均产量为41.76 t·hm^(-2)。中抗黑斑病、蔓割病、疮痂病。适合作为茎尖菜用和观赏甘薯在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春、夏季种植。 戴习彬 周志林 赵冬兰 张安 袁蕊 赵凌霄 肖世卓 唐君 陆国权 曹清河关键词:甘薯 菜用 观赏 多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