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冯佐
- 作品数:17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侧瞳孔散大的特重型颅脑外伤15例手术分析
- 1999年
- 张冯佐陈林宝光正耀郑志文杨新利邱永明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外伤病例分析
-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降压、降脂、降糖、抗血小板药物及神经细胞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每日400mg。治疗14d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及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30/4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6、TNF-α、hs-CRP、Hcy、D-D、FI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IL-6、TNF-α、hs-CRP、Hcy、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加用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提高NIHSS评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cy、IL-6、hs-CRP、TNF-α水平,调节D-D及FIB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 黄燕莉张冯佐袁小敏栾欣董哲盖云杨晓萍
- 关键词: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风病白细胞介素-6
- 定向软通道手术联合中医药干预加早期康复介入救治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 2016年
- 外科手术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的主要方法,但最佳手术方式应该是微创的。脑出血患者无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还是早期康复训练都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为进一步总结提高,笔者对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三次优化,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于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将上述三种方法联合应用救治HICH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迟风令张敬泉孙树杰孟宪忠光正耀张冯佐郑志文
- 关键词: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早期康复介入中医药干预HEMORRHAGE
- 大剂量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的比较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在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重度颅脑外伤病人81例,男性65例,女性16例;年龄37±s17a,分为甲泼尼龙治疗组及地塞米松对照组,伤后6h内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30mg/(kg·d)×1d,随后10mg/(kg·d)×3d,以后7d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20~40mg/d[1]×5d,以后2wk内逐步停药。结果:治疗组死亡率19%,对照组死亡率42%(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优于地塞米松。
- 陈林宝张冯佐杨新利郑志文光正耀
- 关键词:甲泼尼龙地塞米松颅脑外伤
- 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重型颅脑损伤( TBI )后顽固性颅内压( ICP )升高,可导致脑灌注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造成脑缺血、缺氧,时间较长者可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损伤,导致预后不佳[1]。颅内高压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影响TBI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但ICP的动态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存争议。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观察了42例TBI患者的ICP变化。现报告如下。
- 张旗林迟风令光正耀张冯佐
- 关键词:颅脑损伤患者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脑血流量减少病理生理过程TBI
- 神经内镜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亚低温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镜治疗组22例(甲组),神经内镜联合亚低温治疗组18例(乙组),术后3个月根据GCS评分,甲组恢复良好1例,中残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5例;乙组恢复良好4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压比较第1天两者差异不明显,但第2、3天亚低温组颅内压明显降低。结论神经内镜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旗林迟风令张冯佐
- 关键词:神经内镜亚低温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颅内压
- 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运动和基础治疗(降压、降脂及抗血小板),中药组口服益气活血方,西药组口服依那普利,中西医结合组采用联合治疗,疗程12周,观察3组患者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的血压疗效分别是95%、92.5%、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是87.5%、75%和62.5%,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药组(Z=6.667,P=0.010)。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下调ET-1、IL-6、CRP和PAI-1水平与改善FMD优于中药组(P<0.05);下调AngⅡ及CRP水平,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能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ET-1、AngⅡ、IL-6、CRP及PAI-1,升高t-PA、FMD有关,值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推广运用。
- 杨晓萍张冯佐黄燕莉盖云张翼何立群
- 关键词:益气活血方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阴阳两虚证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素-1
- 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0年2—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方法清除血肿,观察组行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8%、死亡率2%,对照组患者血肿清除率80%、死亡率22%,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势显著。结论:应将锥颅血肿碎吸术应用到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延长患者寿命。
- 张冯佐
- 关键词:锥颅血肿碎吸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 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脑脊液乳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及脑脊液乳酸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亚低温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并对患者术后颅内压、脑脊液乳酸水平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术后第3天起颅内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治疗组术后第3、7天脑脊液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亚低温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能有效降低颅内压,脑脊液乳酸水平与患者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旗林光正耀张冯佐张敬泉迟风令
- 关键词:亚低温重症脑出血颅内压脑脊液乳酸
- 颅骨修补术后感染保守治疗成功报道
- 张冯佐张旗林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