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十一
- 作品数:127 被引量:51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35例被引量:2
- 2011年
- 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致使位于其远端的椎动脉血流逆转,进而引起患侧上肢缺血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供血不足,称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1]。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已成为治疗SSS的主要措施。2007年1月-2010年11月,我科经介入治疗SSS35例,现报道如下。
- 刘洋何玉祥孙岩王默张十一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介入治疗
- 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起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近年来,脐血、外周血、脂肪、皮肤等多种组织中亦相继分离出MSCs[1]。研究证实,MSCs在体内及体外均可诱导分化为其他组织细胞,如内皮细胞(VEC)、脂肪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细胞等,即具有可塑性。现将MSCs诱导分化为VEC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刘洁尹怡张十一张海青宋永峰陈青李秋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细胞分化
- 青少年腘动脉陷迫综合征17例诊疗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总结青少年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PAES)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7 例(18 条下肢)青少年PAES 患者术前施行了超声多普勒,CTA或MR检查,并对17条患肢施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监测手术前后患肢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变化.13 条患肢施行了腘动脉周围异常组织松解术,其中5条因动脉闭塞同时施行了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4条患肢因动脉内膜增厚实行腘动脉内膜切除+动脉成形术;4条肢体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结果 16例患者随访 6个月~6年,平均(30.88±19.88)个月,所有手术肢体间歇性跛行症状治愈,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7±0.09)上升至术后的(0.96±0.07),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1例患者因肺动脉栓塞术后1d死亡.结论 PAES是青少年下肢动脉缺血的一个重要病因.影像学诊断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早期积极外科干预预后较好.
- 张精勇王茂华金星吴学君种振岳张十一
- 关键词:手术治疗
- TASC C型和D型主髂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及评价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广泛主髂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32例慢性广泛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2~81岁,平均69.7岁。其中有明显的静息痛者27例(84.38%),足部局限性坏疽者5例(15.62%)。32例中TASCC型患者13例(40.6%),TASCD型患者19例(59.4%),闭塞段的长度范围为4.5—19.5cm,平均为(14.6±1.2)cm。术前均评估均为高龄、高危病例或不能耐受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经股动脉或肱动脉人路,针对闭塞血管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人或结合股总动脉内膜剥脱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除3例未能开通外,其余29例均获开通,手术成功率为90.63%,并发症发生率为3,45%。21例患者临床症状中度改善,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平均踝肱指数为0.73±0.12,较术前(0.32±0.09)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26个月,平均(13.9±6.2)个月。术后6个月初次通畅率及二次通畅率分别为81.82%、89.09%,术后12个月初次通畅率及二次通畅率分别为63.64%、80.18%。结论对于合并广泛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腔内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袁海金星张十一种振岳吴学君林峰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介入
- 吻合静脉的皮瓣回植加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被引量:6
- 1998年
- 手部皮肤撕脱伤往往引起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单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面积不够、疗效欠佳。1993~1997年,我院对15例手部皮肤撕脱伤患者,采用修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并吻合静脉的撕脱皮瓣原位缝合,加腹部轴型皮瓣联合修复的方法治疗,皮瓣全部成活。一、资料与方...
- 孙占胜张十一邓世良种振岳朱小雷高聿同
- 关键词:手部脱套伤外科皮瓣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8例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均抽取自体骨髓血,体外提取单个核细胞,行缺血下肢局部肌肉注射,术后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将患者分为高浓度注射组和低浓度注射组,比较两组移植前后缺血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总的疼痛缓解率及麻木感和冷感缓解率均为100%,5例溃疡出现愈合迹象,移植后临床评分(10.96±2.09)低于移植前(14.25±2.41),P<0.05;高浓度注射组注射前后评分差值(3.92±1.16)大于低浓度注射组(2.81±1.52,P<0.05。除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浅静脉曲张外,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干细胞提取的数量、动脉缺血的范围,尤其是干细胞注射浓度对于其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 侯向前吴学君张精勇金星吕晓霞钟振岳张十一董典宁孙岩
-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自体缺血
- 警惕“沉默的杀手”——血栓
- 2020年
- 无论身体哪里的血管堵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凶手——血栓。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造成人们突然死亡。最令人震惊的是,99%的血栓是没有任何症状及感觉的,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相对更常见一些,比如心梗、脑梗,但静脉血栓曾经被认为是少见病,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防疫期间,人们减少了外出活动.
- 张十一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 一种辊轴取皮刀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伤外科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辊轴取皮刀。该辊轴取皮刀包括切割取皮机构和压紧机构,压紧机构与切割取皮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切割取皮机构包括取皮刀、刀柄和转辊,取皮刀两端通过刀架与刀柄和转辊连接,所述转辊一端...
- 张十一
- 文献传递
-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附59例报告)被引量:1
- 2002年
- 对 5 9例严重肢体软组织缺损伤患者 ,取自体组织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肢体缺损。根据不同缺损与缺损的范围应用不同的游离皮瓣。皮瓣面积最小 10 cm× 12 cm,最大 2 0 cm× 40 cm。其中背阔肌皮瓣 43例 ,股前外侧皮瓣 7例 ,侧胸皮瓣 6例 ,脐胸皮瓣 3例。结果 :完全成活 5 6例。因受区创面不新鲜感染 ,2例部分坏死 ,1例完全坏死。认为用游离自体皮瓣移植修复严重的肢体软组织缺损 ,可有效修复肢体创面 ,防止因皮肤缺损所致血管、神经和骨骼的进一步损伤或感染 。
- 孙占胜张十一种振岳朱小雷朱磊周伟
-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游离皮瓣
- 静脉腔内激光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超声检查证明的隐股静脉返流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98例(235条肢体),分别采取静脉腔内半导体激光术(EVLT)联合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修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交通支结扎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皮肤灼伤18例,小腿皮肤麻木6例,皮下血肿7例.超声随访可见EVLT静脉管壁回声增强,管腔内充满实性回声,未见血流信号.随访4~28个月,其中6例在术后1~2个月出现小腿局部曲张静脉复发;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 EVLT联合手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达到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小创伤的目的.
- 吴学君金星种振岳张十一张精勇
- 关键词:激光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