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坚

作品数:28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桂林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7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2篇华侨
  • 5篇民族
  • 4篇主义
  • 4篇民族主义
  • 4篇华侨华人
  • 4篇华人
  • 3篇东南亚华侨
  • 3篇民初
  • 2篇战后
  • 2篇侨务
  • 2篇文化
  • 2篇刘三姐
  • 2篇抗战
  • 2篇华侨华人研究
  • 2篇华人研究
  • 2篇回国
  • 2篇交往
  • 2篇巴黎和会
  • 2篇参政
  • 1篇抵制日货

机构

  • 16篇广西师范大学
  • 7篇厦门大学
  • 3篇桂林旅游学院

作者

  • 25篇张坚
  • 1篇杨树喆
  • 1篇李群英
  • 1篇秦娟
  • 1篇曹霞
  • 1篇陈鹏飞
  • 1篇谢智敏

传媒

  • 7篇八桂侨刊
  • 5篇华侨华人历史...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贺州学院学报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民国档案
  • 1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东南亚民族...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师范生说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为例被引量:5
2008年
说课是目前在校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缺乏一线教学经历的缺陷是影响师范生提高说课质量的一大障碍,这一缺陷直接导致了以下问题:学生在说课中对整节课缺乏统筹安排、设计的教学方法重形式不重内涵、采用的教学手段脱离实际等。把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基地从大学向中学转移,高师院校教师端正对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片面看法,在专业课教学中及早开展包括说课在内的技能训练,是加强师范生对真实课堂体验、提高说课质量、促进其专业能力全面提高的重要策略。
张坚
关键词:说课高师院校师范生
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发展研究(1912-1928)
本文努力站在华侨的立场上,把海外华侨民族主义发生重大转变的历史时期,即1912.1928年期间的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的兴衰与华侨在当地谋求生存发展的历程结合起来考察。力图证明:华侨民族主义是华侨在当地谋求生存发展的主要工具...
张坚
高校、研究机构、侨务部门合作共赢的新举措——桂林市华侨华人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0年
2010年6月19~20日,由桂林市华侨华人研究会与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下称文科中心)、桂林市侨办、侨联共同举办的“服务广西新发展——桂林市华侨华人研究会侨务理论研讨会暨全市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广西师范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唐仁郭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广西文科中心负责人陈雄章教授、桂林市侨务办公室主任贺继孟、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李戊伍、市统战部副部长林文云以及全市侨务系统干部、桂林市华侨华人研究会会长杜剑宣教授及学会成员等5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张坚
关键词:华侨华人研究侨务合作共赢
民族主义视野下的民初华侨回国参政
民国初年,经过激烈的讨论,海外华侨在中国取得了参政权,华侨在民国政府中从此具有自己的正式代表。华侨回国参政制度的产生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承认华侨的国民身份,现代意义的、以中国国籍为特征的华侨正式产生。民初有关华侨回国参政的讨...
张坚
关键词:华侨参政民族主义
文献传递
民族主义视野下的民初华侨回国参政被引量:5
2004年
民国初年 ,经过激烈的讨论 ,海外华侨在中国取得了参政权 ,华侨在民国政府中从此具有自己的正式代表。华侨回国参政制度的产生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承认华侨的国民身份 ,现代意义的、以中国国籍为特征的华侨正式产生。民初有关华侨回国参政的讨论 ,加速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主权、国民等观念在中国社会的传播与推广 ,华侨对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进一步加深。
张坚
关键词:华侨参政民族主义
抗战时期陈嘉庚救乡运动对其政治转向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论文以抗战时期《大公报》《救亡日报》等报道以及《南侨回忆录》等记载为资料基础,分析了陈嘉庚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领导下的桂林、香港地区等进步新闻力量帮助下,冲破蒋介石当局层层封锁,在媒体上公开曝光福建暴政,进而团结海外华侨力量广泛参与救乡运动,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历史。研究显示,陈嘉庚回国慰劳考察,尤其是访问延安这一代表性事件后发起的救乡运动,是陈嘉庚政治转向的重要因素。论文认为救乡运动是影响陈嘉庚政治认同的关键事件,对其从认同于国民党转向认同于中国共产党具有直接影响。
谢智敏谢智敏
关键词:抗战时期政治认同
二十世纪初东南亚华侨中介商经济地位新探被引量:5
2001年
中介商是近代东南亚华侨的重要经济力量。在 2 0世纪初 ,东南亚各地区华侨中介商的经济实力是不一样的 ,由于受西方殖民统治者的压迫 ,以及当地土著居民经济状况的制约 ,华侨中介商所处的经济地位是被动的 ,他们的经济发展是不稳定的。
张坚
关键词:多样性
20世纪90年代前刘三姐文化品牌海外传播过程及其国际化策略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20世纪90年代之前,电影《刘三姐》、大型歌舞剧《刘三姐》等艺术作品在香港与东南亚地区的成功上映或公演,构成了刘三姐文化品牌走向海外的关键环节。笔者以香港与东南亚地区有关报刊资料为依托,在梳理刘三姐文化品牌走向海外的基础上,分析刘三姐文化品牌在海外成功的原因,探讨了刘三姐文化品牌国际化的策略。包括:关注刘三姐海外形象,充实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内涵;树立开放意识,聚合优质资源,打造文化品牌精品;重视香港的窗口与跳板作用,提高刘三姐文化品牌海外推广的实效性;以侨为桥,拓展刘三姐文化品牌海外发展新空间。
张坚
关键词:刘三姐文化品牌
抗战前后东南亚华侨抵制日货运动的思考被引量:1
2016年
海外华侨属于和平的经济移民。一战后,随着东南亚华侨当地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他们渐渐成为相对独立于中国的经济实体,他们的行动除了受到中国方面的影响,更多地受到当地社会的左右。近代以来,东南亚华侨在政治上属于被歧视、虐待的少数民族,抗战前后,他们开展抵制日货运动,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东南亚华侨与中国的交往属于双向互动行为,抵制日货运动反映了他们希望得到中国政府有效保护、抗击日本在东南亚的经济侵吞、维护生存发展权利的诉求。
张坚
关键词:抗战前后东南亚华侨抵制日货运动
新桂系集团与广西侨务发展变迁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新桂系集团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著名的地方军阀,也是广西特有的优质侨力资源。该集团在其统治广西以及后来流亡海外期间,对我国(尤其是广西)侨务政策发展变迁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梳理了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集团在统治广西期间,实施的招徕海外华侨回桂投资的政策及其影响。文章认为:新桂系在海外华侨社会中实施的招徕投资政策,在当时全国引领了地方侨务政策发展的新潮流,该政策所折射出来的"大侨务"思想以及"为侨服务"的立场,对当前中国—东盟区域合作背景下广西侨力资源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张坚
关键词:侨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