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莎

作品数:59 被引量:19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历史地理
  • 21篇艺术
  • 6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4篇岩画
  • 12篇艺术
  • 9篇佛教
  • 8篇文化
  • 6篇西藏岩画
  • 6篇建筑
  • 6篇壁画
  • 5篇卫藏
  • 5篇波罗
  • 4篇神鸟
  • 4篇青藏
  • 4篇佛教美术
  • 3篇印度教
  • 3篇元朝
  • 3篇中国岩画
  • 3篇图像学
  • 3篇考述
  • 3篇花山岩画
  • 3篇藏传
  • 2篇雕塑

机构

  • 55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西藏大学
  • 2篇西藏民族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59篇张亚莎
  • 4篇龚田夫
  • 3篇张晓霞
  • 1篇王永军

传媒

  • 14篇中国藏学
  • 8篇西藏大学学报...
  • 6篇西藏研究
  • 6篇西藏艺术研究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内蒙古艺术学...
  • 2篇敦煌研究
  • 1篇歌海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民族博览
  • 1篇南方文物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藏学学刊
  • 1篇西藏民族学院...
  • 1篇佛学研究
  • 1篇中国文化遗产
  • 1篇三峡论坛
  • 1篇中国美术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0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遇与挑战:数字人文视阈下的中国岩画被引量:1
2022年
文章基于数字人文的大时代背景,通过对岩画的结构体系、调查、管理这三方面的分析,进而对中国岩画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阐释。挑战,既包括由于学科归属不明确而导致的管理、保护和研究方面面临的不同程度困难,也包括欠缺相应理论方法对岩画进行文化解读。利用数字化方式建立涵盖岩画调查、管理与研究的"中国岩画数据库",将成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岩画发展的最好路径。
张亚莎威丽斯张晓霞
关键词:中国岩画文化遗产
元朝西藏金铜造像分类及风格研究
2009年
本文在参考西藏传统金铜像分类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参照故宫博物院收藏品的名称题记及分类标准,结合艺术史研究中风格学的阐释方法,对元朝金铜造像进行了风格分类的尝试。文中将元朝西藏金铜造像分为五大风格类型——桑唐利玛、梵铜利玛、巴勒波利玛、噶当利玛及番铜利玛,并对这五大类型的金铜造像艺术表现风格的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归纳整理。
张亚莎
西藏艺术(下)被引量:3
1994年
一旦雕刻的这种原始材料被付诸讨论时,我们便会碰到我们在绘画的情况中所注意到的同样的限制:图像学及其所建立的模式具有无上的权威.实际上它留给工匠的自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可怜.他们的手工制品是一种类型的单调重复,并仅仅分为平静和忿怒两类神灵.后者由于其形式的花样变化以及它们舞蹈的节奏而成为西藏雕刻中更具活力的对象;虽然不得不受到某种限制,但呆板已被一种锐气与劲力所替代,它们看上去似乎在发泄内在的狂怒.
杜齐张亚莎李建雄(译)
关键词:劲力图像学五世达赖
西藏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关系之再议
2024年
本文是基于早年相关研究的一个重新思考与讨论。以往研究认为西藏山南地区11世纪末叶的扎塘寺壁画所呈现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主要是南亚的波罗面相与吐蕃化了的服饰的一种组合,在艺术传承上应该是10-11世纪新进入的东印度波罗风格与原有的吐蕃王朝时期旧有传统(蕃式服饰)相互融合而致。新的研究表明,扎塘寺壁画人物图像的孤立性是因为即使它接收了11世纪卫藏新进入的波罗艺术样式,但其主体,无论是人物面相还是服饰主要都继承的是唐代吐蕃王朝时期的艺术脉络,并与吐蕃占领之下的敦煌石窟艺术有密切关系,从而证明即使是西藏地区在北宋年间仍能看到敦煌艺术或明或暗的影响,且远在边陲的卫藏地区仍与中国西部佛教艺术整体流变有着密切关联性。
张亚莎
关键词:卫藏敦煌艺术
“一条腿背夫”岩画的释读与研究:青藏岩画与北方盐道的历史关系被引量:6
2017年
