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启鹏

作品数:29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景观
  • 6篇废弃矿区
  • 5篇GIS
  • 5篇城市
  • 5篇城中村
  • 4篇基于GIS
  • 3篇旅游
  • 3篇AHP法
  • 2篇遗址
  • 2篇艺术
  • 2篇艺术设计
  • 2篇旅游资源
  • 2篇景观评价
  • 2篇景观设计
  • 2篇滑坡
  • 2篇边缘区
  • 2篇层次分析
  • 2篇层次分析法
  • 2篇城中村改造
  • 1篇地理信息

机构

  • 2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巴塞罗那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8篇廖启鹏
  • 3篇陈汗青
  • 1篇万美强
  • 1篇徐亮
  • 1篇宋立民
  • 1篇郑盼盼
  • 1篇余瑞祥
  • 1篇程璜鑫
  • 1篇陈昆仑
  • 1篇赵丹
  • 1篇余洋
  • 1篇丁镭

传媒

  • 4篇安全与环境工...
  • 3篇设计艺术研究
  • 2篇艺术与设计(...
  • 2篇艺术教育
  • 1篇长江建设
  • 1篇文艺研究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山西建筑
  • 1篇中国名城
  • 1篇宝石和宝石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中华建设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第三届“U+...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耳听八方、圆融和谐”——永修县政务中心景观设计研究
2010年
城市政务中心作为城市的名片,诠释着城市的意象。本文从当前政务中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政务中心景观设计的原则,以永修县政务中心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其设计主题、景观布局、交通、开放空间及重要节点进行分析,从用地及周边环境出发,结合地域文化环境特征,将"海昏八景"融入到设计中,创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塑造庄重、简洁、开放、亲民的形象,向人们展示行政与亲民相结合并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特色的开放空间。
廖启鹏郑盼盼
关键词:政务中心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与GIS方法的废弃矿区景观评价被引量:12
2019年
废弃矿区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领域之一。当前,治理废弃矿区已逐渐从初级的复绿、复垦转向“多元共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其中景观评价在提升资源价值、挖掘矿区景观潜力等方面作用明显,为设计介入矿区全生命周期和矿区综合治理与开发等奠定基础。由于VRM、VSM等传统景观评价方法运用于矿区治理存在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和评价过程主观化等问题,为此,以大冶铜绿山矿区为例,运用GIS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并借鉴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同时兼顾矿区的隐形文化内涵,构建由景观视觉敏感度、景色质量、景观生态、景观格局、文化价值5小类共17项指标组成的废弃矿区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及指标权重,并以大冶铜绿山矿区为例,通过层次分析获得景观视觉美学、景观生态以及景观人文3方面的评价结果,以期破解传统矿区治理综合效益低、环境治理与社会重构割裂等困境,为废弃矿区的规划设计发展和管理提出科学建议。
廖启鹏陈茹黄士真
关键词:废弃矿区景观评价GIS
废弃矿区可持续设计的艺术设计途径被引量:4
2018年
废弃矿区是采矿活动结束后往往伴有污染的荒废土地。废弃矿区具有空间之美、时间之美、技术之美、经济之美和情感之美等多重美学价值。在总结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跨学科的视野和交叉的研究方法 ,论述在挖掘废弃矿区的独特价值上艺术设计途径的介入,会起到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区域价值、延续场所精神、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建议艺术设计从前期政策制定、中期规划设计、后期管理维护的层面介入,并尝试构建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大地艺术的艺术设计方法介入废弃矿区可持续设计的系统模型。矿区遗址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能更有效地发掘并延续这些美学价值。
徐亮廖启鹏米盖尔.布兰斯
关键词:废弃矿区工业遗产美学价值艺术设计
地域文化视角下黄河流域中下游历史城市景观研究--以太原市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的景观设计,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却逐渐缺失了自己所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挖掘城市的地域特色,营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对于开拓城市景观发展创新之路具有重大意义。以此视角为契机,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市,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其文化景观的形成、发展、系统组织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景观再生策略,寻找历史与现代的对接,为地域化景观历史城市发展之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米佳赵丹廖启鹏
关键词:文化景观历史文化名城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遗址生态景观重构策略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作为滑坡灾害遗址,长江三峡库区巴东县黄土坡地质条件特殊、场地遗留问题众多而复杂。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如何挖掘场地遗留的有价值要素,通过生态景观重构的手段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黄土坡滑坡遗址场地基本情况和滑坡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黄土坡滑坡原因解析了滑坡治理需考虑的生态景观要素,并从滨水区处理和排水系统完善、建筑拆除与建筑垃圾处理、植被恢复与农业景观建立、地域文化延续与地质文化展示五个方面提出了黄土坡滑坡遗址生态景观重构策略。
曾征廖启鹏余洋
关键词:三峡库区
山地城市边缘区滑坡灾害遗址景观化再生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滑坡是山区常见的一类自然灾害,山地城市边缘区是滑坡灾害常发区域,目前针对山地城市边缘区滑坡灾害遗址一般采取工程治理的方法,只注重了遗址的安全性,而忽视了美观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从"景观再生设计"的角度,在对山地城市边缘区滑坡灾害遗址景观类型和价值研究的基础上,从自然景观修复和人文景观重构两个方面进行景观化再生设计,以期实现山地城市边缘区滑坡灾害遗址的安全性和美观性的有机统一,促进山地城市及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
廖启鹏许红梅程璜鑫
中国省域生活废水排放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ESDA和LMDI相结合,探讨2002-2013年我国省域生活废水排放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省域生活废水排放量呈稳定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3%,生活废水排放量增长率在2011年达到峰值12.66%后,开始呈下降趋势。2)生活废水排放量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高排放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低排放区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宁夏、海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3)根据LMDI分解模型将生活废水排放量变化分解为资源利用水平、技术进步水平、经济发展规模和城镇人口规模,各指标累计贡献值分别为:1.99×1010 t、-4.90×1010 t、4.02×1010t和1.39×1010 t,表明技术进步水平和经济发展规模是生活废水排放量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4)利用最小方差法并结合四因素水平,将各省域生活废水排放量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类型划分为两因素支配型、三因素主导型、四因素颉颃型(Ⅰ型和Ⅱ型),并针对每种类型提出生活废水减排建议,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提升减排目标制定和实现的有效性以及区域环境治理政策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齐漫陈昆仑丁镭廖启鹏
关键词:ESDA时空分布特征LMDI废水减排
武汉市江汉区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运用GIS技术对武汉市江汉区五个"城中村"进行用地评价,选取与其改造紧密相关的六个因子,通过分析得出综合评价指标图,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城中村"改造规划,以促进城中村改造的发展。
廖启鹏
关键词:城中村GIS
地域景观元素在湿地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The wetland,praised as the kidney of the earth,offering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benefit,is one o...
廖启鹏陈汗青
关键词:湿地公园地域景观规划设计
廖启鹏环境设计作品
2018年
廖启鹏
关键词:景观设计效果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