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怡
- 作品数:30 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糖尿病及相关药物与肿瘤的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糖尿病患者各种消化道肿瘤及女性乳腺癌等的发病风险增高,男性的前列腺癌发病率相对降低。体外试验证实甘精胰岛素促进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其体内作用仍需进一步试验证实。二甲双胍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激活蛋白激酶、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途径有关。肿瘤风险不应作为选择糖尿病治疗方式的主要参考因素,但对合并肿瘤高危因素人群则须更谨慎的综合评估。
- 康怡曹悦鞍
- 关键词:糖尿病肿瘤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
-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餐后血糖波动特点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餐后血糖波动特征。方法根据连续2次75g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结果,选取北京地区稳定人群中正常糖耐量(NGT)组22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15例、单纯糖耐量低减(I-IGT)19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IFG/IGT)组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21例。所有受试对象均行72hCGMS监测,分析比较各组餐后血糖峰值(PPG)、达峰时间(Δt),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餐后血糖波动持续时间(DPE)、曲线下面积(AUC)和其增量(ΔAUC)。结果I-IGT、IFG/IGT和T2DM组的餐后PPG、餐后PPGE较NGT或I-IFG明显升高,I-IGT和T2DM组DPE明显延长,T2DM组Δt较NGT组明显延迟(P<0.05);从NGT、I-IGT、IFG/IGT到T2DM组,餐后血糖对全天高血糖的贡献率(ΔPAUC1)逐渐下降;且I-IFG、IFG/IGT和T2DM组较NGT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糖化血蛋白(HbA1C)≥7%时,空腹对全天高血糖的贡献率首次逆转为大于餐后贡献率,且与HbA1C<5.5%组比较,ΔPAUC1开始有显著性差异;HbA1C与餐后总曲线下面积(AUC1)、全天总曲线下面积(AUC2)、空腹总曲线下面积(AUC3)、OGTT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2hPBG)和3餐血糖峰值均值(MPPG)显著相关(r分别为0.743、0.687、0.504、0.708和0.732,P<0.001);以HbA1C为因变量,以曲线下面积和血糖水平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AUC1、AUC2和2hPBG、中餐后PPG最终分别进入2个方程(决定系数r2为0.552和0.614,P<0.01)。结论IGR三组分中I-IFG的餐后特征与NGT最为接近,I-IGT组与T2DM最相似;除I-IFG组外,随着糖调节受损程度的加重,餐后血糖对全天高血糖的贡献率逐渐下降;当HbA1C<7%时,应以控制餐后血糖为主,餐后2h血糖为推荐的简单评价指标;而HbA1C≥7%时,还应重视空腹血糖。
- 康怡陆菊明孙敬芳李春霖王先令张小群吕朝晖窦京涛母义明
- 关键词:糖调节受损餐后血糖血糖自我监测糖尿病
- 血压晨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被引量:2
- 2010年
- 曹悦鞍彭朝胜何继东田力王玮康怡
-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血压晨峰室性心律失常
- 1型糖尿病能治愈吗?附"蜜月期"已7年1例
- 陈亚宁姚合斌康怡尚健陈瑛瑛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联合瞬时波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状态
- 2015年
-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和瞬时波强(WI)2种超声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状态。方法将136例男性退休干部按是否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54)和对照组(n=72)。均进行血糖血脂测定和超声检查,ET技术测量僵硬度指数(β)、弹性模量(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WI技术测量收缩早期正向波峰值(W1)、收缩晚期正向波(W2)、负向波面积(NA)、心电图R波顶点至W1顶点时间(R-1st)、W1顶点至W2顶点时间(1st^2nd)。结果 (1)2组间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和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血糖[(8.28±1.19)mmol/L]高于对照组[(6.14±0.6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组间β、Ep、Ac、AI、PWV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糖尿病组W1、W2[(10.08±6.76)×10-3、(1.35±1.57)×10-3mm Hg·m·s-3]显著低于对照组[(13.09±11.17)×10-3、(2.04±1.19)×10-3mm Hg·m·s-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NA、R-1st与1st^2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参数表明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未出现下降,而WI技术可早期检测到糖尿病患者亚临床期心肌病变。
- 刘秋颖张云山薛海萍康怡张宝和连士杰
- 关键词:血管回声跟踪瞬时波强颈动脉糖尿病
- 糖尿病,突发下颌酸胀不适,伴心悸、出汗、全身乏力-警惕感染中毒症状
- 患者,女,65岁,汉族,因"反复咳嗽2月,发现血糖升高2天"于2016-02-29入院.自1月上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伴食欲减退,全身乏力,自觉发热(体温未测),自服退热药后仅自觉发热好转.门诊检查示白细胞、...
- 智红叶姚合斌陈亚宁康怡
- 托吡酯成功治疗顽固性家族性低血钾周期型麻痹1例及文献复习
- 姚合斌康怡尚健陈瑛瑛胡晓东
-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风湿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4例住院期间经不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急危重风湿性疾病住院患者,根据激素冲击剂量将其分为A组(54例)与B组(10例)。A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5~1.0 g/d)治疗3 d;B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25 g/d)治疗3 d。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炎性指标以及近期内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A组患者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差异;2治疗后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5,P<0.05)。结论:给予更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对于急危重风湿性疾病,急需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给予500 mg或1 g剂量连续3 d冲击,可以更快、更有效的控制病情进展。
- 尚健昌路艳姚合斌康怡陈亚宁
-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激素冲击疗效
-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
- 康怡陆菊明吕朝晖张小群郑华马芳玲窦京涛母义明
-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波动和胰岛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Guardian RT)研究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血糖波动与胰岛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1月至7月选取北京地区人群106例,根据连续两次OGTT结果,按照ADA2003年标准分为正常糖...
- 康怡陆菊明姚合斌陈瑛瑛陈亚宁尚健胡晓东