1991年发现于藏西阿里塔康巴岩画中的"一条腿背夫"岩画,揭示了古代西部女国贩盐业的兴盛;2011年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昂拉岩画同样题材的发现不仅证实青藏高原东部早期部落也在经营盐业,且岩画的古朴样式证明它们尚属于早期类型。藏西与青海西部一西一东两端均发现贩盐岩画,印证史料里"女国……尤多盐,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亦数与天竺党项战争"之记载不误。自古盐业经营在古羌人经济占据重要地位,青藏"一条腿背夫"贩盐岩画图像证实,羌人除经营横断山脉盐道外,藏北羌塘之"北方盐道"亦当是古羌人盐业经营的重要通道。
张亚莎张晓霞
随州太阳神岩画调查札记被引量:1
2020年
湖北随州岩画以凹穴题材为主,仅见一幅“人面像”图形,当地称其为“太阳神”岩石。2017、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两度赴随州考察与调查,重点实地调查随州这幅具有传奇色彩的“太阳神”岩画图案。调查发现该图像当由早晚不同时期刻痕累积而成,所谓“太阳神”图像亦为逐渐形成之“结果”。随州与太阳形图案相关的岩画目前发现三例,但造型概念差别较大,不仅反映制作时间上的不同,更有造型概念与思想内涵上的差异。随州古代历史文化与炎帝传说关系密切,太阳神岩画可能从某个层面反映了当地民间的信仰与习俗,也对中国太阳神岩画的图像演变规律的探讨提供新的思考点。
管佳宁张亚莎
西藏西部垒石建筑岩画的发展轨迹——与巴基斯坦吉拉斯岩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西藏西部岩画中有许多塔形图案,研究者认为它们属于佛教传入西藏后的产物,其年代也应当在吐蕃王朝之后(公元7世纪以后)。笔者以为,仔细观察岩画中所谓的塔图形,实际上是一种朴素的垒石建筑,它们无论是造型还是功能,都与佛教塔有明显区别;各种迹象表明它们应当是青藏高原古老的苯教遗留下来的石造祭坛。西藏西部岩画中丰富多样的石祭坛图案表明,藏西地区不仅是苯教祭塔的发源地,而且祭塔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一条清晰的演变脉络,这一点近年来又得到了与其毗邻的巴基斯坦吉拉地区塔图形岩画研究的支持。
张亚莎
关键词:苯教
扎塘寺壁画艺术渊源再探被引量:2
2022年
扎塘寺壁画在11世纪卫藏艺术环境中存在“孤立性”:扎塘寺壁画所代表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在11世纪卫藏并不具备普遍性。它与11世纪出现在卫藏的大昭寺壁画与唐卡遗存,时空背景相同却缺乏可比性,造型风格也明显不同;即使是被认为关系密切的夏鲁寺壁画,彼此之间也缺乏直接的关联性。从图像学角度分析,扎塘寺壁画至少占60%以上的艺术因素均与吐蕃王朝后期流行于敦煌中唐时期的“吐蕃—波罗”艺术样式相关,但二者在年代上相距两百余年,地理上也相距遥远,彼此如何衔接才是研究的关键。文章认为,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时期的“吐蕃—波罗”艺术,在卫藏因吐蕃王朝的崩溃而消失,但是在甘青西北吐蕃中仍有延续并发展成为“波罗—中亚”艺术样式,10世纪后期才随“下路弘法”从多康之地再返卫藏。壁画中出现的精美的汉服供养人形象,也间接地证明了卫藏与西北青唐吐蕃唃厮啰政权的特殊关系。通过比较与考证,文章提出结论:扎塘寺壁画继承了8—11世纪佛教吐蕃化传统,同时部分吸收了11世纪新进卫藏的波罗艺术风格影响,实现了外来波罗面相与本土服饰的完美结合。12世纪之后新的印度波罗艺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扎塘寺艺术所代表的早期传统样式遂被完全覆盖,因此,其艺术史地位代表着“波罗—中亚”艺术样式在其结束之前的最后辉煌。
张亚莎威丽斯
关键词:艺术渊源敦煌艺术
阿纳蒂岩画研究方法及其在广西花山岩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论述了被誉为世界岩画之父的埃马努埃尔·阿纳蒂岩画研究方法的理论来源、发展脉络及其应用模式;在对阿纳蒂理论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以广西花山岩画中"蹲踞式人形"的研究为载体,探讨了阿纳蒂岩画研究的结构语言学方法及其对岩画的分类分期在我国岩画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也对阿纳蒂的研究方法在当下的应用进行了再思考。
张嘉馨张亚莎
关键词:结构语言学
宋代的西藏美术
2008年
宋代(10世纪中叶至13世纪中期)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创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活动,因恰逢佛教在雪域复兴的黄金时期,从而得到了很大的推动,也因此迎来了西藏艺术史上最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瑰丽时期。而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艺术范式、艺术理念、艺术精神,更对后来的藏传佛教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宋代西藏美术的许多特点对后来的西藏艺术有直接的奠基作用。
张亚莎
关键词:宋代藏传佛教艺术地域性奠基作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